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治“拖音病”,读好长句子

2019-09-10 01:06王丽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心词糯米短语

王丽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对话的主要形式。但朗读也需要技巧,统编本教材通过课后习题的形式,巧妙将朗读的技巧加以要求和呈现。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后习题的具体要求,在朗读技巧的指导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比如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课后练习中明确提出“注意读好长句子”的学习要求,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式把长句子读好。

对于一年级学生,读好长句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求学生有着较强的语感。但从实际来看,学生经常在长句子朗读中犯有“拖音病”,这也是一年级学生读长句子的老毛病之一。如何进行纠正呢?首先对长句子进行分析,发现句子虽长,但基本语言单位是短语与词语,只要学会以词语进行合理停顿,就能读好长句子。教师可以采用“词语对对碰”游戏的方式,对长句子进行“拆分”,引导学生在读好词语的基础上读好长句子。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节选自《端午粽》第2自然段)“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学生在朗读中遇到“的”与“着”就会拖长音,句子应有的节奏与美感全被破坏。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抓句子主干,找出中心词,即 “箬竹叶”“糯米”“枣”,并指导学生进行重读。其次,开展“词语对对碰”游戏,围绕中心词,引导学生找一找短语,即(    )的(    )。

多媒体出示:(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再次,教师范读词语,让学生听一听“(    )的(    )”,引导学生进行细微的比较辨析,从中听出哪个字是轻读。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治好“拖音病”的关键。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读长句子,提示对“的”要进行轻读,其他音节要重读。

要读好长句子,前提是要读好短语,长句子也是由短语与词语构成的。对于方法指导,统编本教材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学习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的方法进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落实“读好长句子”的要求,就必须将策略进行细化。案例中采用“词语对对碰”的方式,先让学生读准中心词,接着再读短语,最后读长句子,这样将读长句子的难度进行分解,便于学生由易到难,逐步适应,为读好长句子奠定基础。

对于学生的朗读“病情”——拖音,需对症下药。轻音节较为关键,在长句子朗读中起到调节节奏的作用。只有读好轻音,才能让长句子呈现出抑扬顿挫的美感。对于句子来说,轻音的字一般有“的”“地”“得”等。要读好它们,教师可采用“词语对对碰”等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先读好读准词语,做到要连读,不停顿。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个人讀、小组读、示范读,还有同桌读等形式,让学生借助短语停顿,从中准确把握长句子的停顿与节奏,从中理解句子意思,感受其节奏美。

另外,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如果教概念性内容,比如讲解句子成分,或者相关停顿技巧,等等,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兴趣,还会让他们一头雾水。教师可以将朗读技巧,通过范读等方式巧妙渗透到朗读之中,便于学生进行感性体验,在激发他们兴趣的同时,有效培养语感,为读好长句子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灌云县朝阳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中心词糯米短语
A Bite of She 會家美食
缤纷糯米蛋
糯米和大米
初中英语词组高频考点聚焦
动词与动词短语(二)
英汉口语中名词性省略对比研究
俄汉语定语对比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提升复习效率
攻击和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