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单元复习教学

2019-09-10 07:22叶谋龙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单元复习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叶谋龙

【摘 要】数学单元复习教学对学生所学知识起着巩固、理解、掌握的作用,本文以北师大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复习课为蓝本进行探究尝试:重视教材阅读,研究拓展习题;设计趣味化问题,概念理解实例化;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提炼习题方法到位。希望能对数学单元复习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复习;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099-02

《课程标准》提出的八个核心词是:数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空间想象、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这些数学核心词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后天形成的、可以通过数学学习过程培养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 。它们综合体现在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过程中,综合体现在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本源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而单元复习课无疑是最理想的课型,对知识起着巩固、理解、掌握的作用。而当前的复习课教学,多数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以总结单元知识点、精讲例题、做习题来完成,这样的课堂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所以,学生感言:上数学复习课太没意思了,除了做题还是做题。教师感叹:讲过好几遍的数学题,学生再考还是出错!究竟如何克服弊端,使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能够更有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发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复习课为例,做了以下尝试:

1   重视教材阅读,研究拓展习题

《课程标准》是复习教学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让学生先读懂、理解、吃透教材,全面掌握本章的基础知识,领悟和把握真正的知识体系,弄清复习重、难点。教师要根据平时作业批改情况,弄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事先设计好阅读提纲,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就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北师大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单元复习课中,笔者布置了这样的导读提纲:①三角形是怎样定义的?三角形的三边满足怎样的关系?②图形全等的定义?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④全等三角形有哪些判定方法?⑤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⑥绘制本章思维导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就不会只是翻翻课本,走马观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复习时要重视研究课本习题,重视课本题目的延伸拓展,把知识连成片,做到举一反三,形成整体知识并综合运用。如《三角形》的复习习题:已知,如图AB=DE,AC=DF,BF=EC,说明△ABC≌△DEF。

笔者让学生改变题中的条件或结论,可得怎样的命题?你有多少种改法?或是将图1进行了右图的平移,旋转变换,你可提出改编出怎样的命题?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可达到以少胜多,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又避免了学生因知识简单而漫不经心的学习状态。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变式处理水平。做十道考查思路重复的题,不如深入透彻研究习题“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

2   问题设计趣味化,概念理解实例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好乐知者。”复习旧知识必须用问题引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学生对纯知识的提问不爱回答。因此,老师不仅要设计有新颖性的问题,而且要使问题趣味化,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才能使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言。

如在复习《三角形》知识时,出示这样一道题:如图,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为三块,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一块碎片到商店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如果可以,带哪块去合适?你能说明其中的理由吗?进而归纳三角形全等的四种判定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李邦河院士说:“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说明概念理解的重要性。但在教学中教师轻概念本质,以解题教学代替概念教学的做法偏离了数学的正轨。概念教学的核心是概括,应以典型丰富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各事例的属性,概括其共同本质属性。

如复习三角形三边关系,可设计: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分别是3cm、8cm,要想拼成一个三角形,且第三条线段a的长为奇数,问第三条线段应取多长?结合实例复习,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联想、思考、推理能力。而如果是把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朗读一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下一次碰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除了一脸茫然外还是无法解答。

3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提炼习题方法到位

好的复习课,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是需要预先设计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因此,课堂上多一些点拨,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知识的掌握需要个体的内化过程,而不是外部的强加逼迫,要给学生的“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保障。

對解题思路的总结提升是单元复习课与新授课最大的不同,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检验复习课是否有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对习题中的数学方法、思想一定要进行分析、梳理和提炼,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理解,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三角形》的复习课习题演练:如图3,△ABC中,BD平分∠ABC,∠1=∠2,∠3=∠C,求∠1的度数。学生练习后,老师就要进行方法上的总结:在角的求值问题中,常常利用内角、外角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化,然后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用数学模型列方程求解。

4   结束语

总之,单元复习课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对老师教学水平的检验,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知识的扩展、运用能力非常关键。上好复习课,需要教师预设情境,大胆放手、敢于创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的提炼,才能有益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单元复习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单元复习的重要性分析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打破思维定势,创新单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