基于学科素养下初中化学情境教学设计探析

2019-09-10 07:22史育萌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情境设计学科素养初中化学

史育萌

【摘 要】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专题复习”主题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围绕化学教学情境创设主线,从培养学科价值观、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深化“三重表征”思维三个方面,浅析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情境教学设计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科素养;情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087-02

1   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专题复习”被确定为无锡市“未来化学教学名家”培训班教学比赛的主题,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酸、碱、盐或常见离子的检验。因此,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在强化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2   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结合多数学生对化学的认知能力,教学中将通过典型样例进行点拨讲解、思考探究或强化训练,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引导学生运用“宏观—符号—微观”三重表征思维,认识“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质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3   情境创设策略及教学实践过程

3.1  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科价值观

运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把学习的化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环节1:创设情境“旅行的融雪盐”,引入新课。

【教师】融雪盐在消除道路积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融雪盐频频丢失,引发了全城找盐的新闻。那么,融雪盐的成分是什么?通过今天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学习将回答这个问题。

【投影】融雪盐丢失的新闻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融雪盐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学习场景源自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相关化学知识进而找到答案,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引入课题“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培养学生关注身边事件,培养学科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3.2  创设曲折多变的问题情境,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未来生活中有效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能力和品格[1]。教师在复习课堂上对陈述型知识加以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2],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知识“唤醒、重组、提升”,从复杂的现象中梳理出有待解决的学科问题。

环节2:基础概念清晰,提炼结构化的原理“规则”。

【教师】什么是“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归纳】物质的检验就是利用物质的某种性质,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从而确定这种物质的组成,通俗讲物质的检验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物质的鉴别则是通过被鉴别的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实验及现象分析,将其一一区别开来。

【教师】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依据是什么?原则是什么?实验操作步骤呢?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参与教师的提问,知道什么是检验和鉴别,检验和鉴别的依据、原则、步骤等。

设计意图:给学生示范科学、规范性的语言表达,帮助学生清晰认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基本概念。物质检验和鉴别的依据、原则、步骤等“规则”由学生自行分析讨论、概括得出,而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之间深层次的思维交流。

3.3  创设具有探究性的实验情境,深化“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思维

利用化学实验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能够帮助学生把握化学学科的“三重表征”思维特征,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环节3:创设融雪盐成分的探究,提升学生学科思维能力。

【教师】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的成分是由NaCl、MgCl2、CuSO4、NaNO3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探究融雪剂的组成成分。

【学生】分析思考、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得出融雪盐的成分组成,通过解题思路反思知道“物质的检验和鉴别”要考虑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实验过程中引入的离子对后续檢验的干扰。得出常见相互干扰物质的检验顺序:先检验并完全除去干扰物质或离子,再检验待检离子。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到离子检验过程中考虑问题要全面,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深化“三重表征”思维。

4   教学反思

结合学生课堂表现,课后重新审视本节课教学优势,如情境设计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思考生活、生产真实问题,以及关注学科思维和结构性知识的构建。并总结教学过程的不足:①课前学情把握不准确,借班教学初期,由于对学生普遍水平认识不充分,设计的教学环节对部分学生稍显困难,影响教学效果;②真实情境的结构化设计不足,情景问题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托,但由于专业知识局限性,未能设计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情境主线完成教学策略,使本节课的教学结构略显繁杂、连贯性不足、逻辑性欠缺。

本次情景教学总结:课堂教学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体系的梳理、构建。本节课教学中强化“宏-微-符”三重表征思维方式,把化学知识融于实际生活,促进学生尽快熟悉酸碱盐性质和特征化学反应,使学生关于“物质的检验和鉴别”能力得到了提高,并掌握了相关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另外,教师还需同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教学交流,相互促进,完善教学过程,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星,吕琳.高中化学课程应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5).

[2]林伟,蒋小钢.程序化知识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与复习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

[3]王宝斌.“阿基米德支点”: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最佳切入点[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Z1).

猜你喜欢
情境设计学科素养初中化学
高职《图片处理》课程的教学大纲设计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巧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