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素养的提升

2019-09-10 07:22张静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措施小学数学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数学思维素养在具体实践和应用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小学数学是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对学生数学思维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小学生数学教学为研究内容,阐述数学思维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对小学数学思维建立的基本方式进行概括,对如何营造数学思维环境和提升素养提出具体措施,从而对数学思维的研究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235-02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数学在信息处理、物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应用等行业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类数学学习的水平和效果对社会发展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是一门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学科,小学数学作为整个数学教学的启蒙期,其对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今后数学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学相对抽象、概念不易理解,特别是逻辑思维较强,这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不匹配,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对困难。但一旦学生对数学思维有所領悟,对今后学习而言将打下坚实的基础[1]。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思维素养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   小学数学思维素养的内容与重要性

数学思维是指在处理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头脑中对数学进行加工、归纳、分类、总结,从而形成结论的思维过程。通过思维的转换和变化,对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处理,通过数学思维空间的思考予以解决。数学思维不仅用于处理具体的数学问题,对人的整体思维逻辑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与演算、推理、逻辑和想象能力息息相关,是可以指导具体实践的思维方法,所以一直以来在教学中予以高度重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数学思维的锻炼和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学中的重要目标。这种要求不仅要体现在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上,还要拓展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上。所以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素养的培养,从而全面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小学生的数学逻辑,这样的教学模式需要从多维度进行课程设计,促进学生从单一思维向发散性思维转变,使得学生的潜力被充分挖掘。

2   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的思维素养内容

2.1  分类和类比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主要是加减乘除、应用题、方程,简单的二维和三维图形图像应用。在培养数学思维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甄别出是哪种类别的题目,通过类比的方式,找到不同类别的不同之处,从而找到不同类别中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推演出解题的具体步骤。这样能够训练学生形成较快解决习题的路径和方法,提高演算速度和解题速度,从而提升整体思维能力。

2.2  抽象与转化

小学生的思维相对单一,对生涩的数学概念和图形空间问题处理起来较为困难,小学生往往会精力分散,从而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类和抽象概括,找到问题的共同点,启发学生追寻问题的本质和特点,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规律,从而提升解题效率。通过对生僻知识的实际转化,将抽象的问题通过数形结合等方式进行运算,这样能够直观地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2]。通过制作动画和视频演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空间维度有更深刻的理解。

3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素养的提升措施

3.1  营造良好数学思维的环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为根本落脚点,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意识和愿望,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积极、向上、平等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由于年龄问题,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学的理解相对吃力,这样在面对拔高、提升的问题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并启发其探索数学的规律和奥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架构形成深刻印象,为全面拓展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推动学生的思维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这门应用工具。在推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时,要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将抽象的数学公式融入形象的实践应用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提升数学素养。如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而要让学生通过动手,运用不同图形知识的转化,深刻记忆公式,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将学生被动吸收知识转变为带着问题探索,通过自主探究和寻求合作的方法找到答案,让学生沉浸在获得知识的喜悦中,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主动锻炼思维。

3.3  巧妙设计课后习题予以巩固

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时间较短,因此,在学生通过思考获得问题的答案和规律时,要让学生利用课后的习题多次巩固,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知识点记忆深刻,才能转化为解题的自觉意识。针对学生的不同理解能力和层次,教师在布置课后习题时,要设置基础题、创新题和拔高题,让学生在原有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有巩固、有锻炼、有提升,这样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对课后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带着疑问回到课堂寻求答案,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关注和兴趣,充分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素养[3]。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促进数学与实践的紧密融合,多维度地为学生构建数学思维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露露.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2]张利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3).

[3]年艳.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7(6).

【作者简介】

张静(1973~)女,汉,江苏徐州人,学历:本科,小学教育,中小学一级,工作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洞山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措施小学数学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