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木鸡汤”树“满药”旗帜

2019-09-10 07:22尹忠华高旭
侨园 2019年9期
关键词:山鸡哈克满族

尹忠华 高旭

2018年,藏医药浴法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4年,哈萨克族医药(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卧塔什正骨术、冻伤疗法)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1年,维吾尔医药(维药传统炮制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08年,回族医药(回族汤瓶八诊疗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在中國已经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已有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类项目入选其中,唯独空缺满族医药。非遗的传统医药类项目申报之严格和严谨有目共睹,正因为严格在先,所以能晋级的必是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有着良好百姓口碑的健康、信得过传统医药,出自丹东市的满族医药——木鸡汤制作技艺便是其中之一。

开春喝碗木鸡汤,一年四季保安康

“木鸡”是满族民间土语,指的是多孔菌科真菌药材云芝。至今满乡上下一直传诵着这样的歌谣:“开春喝碗木鸡汤,一年四季保安康。”那么,这味神奇的“木鸡汤”到底有何神奇之处呢?我们先从一个久远的故事说起。

话说在长白山深处,有一个自然堡子,住着哈克敦一家。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哈克敦看中了邻居家的姑娘讷敏。两个人你有情我有意,双方老人也认同了这门亲事。准备办喜事儿的时候,讷敏得了黄病(也就是传染性很强的黄疸性肝炎)。这可急坏了哈克敦,请萨满、拜天神都无济于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连几天,哈克敦都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见一只山鸡拖着长长的尾巴站在他跟前,他一追山鸡就飞,最后飞到一棵高大的核桃树上。醒来哈克敦就想,莫非是天神指引我打山鸡给讷敏治病?于是他就上山去找山鸡。

说来也怪,平时随处可见的山鸡今天不知都去了哪里。又气又恼的哈克敦下山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爬起的一瞬间,他惊奇地发现,眼前一个高大的老核桃树桩上面长了一堆“蘑菇”,那层层叠叠的样子,多么像山鸡的羽毛啊!他欣喜若狂,也没多想,小心翼翼地把这簇“蘑菇”连带树皮剥了下来。回到家里,他连蘑菇带树皮一起放到锅里面煮,满眼的期盼、满心的祝福,全溶进这个锅里。熬成的药汤,让讷敏喝了下去。第二天哈克敦又去采剥。几天后讷敏的脸色渐渐红润,吃饭也觉得有了味道,抬胳膊抻腿也不像先前那么无力了。二人高兴得不得了,每天拉着手一起到山上采“蘑菇”、剥楸皮。几个月后,她竟完全消除了病态,恢复了原来的模样。一对相爱的男女,终于走到了一起。

原本这里有很多黄病(传染性肝炎)、大腹病(肝腹水)病人,一家一家的,严重时一个屯子的人都染上,人们管它叫“窝子病”。哈克敦和讷敏的故事,很快传遍了长白山麓的沟沟岔岔,大家都知道木鸡汤能防病治病。春天一到,山里人不管有病没病,都上山采“蘑菇”、剥核桃楸皮回家熬汤喝。聪明的山里人见这种长在木头上的“蘑菇”像山鸡的羽毛,联想到“天神”托梦给哈克敦的“山鸡”,于是给这种“蘑菇”起了个名字——木鸡!

提升民间珍宝的社会价值

说到“木鸡汤”从民间配方到药厂量产、服务更多患者,第一个提出保护“满药”文化的丹东药业集团掌门人——张秀君记忆犹新。

20世纪70年代初,丹东市卫生局组织医务工作者到宽甸满族自治县开展地方病普查,就是在那个时候,他们听到了“木鸡汤”的传说,就将“木鸡汤”带回医院试用,结果它对肝病尤其是肝癌的治疗效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为了进一步检测和研究“木鸡汤”,从80年代初开始,他们就与辽宁省药物研究所、沈阳药科大学、丹东中药厂、丹东中医研究所联手,下大力气进行全面研究。终于,在1985年底,获得省卫生厅颁发的生产批准文号,“木鸡汤”也成为企业的明星产品投入生产。

随着“木鸡汤“的推广和宣传,一些知名的肝病专家、行业权威人物参加了产品评价会,如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李佩文教授、北京中医研究院的于桂清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的李玉奇教授等。在评审报告中,专家们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复方木鸡冲剂对AFP低持阳者有较高的疗效,如能在肝癌高危人群或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发现AFP低持阳者,应用本药及时治疗,则可阻断或减少肝癌的发生,有利于探讨肝癌防治的新途径,建议推广应用。”

专家们针对一种中药产品给出如此高的评价,几乎没有先例。这对有一半满族血统的、从事满药工作30多年的宋玉荣来说,是莫大的骄傲和荣耀。“这个不起眼的民间验方具有这么大的效能,我觉得满药很了不起。这激发了我对满族医药的极大兴趣,我迅速全身心地投入了这个等待开发的神秘领域。”从浙江到广东,从北到南再到全国各地,宋玉荣在一次次的市场调研中,听到了同行业的临床反馈,看到了病患者的真实效果。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发展史,也都有自己的民族医学发展史。满族与萨满相关的一些行医活动的记载,就是满族医药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我的记忆中,却没有满族医药这个概念。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已经有30多个少数民族有了自己的医药记载,唯独满族医药名不见经传。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历史遗憾!”宋玉荣努力的方向便是将此等遗憾不留给后来人,在自己的身先士卒中扩大满族医药影响力。

披上“非遗”的嫁衣整装起航

2015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满族医药(木鸡汤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这一殊荣让沉睡已久的满族医药以官方的姿态走进人们的视野,让深藏民间的地方医药步入了大雅之堂。更多的满族医药人在为捍守这一荣誉而更加勤奋有为。

满族医药博物馆常年展示和宣传满族医药的昨天和今天,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中可见满族医药的身影,持续多届的满族医药国际论坛常开不懈,诸多理论研究和整体保护措施有条不紊。尤其是满族医药引起了诸多行业领军人物的热衷研究,这就包括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满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孟宪生教授团队。他们潜心研究“满药第一方”——复方木鸡颗粒,发布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满药复方木鸡颗粒抗癌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初步研究》,其所用实验方法、实验模型、评价体系对复方木鸡颗粒进行全面解析,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解决了该药“质-量-效”关系,有效增强复方木鸡颗粒的科技含量,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木鸡汤”仅是开始,紧随其后的其他满族医药亟待有识之士挖掘、整理、宣传、推广,急需为更多人所接受,传统、严谨的满族医药必将更好地造福于一方水土一方人。“让满族医药发扬光大,更好地为百姓健康服务,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努力做好。”张秀君和众多满药人肩负着使命和责任前行。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看到满族医药申遗步步高升,用满药人的执著和坚守填补空白、创造历史,更加期待满族医药的下一个春天。

猜你喜欢
山鸡哈克满族
爱炫耀的山鸡
哈克萨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真正的强者
会跳舞的山鸡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布哈克历险记
山鸡起舞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
喜欢吹嘘的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