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做数学”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2019-09-10 07:22许仁宏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做数学实践路径初中数学

许仁宏

【摘 要】“做数学”是指以学生动手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变革,它能够化困难为容易、化被动为主动、化理论为应用。“做数学”活动设计要达到预期目标,需要优化“做数学”设计、创设情境,激活“做数学”的热情;借力载体,提高“做数学”效益;创新形式,赋予“做数学”魅力;拓展延伸,放大“做数学”实效;优化评价,促使“做数学”反思,使“做数学”成为数学课堂的应然形态。

【关键词】“做数学”;初中数学;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173-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体验的教学要求,这无疑对传统数学教学设计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数学课堂教学从注重教的设计向注重学的设计转变,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做数学”的体验中,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做数学”成为数学课堂的应然形态[1]。

1   初中“做数学”实施的价值

做数学是指以学生动手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从注重灌输式教学向注重主动建构式课堂教学转变,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以此体现出自身独特的优越性。

1.1  化困难为容易

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灌输式教学为主。鉴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无疑加大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做数学”则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将抽象、难度较大的数学教学包含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的难度,达到化难为易的教学目的。

1.2  化被动为主动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简单,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从而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处于被动状态[2]。“做数学”则改变了数学教学现状,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为学生创造参与数学建构的机会,使学生从课堂被动接受者成为课堂的主动建构者,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大大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1.3  化理论为应用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性教学,从而导致学生数学理论素养较高,但是实践能力薄弱的现象。“做数学”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为学生创造应用数学的机会,使数学教学从注重理论教学向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转变,从而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

2   “做数学”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路径

“做数学”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是简单的一项工作,需要教师根据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学情特点等,采取灵活的运用策略,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

2.1  创设情境,激活做数学的热情

“做数学”作为一项认知活动,必须要契合认知活动的基本规律,并且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初中生尽管抽象思维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与形象思维相比,相对薄弱。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改变“做数学”的现状,从而借助数学教学情境直观、形象的感性化优势,激活初中生“做数学”的热情。

如圆柱知识的教学,笔者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变革,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有关圆柱的图片、视频等信息的任务,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圆柱体拍摄下来。在教学过程中,用学生收集的图片、视频等创设教学情境。由于利用视频、图片等,让学生对圆柱体获得直观的感受,从而为课堂“做数学”活动奠定了基础。创设情境,不仅对传统数学教学进行了变革,增添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而且也激活了学生“做数学”的兴趣。

2.2  借力载体,提高做数学效应

“做数学”作为一项数学学习活动,如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数学活动单一的现状,能够借力载体提高“做数学”的效应。“做数学”的载体运用不拘一格,需要根据“做数学”的实际灵活选择。如教师可以借助问题载体,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开展“做数学”活动,从而提高“做数学”的目的性。

如圆柱相关知识的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圆柱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它与其它多面体相比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制作出一个圆柱体模型加以说明。

这个环节,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组成部分,第二个问题则借助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和其它多面体进行比较,在圆柱体和其它多面体之间建立起关联性,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两个问题又统一在“做数学”的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做数学”的方式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做数学”的目的性,深化了学生对圆柱体相关知识的理解。

2.3  创新形式,赋予做数学魅力

“做数学”要达到预期目标,需要教师不断创新“做数学”的活动方式,这样才能赋予做数学活动魅力。传统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做数学活动方式设计,从而导致做数学活动魅力不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做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做数学”的内容,优化“做数学”的形式,让做数学活动更加多样化。

如圆柱相关知识教学,在学生制作圆柱体模型的基础上,笔者又设计了这样的做数学活动:剪一剪。要求学生将制作的圆柱体模型用剪刀裁剪下来,并给各个部分标上名称;演一演,要求学生模拟圆柱体,进行自我介绍。

两重活动,通过剪一剪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圆柱体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圆柱体的基本构成,从而为下面做数学活动奠定基础;演一演,则引导学生对圆柱体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使学生在“做数学”的驱动下,将圆柱体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数学知识割裂的现状。

2.4  拓展延伸,放大做数学实效

“做数学”教学视野下,教师要注重拓展延伸,从而改变数学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让数学课堂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放大“做数学”的实效性,让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如圆柱教学,笔者进行了这样一个拓展设计:现在有一个圆柱体的笔筒,小明想要让笔筒更加漂亮,想要将笔筒的底面和侧面包装起来。请你动手做一做,看看最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彩纸,选用怎样的彩纸才收到最节约的效果。

这个环节,基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的目的,进行了适度的拓展,首先需要学生调动圆柱体的侧面积和底面的面积公式,从而得出所需要的彩纸大小;其次,又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将实际需要的彩纸和彩纸的形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借助“做数学”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

2.5  优化评价,促使做数学反思

科学的评价对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做数学”应用于数学教学,需要教师进一步优化评价形式,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领,使学生通过“做数学”进行学习反思,从而不断地调整“做数学”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如圆柱知识教学,笔者围绕做数学活动设计了多个形式的评价活动。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做数学”的活动进行反思,包括“做數学”的经验和不足;其次,学生之间互评,对学生“做数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成果等进行全面的评价;最后,教师评价,教师主要进行宏观层面的总体评价。

这种评价打破了传统评价单一化主体的现象,从而有效提高了“做数学”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让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3   结语

总之,“做数学”以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为依据,为学生创造自主建构的机会,搭建自主创造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徐丹丹.巧用“做数学”,创新初中数学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3).

[2]杨健.巧用“做数学”,改革初中数学教学[J].中华少年,2017(9).

猜你喜欢
做数学实践路径初中数学
探索“做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在“做数学”中建立数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