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彷徨下的商业机会

2019-09-10 07:22宦菁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19年4期
关键词:育儿理论时代

宦菁

如何做父母?

100年前,鲁迅先生曾洋洋洒洒写下6000多字的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探讨如何为人父的问题。那时,焦点在于父权的颠覆,在于恩情到爱护的转变。

几十年前,这个问题也曾困扰过养育了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步履与节奏。当人们还在为美好生活而奔忙之时,子女的教育并没有太多时间顾及。为人父母的标准十分简单——孩子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便能称得上是好父母。至于教育,那是学校和老师的事。

而如今,这似乎已经成为每一个新时代父母最为关心的问题。当这一代独生子女在巨大的社会变迁中长大成人、为人父母之时,他们显得有些彷徨与慌乱。

这一代父母,确实是崭新的父母,前所未有的,他们是普遍的有知者——有学习力,还有反思力。这一代父母,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时代成长,是第一代较为普遍的、具有现代观念的父母。

很显然,上一辈父母的育儿经验已经不适应当下的时代;曾经自己所身处的那个被放养的童年也早已一去不复返。吊诡的是,那几乎是80后、90后这新一代父母身上仅有的一点育儿记忆,但也是他们最不希望在自己下一代身上实践的育儿记忆。他们害怕成为自己父母的模样,希望以一种更好、更平等、更友善的方式养育下一代,成为那个自己心目中完美的父母。

但这仅仅只是一种臆想。孕育期时,父母抱着《育儿圣经》苦读,憧憬着多年后和谐的亲子关系,既紧张又兴奋。而当自己真正成为家长,面对互联网时代乃至移动互联时代下出生的新一代,他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想象中那般美好,书上说的那些理论根本无法直接应用,他人的经验运用到自家孩子身上也并非良药。

更要命的是,信息时代下,资讯唾手可得,各种育儿理论层出不穷。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各种育儿理论,荣升为家长的80后、90后们竟有些迷失方向。“到底我该接受哪一套理论?又该如何下手?”

家长群体的困惑甚至已经在国家层面有了回应。1月18日,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家庭教育提出要求:“要加強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支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

“家庭教育专业性强,需要科学系统的指导,今年要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和家庭教育学校指导手册,针对不同学龄段设置课程、开发教材、举办活动,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教育部也意识到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希望以多种形式让广大家长们接受进一步的教育。

当一个问题问的人多了,便成了需求。在商业社会,需求即商机,更何况很可能会赶上政策的红利。显然,面向家长的商业机会空间很大,敏锐的创业者嗅到其中巨大的潜能,在内容与模式上进行商业创新:有的利用家长的社群属性,为家长开辟专门的社群平台,让家长的焦虑与困惑有了表达的平台;有的踩在内容创业的风口上,用分享的方式俘获了一群渴望成为优秀父母的用户;有的利用短视频的热度,将父母课堂搬进了微视频中;有的则继续在线下教育中耕耘,但更加注重家长的参与及认同,将家长的需求纳入培训体系,既满足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求,又解决了家长自身成为更好父母的“痛点”。

无论是内容还是平台、线上还是线下,未来成功的家长培训一定是碎片化、实用化的,于新一代父母而言,学习的时间只能靠挤,他们希望学到的内容可以直接用于亲子关系的建立以及孩子的教育上,而非那些玄而又玄、不能产生实际效用的理论。

未来虽然可期,但想要拥有这一片前景广阔的蓝海,创业者的前路并不平坦。

猜你喜欢
育儿理论时代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育儿神器
育儿Q&A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