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韵味 读出精彩

2019-09-10 01:06叶晓微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流利朗读课文儿歌

叶晓微

朗读能力是学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课标对第一学段学生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开统编本一年级上册,很多课后练习的第一题都提出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或者“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由此可见,读好课文是一年级学生的重中之重,教师应把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放在首位。

《比尾巴》是统编本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以儿歌的形式三问三答,向学生介绍了小动物尾巴的一些特点,语言朗朗上口,浅显易懂,深受学生喜爱。对于这篇儿歌来说,朗读的目标应定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具体来说,学生要达到“读准儿歌的读音,不添字,不丢字,把句子读通顺,读出儿歌的韵律与节奏感,能够用快乐的语气有感情朗读”等要求。下面就如何指导学生读好儿歌谈谈看法。

一、整体读,字正腔圆

儿歌具有语言凝练、充满想象的张力等特点。因此,在学生读儿歌的时候,教师要善于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把儿歌读正确。

师:大家自由朗读儿歌,尽量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读不准的可以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生自由读)谁读好了?咱们来开火车读一读。

生:谁的尾巴长?

师:“谁”平舌音读得很准。

生:谁的尾巴短?

师:“短”字音咬得很清楚。

……

师:(课件出示生字)把这些生字放到句子中,你还能够把它读准确读流利吗?(生读)

初读儿歌,读正确是前提。这一课中,“谁、短、伞、最”等生字学生很容易读错,教师应注意倾听,并就学生朗讀中读错的地方及时指正,以为学生读流利、读出节奏感奠定基础。

二、多样读,读出韵味

与成人相比,儿童对于声音与节奏的感觉更为强烈,感受也更加敏锐。因此,在低年级儿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指导学生朗读。

(出示课件,朗读过程中用变色字体标出动物名称以及描写尾巴特点的词语。)

师:读着读着,有的字变颜色了,谁发现了?

生:红色的部分是小动物的名字,蓝色的部分是小动物尾巴的特点。

师:大家真是火眼金睛啊!谁和老师合作读一读?

师:谁的尾巴长?

生:猴子的尾巴长。

……

师:请同桌两个按照刚才对读的形式读一读。

师:男生与女生对读一下。

师:下面我们按照一定的节奏再来读一读这首儿歌。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

(生拍手读儿歌)

儿歌节奏感强,音韵具有美感。这首儿歌主要是由“谁的”“尾巴”“怎么样”三部分组成的,读好了这三部分,也就读好了这首儿歌。另外,韵脚“短、伞、弯、扁、看”押的是“ɑn”音的韵,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三、创造读,享受快乐

儿歌是在想象的世界中作者与儿童心灵对话的文体,在这个世界中,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这是一个奇妙而又多姿多彩的世界,这就为学生的创编提供了可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创编中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师:比尾巴不光吸引了猴子、兔子、公鸡、鸭子等小动物,还有一些小动物们也急忙赶来了。瞧,它们来了。(出示燕子、小狗、壁虎、马儿等图片)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呢?仔细观察,并仿照文中儿歌的形式编一编。

生: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生:谁的尾巴能再生?壁虎的尾巴能再生。

……

(生读自己创编的句子)

在读儿歌的时候,教师不仅让学生读文本中的儿歌,还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创编的句子。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满足感,真正享受到儿歌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从统编本教材课后习题的要求中可以充分看出编者对朗读的重视。因此,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丰富读的形式,以使学生真正爱上朗读,读出精彩。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龙湾区瑶溪第六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流利朗读课文儿歌
《青铜葵花》选段
识字儿歌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基于能力培养的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睡觉儿歌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流利口语练习
流利会话
儿歌6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