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常态,踏实前行

2019-09-10 07:22杨再隋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素养语文

杨再隋

教学是什么?教学生怎样学习。

学习是什么?学会如何学习。

语文教学是什么?在语文教师引导下,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运用语言的自主实践活动。

原本如此简单明了的常识,在各式各样华丽、时尚的新观点、新概念、新名词、新课题、新实验的浪潮中,被淹没了。一时间,仿佛我们在茂密的大森林里绕来绕去找不到方向,又好像在浓浓的迷雾中找不着回家的路。君不见前些年,教学改革,高潮迭起,声势越来越大,调门越来越高,观摩者越来越多。感觉真有什么“宝典诀窍”,取经回来后即可立竿见影,让教学质量快速提高。然而实际情况是,那些云里雾里的新理念和那些“几招、几式、几步、几法”的新策略,搬回本地后,大多水土不服,难以复制。更为蹊跷的是,许多名噪一时的改革实验,热闹一阵之后,便销声匿迹了。

事物发展总是曲折前行的。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热潮之后,渐渐归于平静。如今大型、超大型的观摩研讨活动已为数不多,取而代之的是中小型的观摩研讨;原先以展示名师风采为目的的纯观摩活动已不能满足广大教师需求,取而代之的是目标明确的专题研讨活动。过去,某些教改实验尚未取得阶段性成果就大肆宣传,引来参观者无数,之后又隐身不语的现象也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聚焦教育实际中的重难点,提炼出小而实的课题,讲求实证,不轻易做结论,不随意推行实验。就课堂教学而言,从过分注重外在形式的翻新和课件设计的新颖,转变到更关注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底蕴,从只注重课堂表面的活跃到注重课堂文化的厚度和思维训练的深度,从只关注一节课好到重视节节课好。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从未有过一条用美丽的彩虹铺成的空中捷径,可以直达教学的光辉顶峰;也从未有过包教百课,立见成效的秘方妙法,只要如法炮制,就可让教学质量快速提升。语文教学来不得半点虚、浮、空、飘,而是需要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也需要细致入微的缜密和水滴石穿的韧性。

当前,语文教学要从单兵操练转变到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从注重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转变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只关注语文教学自身到关注语文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语文和生活的联通,课内和课外的联动。

语文教学不再是单向的机械传授,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教材为媒介的“对话”,对话是一种教育理念,不是课堂上叽叽喳喳和议论纷纷,而是彼此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沟通和智慧的互补,也是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和情意相通。此时,课堂的主体,不是孤独的单数,也不是简单的复数,而是你、我、他之间的交互式对话。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实践不只是“琵琶独奏”,而是多人次、多聲部、多向度的交响。

要树立“大语文”意识。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都凝聚在母语里,一所学校的校长和全体教师都应有“语文意识”。对教师而言,由于语文是思想的载体和人脑思维的工具,所以,各学科教师语文素养的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而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则将直接决定教学的成败。对学生而言,不仅是让学生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得让学生提高认识,丰盈思想,丰富感情,培养人格,清清楚楚说中国话,端端正正写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中国人。

教育即生成。语文教学是学生言语生成、智慧生成、人格养成的过程。学生如幼苗,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无污染的肥沃土壤,需要适宜生长的温度,更需要阳光和雨露。因此,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其自然,全情投入,自由绽放。不能强制压抑,不能揠苗助长,否则,轻者被扭曲,重者遭摧残。

教育即生活。语文教学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应是学生生活最快乐的部分。当语文是情感的、诗意的、审美的时候,当语文教学将语文抑扬顿挫的节奏、委婉温润的情调、含蓄隽永的意趣、具体生动的形象都展示出来的时候,教学就有魅力了,语文教学为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必将打下坚实的根基,收获丰硕的果实。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素养语文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