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课的问题设计

2019-09-10 07:22李佰玲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专题复习问题设计

【摘  要】《测量小灯泡电功率》专题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对本专题的解题思路模糊,存在恐惧心理。文章阐述了如何利用问题激发学生上专题复习课的兴趣,通过提炼出一连串的问题帮助学生奠定基础,通过将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帮助学生搭台设阶、找到解题“切入点”,最后,利用课堂小结总结重点、理清解题思路,提高本专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专题复习;问题设计;问题分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108-02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课很重要,科学而有效地复习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但是,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课又很难上,很容易出现复习效率不高的情况,原因有很多,如复习课没有新授课的新鲜感,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的知识凌乱,缺乏知识的系统建构;教师的题海战术让学生感到疲于应对;又如题目的选取不当,导致优秀生觉得题目没有挑战性,或者学困生觉得太难,直接放弃等。因此,如何上好有效率的复习课,是值得广大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

1   激趣导入,奠定基础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专题解答的基础之一便是电路连接类故障的判断。为了使本节课的复习更加高效,让学生做好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为后面的综合分析奠定基础,同时不失趣味性,采用问题结合视频的方式引入。

(1)录制一段视频。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视频中不显示电压表的连接方式,重点突出闭合电键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提问:老师会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学生连接电路时出现了一个错误,我们来看看谁有一双慧眼,可以最先找到它?正确的连接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正确连接时,电路中的电流表和电压表会发生同向变化?)

点评:“好奇心是科学的原动力”,一旦学生的好奇心发动机被驱动起来,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导入时问题的设计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2)问题提炼。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后,教师可以将其他常见的故障问题整理如下,来解决学生做题的思维障碍。

问题1:小王同学连接本实验的电路时,发现最后一根导线连好后小灯就发光了,而且电流表的指针向左偏转。

问题2:小明同学正确连接电路,闭合电键,观察到小灯发光较暗,而且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灯始终无法正常发光。

问题3:小张闭合电键后,发现小灯泡发出明亮耀眼的光,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灯逐渐变暗。

问题4:小徐在移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0伏—5伏。

问题5:小周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到随着小灯泡的亮度逐渐增加,电压表的示数逐渐变小。

点评:教师找到了问题解答的难点之一、也是基础之一,即电路故障的判断。在这个专题复习时,先将专题中会遇到的常见的故障整理出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这些问题,可以生生互助。这样的设计,问题解决的同时避免了课堂的沉闷。

2   问题再现,逐步提升

本部分设计问题时,前面讨论过的电路故障问题要糅合到在这一部分的练习中,这样学生可以正确地判断故障出现的原因,增加解题信心。本部分设计的问题如下:

问题1:小杨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实验器材有新的干电池若干,分别标有“2.5伏”和“3.8伏”字样的两个小灯泡,一个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导线若干。小杨将标有“2.5伏”字样的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小灯两端,闭合电键后,发现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他思考后略作调整,正确连接电路,闭合电键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为0.2安。请回答

(1)小杨刚开始连接的电路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2)如何判断小灯泡正常发光?

(3)求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问题2:小杨接下来测量标有“3.8伏”字样的小灯泡电功率。他选用了标有“20欧 2安”字样的滑动变阻器。正确连接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某一端点处,闭合电键,电压表的示数为4.5伏,小灯泡发出明亮的光。移动滑片,发现小灯逐渐变暗,且无法精确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经过思考后他将电路图略做调整,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当滑片在中点时,小灯正常发光。

(1)请画出该同学调整后的电路图。

(2)如何判断小灯泡正常发光?

(3)求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问题三:小杨同桌选用规格相同标有“2.5伏”字样的小灯泡若干个,电路连接正确。他先把甲灯接入电路,闭合电键,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6伏,电流表示数为0,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小灯泡始终不亮。然后他把甲灯换成乙灯重新实验,操作规范,闭合电键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1伏和0.2安。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最大阻值的。

(1)甲灯的实验故障是?

(2)求滑動变阻器的最大电阻。

(3)求乙灯的额定功率。

点评:难度过大、起点过高的题目,学生会感到无处下手,使学生存在思维障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1]。因此,本部分问题设计时,在大问题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之间,设置了一些小问题,将过难问题进行有效分解,帮助学生快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

3   课堂小结,深化思维

复习时最怕题海战术,上面的四道题是教师精心选过的,能帮助学生认识到常见的电路故障,小问题的设计也可以充当脚手架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思路。为了帮助学生整理这节课所学知识,设计了下面两个问题,进行课堂小结:

(1)解答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2)本专题的解题方法是什么?

点评: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所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进行梳理总结。这是深化学生思维的重要内容,也是课堂教学的升华所在[2]。学生是否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关键在于他对测量小灯泡电功率这个知识点解题方法的认知程度。

要上好这样一节专题复习课,需要教师根据专题复习课的特点和学生情况,设计好课堂问题,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理清知识脉络,切实提高专题复习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东勃.以有效问题突破化学教学难点[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5).

[2]张圣红.初中物理课堂如何实现精彩“落幕”—浅谈课堂小结的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16(2).

【作者简介】

李佰玲(1989~),女,黑龙江省北安市人,硕士,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专题复习问题设计
谈中考专题复习之动态型问题的教学
谈中考专题复习之动态型问题的教学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对EEPO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百分数的应用专项复习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微课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