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2019-09-10 07:22胡文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9期
关键词:换位思考有效沟通倾听

胡文英

【摘要】  当今时代,要教育好学生单凭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校形成合力,相互配合,才能共育人才。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超越了知识的智慧。与家长沟通是否顺畅,直接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开展。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掌握沟通的技巧,家校携手合作,共同为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关键词】  有效沟通 倾听 尊重 说话艺术 换位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992-7711(2019)09-001-02

0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合作者,要教育好学生单凭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校形成合力,相互配合,才能共育人才。教师经常和家长打交道,能否与家长进行融洽有效的沟通,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沟通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超越了知识的智慧。教师需要不断修炼,掌握沟通的技巧,彰显内心的自信,方能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游刃有余。

一、练好手上功夫——充分做好前期准备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达到沟通的畅顺,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通过多渠道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住址、家庭成员、父母的学历、教育方式和对孩子的期望等,但要注意不能涉及家庭的隐私。尤其是新接手一个班级,更需要教师主动联系家长,给家长留下良好的印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关键信息整理记录下来,避免在与家长沟通时因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而陷入尴尬。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孩子,往往需要教师经常和家长沟通,必要时做好沟通的简要记录,便于进行总结梳理,为再次沟通提供有力帮助。

与家长沟通时,目的要明确,结合掌握的基本情况,预先想好沟通的方式、交流的问题,预设好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一一罗列出来。很多时候,学生出现了问题,老师才想起联系家长,这种处理问题的功利性容易引起家长的抵触情绪。相反,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能第一时间向家长汇报,能让家长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会打心眼里感谢老师。其实,和家长的沟通不用太刻意,平时也可以在家校联系手册、作业本、试卷等,写上几句和家长沟通的话语。如果班上有学生因病请假,别忘了打电话问候几句,这些细微的举动能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付出。一个阳光电话、一条温馨短信、一张表扬的小纸条,都是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的奠基石。

二、练好眼上功夫——提高敏锐的洞察力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孩子,要想做到沟通时言之有物,避免泛泛而谈,就必须要熟悉学生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对每个孩子都观察入微。如果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情况、优点和缺点等都了如指掌,就会让教师在沟通时获得主动权。不过一个班级几十人,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老师往往容易记住那些个性鲜明、表现突出的学生。而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表现平平,既不冒尖,也不犯错,这类学生最容易被老师忽视,教师要有意识地多关注这部分的学生。一个班上总有少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够好,或者学习成绩处在落后的层面,教师更是要积极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面对这类学生家长唉声叹气的时候,亮出孩子的优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增强对孩子的信心。

班上总会有一批热心为班级建设建言献策,又不遗余力地协助教师和学校开展活动的家长。教师应当有一双睿智的眼睛,善于发现家长积极善良的一面,邀请他们加入班级家委会。充分调动这些资源,发挥他们的正能量,通过沟通合力借力,用这部分家长的力量,来引领其他家长,这样家长会更容易理解教师的工作。而对于个别蛮不讲理、爱生事端的家长,教师要有“风起于青萍之末”的防范于未然的意识,毕竟善于防微杜渐也是一位优秀教师的重要能力。

三、练好耳力功夫——倾听是尊重的体现

沟通是双向的,教师不要总以为自己是对的,滔滔不绝讲个不停,应多倾听家长的想法,这样才会让家长感觉平等相待、备受尊重。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的素质和家教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很多时候他们的许多观点和见解都值得教师参考和借鉴。教师千万不要以教育专家自居,应保持“空杯心态”与家长多进行探讨。

面对家长提出质疑的时候,教师先不要急着辩解,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倾听表明一种态度,当教师在认真倾听的时候,家长的态度通常也会得到缓和。在倾听家长的诉说时,教师能容易捕获有效的信息,了解到家长的真实想法,从而做出判断,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眼神、表情、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做适当的回应,让家长感觉到教师是在耐心倾听,自然就愿意打开心扉,真诚地与教师交流。

四、练好脸上功夫——微微一笑魅力无穷

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是人类最甜美、最动人的表情,是世界上最打动人心的语言。微笑于每一位老师而言,是一张最好的名片,能给家长亲和力和亲切感。在与家长沟通时,发自内心的微笑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这无言的微笑传达着信任与理解,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一个友好的微笑、真诚的眼神和礼貌的点头,蕴含着尊重和关爱。教师在面对家长指责时,不管有多生气,多委屈,也要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避免火上浇油,和家长发生争执。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能面带微笑,充分体现教师的宽容大度,就能化解尴尬的场面,浇灭家长的怒火,从而消除误会和矛盾。面对不善言辞的家长,教师的微笑更是如灿烂的阳光,能让家倍感温暖,觉得和教师的交往很轻松。话匣子一打开,沟通便水到渠成了。所以说,微笑在沟通中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法宝。

五、练好嘴上功夫——讲究语言技巧和艺术

人与人沟通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与家长谈话时,态度要温和,语调语速要平稳,表达要清晰,这样家长才能快速地把握住教师讲话的要旨。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家校沟通中难免会提到学生的缺点,作为教师应该客观描述事实,切忌掺杂主观色彩和个人情绪,流露出嫌弃的情感,用责怪的口吻、挖苦性的语言向家长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要是教师脑门一热,从嘴里蹦出的“差生”、“无药可救”等词,那就是伤人的利剑,不但会让家长寒心,还会有损教师的形象。教训和命令式的语气也会让家长产生抵触情绪,尽量不要使用“不要”、“不行”、“你不应该”等消极性的语言。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谈话时宜先抑后扬,即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再说出他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正的地方。“你认为怎么样”、“如果家长这样做,孩子一定会有所进步的”,使用这些委婉、协商性的语气和家长沟通,会让家长觉得教师是跟他共同教育孩子的盟友,更愿意接受教师给出的意见。可见,沟通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口吻不同的方式表达,就会有大相径庭的效果。

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是进行有效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众所周知,教师的工作很繁忙,但当家长到学校沟通时,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而单刀直入跟家长谈论小孩的问题,这并不是明智之举。“知道您工作很忙,还让您专门跑学校一趟,真是不好意思!”“我发现你是个很负责任的家长。”“谢谢您这么支持老师的工作!”这样的开头既缓和了气氛,融洽了关系,又让家长放下准备受老师责骂的戒备心理,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心理距离。

六、练好心上功夫——将心比心赢得信任

在家校沟通中,发生不愉快往往是因为教师和家长缺乏换位思考而产生矛盾。家长不了解教师开展工作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容易对教师产生不满。教师可能因为过于重视自身的工作,忽视家长的不易,从而埋怨家长不重视管教孩子,没有配合老师的工作。教师与家长沟通之前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力求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考虑。要是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当着家长的面一个劲地数落孩子的不是,甚至是在办公室当着很多老师的面高声地揭学生的丑。表面看是教师赢了,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殊不知学生在心里埋下了怨恨的种子,也让家长蒙羞。这样的沟通方式,有违教育的初衷,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张,不利于问题学生的转化。相反,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与家长坦诚相见,商讨帮助学生进步的方法,在讨论中适时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才愿意积极配合教师。在家长诉说时,也要积极回应家长的情绪,适当肯定家长正确、有用的做法。如果教师能设身处地为家长考虑,体谅家长的爱子之心,给家长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家长一定会感激教师的,从而表现出对教师工作的支持,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期望,但当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題却又一筹莫展时,他们就会迫切地想从老师那获取“灵丹妙药”,好让自己的小孩“点石成金”。这时就需要教师从专业的角度进行科学的示范和引领,使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因此,教师要主动学习,提高专业素养,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和信任。

总之,教师与家长实现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磨练耐性、总结反思,提高沟通的技巧。

[ 参  考  文  献 ]

[1]周长明.由“问题学生”教育思考家校合作[J].考试周刊;2011年36期.

[2]俞姝君.浅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小秘诀”[J].读与写,2016,(06):248.

[3]王红霞.浅谈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J].宁夏教育科研;2017年03期.

猜你喜欢
换位思考有效沟通倾听
化学课堂教法与学法优化同步探究
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技巧的研究分析
换位——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中国“换位思考”,日本不会投桃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