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2019-09-10 07:22莫才福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创设

莫才福

【摘 要】中学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较大的困难,长此以往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对相关概念、公式和定理的理解程度不足,导致其实践应用能力受到抑制。因此,创设符合学生学习水平与认知能力的教学情境至关重要,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降低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本文就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应用与策略进行简单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176-02

情景教学法是当前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学各门学科中。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新内容的相关情境中,使其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由于涉及较多的抽象化概念,创设符合学生学习水平与认知能力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

1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首先,应该遵循趣味性原则。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丰富生动,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在学习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增强物理教学课堂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其次,应该遵循整体性原则。教学情境模式由课堂会话、情境创设、情境优化和师生协作构成,增强了教学情境的整体性,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1]。最后,应该遵循层次性原则。教学情境应该具备丰富的层次性,帮助学生由易至难学习物理知识。此外,在创设情境时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特点,避免情境创设缺乏现实依据,以满足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

2  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应用

2.1  应用于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与本质的高度总结与概括,这也是学生学好中学物理的基本前提,教师应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引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用于物理概念的教学,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教学情境要能够引起学生对相似物理概念的对比与思考,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的定义[5]。

教师还应深入分析学生的认知盲点,了解学生在概念应用时的常见错误,有针对性地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对错误理解进行深入辨析。与此同时,在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时,应该确保其具备多样性、多角度和分阶段的特点,帮助学生透过物理现象,探索其中蕴含的物理思想。

2.2  应用于物理规律教学

利用合理的教学情境开展物理规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中学物理知识框架,促进其物理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会遇到物理规律与生活经验之间的关联,教师应对其充分利用,在关联情境中渗透相关物理规律。

为了降低学生在探索物理规律时的难度,应重视模拟实验情境的创设,实现抽象物理规律的有效转化。如在力的分解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分别用一根棉线和两根棉线悬挂重物,哪种情况下棉线容易断?学生由于对力的分解规律不够了解,因此会普遍认为一根棉线的情况容易断。此时教师应详细画出力的分解示意图,对学生的固有生活经验进行颠覆。利用两者之间的冲突构建物理规律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3.1  以教材与实验内容为基础

教材与实验内容,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应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引下,对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增强教学情境的可接受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在情境中讲解物理知识与实验技巧,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始终以教材和实验内容为依据,能够防止教学情境脱离教学内容,流于形式[2]。如在滑动摩擦力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境:在雨雪天气的某高速公路上,汽车由于未能及时刹车导致连环追尾事故。将相关知识内容引入学生熟悉的情境中,能够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疏离感与陌生感,提升其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实验过程的讲解,引导学生分析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和正压力等影响因素。

3.2  联系生活实际

在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应开展生活化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此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方式也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关键,防止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脱节[3]。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学课堂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如在声音的传播相关内容教學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特点,可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对大部分学生共有的游泳经验加以运用。人在水下和浮出水面时听到岸边声音的清晰度不一样,能引发学生对空气传播介质与液体传播介质差异性进行比较,了解声音的基本传播特性。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给学生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不会将学习物理知识看作一件苦差事。

3.3  应用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够将抽象的知识以直观化的形象呈现出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中学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多媒体中包含丰富的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器官,增强教学情境的趣味性与生动性,防止学生在课堂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4]。教师还应顺应教育的发展潮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在网络中获取有价值的中学物理教学资源,摆脱对教材的过度依赖,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

4   结语

在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应遵循整体性、趣味性和层次性的原则,同时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教学情境的实际应用效果。无论是在物理概念还是物理规律教学中,都可以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降低教学难度。与此同时,应该以教材与实验内容为基础并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殷建明.关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

[2]李颖.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6).

[3]张晶.中学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J].学周刊,2016(4).

[4]石洪昌.物理教学课改对课堂情境创设的指导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

[5]赵慧杰,苏玉成.物理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5(30).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创设
关注环境创设 感悟数学魅力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创设未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卷首语
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