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词人写“湖墅八景”

2019-09-10 15:56孙跃
杭州 2019年9期
关键词:八景临江仙卜算子

孙跃

杭州拱墅区,有个靠近京杭大运河的地方,历史上称为“湖墅”。《西湖游览志》记载,杭州出武林门至北关,皆称湖墅。《湖墅小志》记载:“湖墅乃北郭一隅耳”“意贴近西湖,所以名称湖墅也” 。

“湖墅”地区,是沟通运河杭州段城北运河与城内运河的交通要道,处在交通枢纽地带。南宋以来,这里商贸发展很快,出现了许多米市、鱼市等集市,在历史上形成了特有的商业生态、商品特色和人文气息。

明代,杭州的一些诗人,除了用诗词描写西湖、西溪等风光之外,也写了杭州城市的景观。运河拱墅段的“湖墅”地区,因商贸繁荣、民俗浓厚、风光秀丽而被诗人咏赋。

最早发现“湖墅”地区景观文学风情的,是仁和(今杭州)人王洪,字希范。他是洪武三十年(1397)进士,永乐初年授给事中,入翰林为检讨,参与了修《永乐大典》,历任修撰、侍讲。他后来受到排挤,不被进用。他徜徉湖墅,首先作词题赏,写《卜算子》八首,概括、描绘湖墅一带的八处风景。这八景是夹城夜月、江桥暮雨、陡门春涨、西山晚翠、半道春红、花圃啼莺、皋亭积雪、白荡烟村。湖墅八景的题赏,赋予商贸繁华的湖墅地区以几许风雅。我们来读王洪八首《卜算子》中的五首。

《卜算子·夹城夜月》

孤月泛江秋,露下高城静,期着佳人夜不来,坐转霜梧影。

吹彻紫鸾箫,宝篆烟消鼎,桂子飘香下广寒,银汉秋波冷。

《西湖游览志》记载:“夹城夜月”是“湖墅八景”之首,“夹城”指湖墅的夹城巷。相传,中秋之夜,在夹城巷东面德胜桥边观月,可看到月亮从德胜桥冉冉升起,如月在桥上行。明代诗人章文昭的诗:“潮落月东出,清光满夹城。”就是描写秋日夹城一带潮落月出的景象。

王洪的《卜算子·半道春红》,绘出了半道红春天“晓日红千树”的艳丽景色:

宿雨涨春流,晓日红千树。几度寻芳载酒来,自与春风遇。

弱水与桃源,有路从教去。不见西湖柳万丝,满地飞残絮。

《西湖游览志》记载,此处旧时夹路栽桃数里,春天桃花盛开时,如火如荼,灿烂似锦,花落如红雨,故名“半道红”。如今,桃林早已成回忆,满街商贾迎春风。

“江桥暮雨”是湖墅八景之一,《湖墅小志》中说:江涨桥与华光桥作八字式,河面开阔,有时暮雨萧萧,颇有诗意,因此称“江桥暮雨”。王洪的《卜算子·江桥暮雨》:

淅沥带秋烟,两岸蒹葭响,何处渔舟螟未还,隔浦闻清唱。

撩乱下枯槎,一夜苕溪涨,天目应添翠色重,回首看晴嶂。

淅淅沥沥的秋雨细密如带着烟雾,江两岸的芦苇在风雨中发出凄清的声响。哪里有一只渔船在暮色中还没回来,隔着津浦可以听到渔舟唱晚的声音。一夜间苕溪水涨,给天目山峰峦增添了几重翠色。雨过天晴,回首眺望,晴天下山色更为明秀。王洪《卜算子·陡门春涨》:

惊雪喷高崖,雷响青天晓。刚道五胥驾海来,势压沧溟小。

两岸是渔舟,泼乱飞春鸟。须言神鱼去不留,五色祥云绕。

陡门在西湖边圣塘闸附近,旧时有玉壶水口下泄西湖之水。每到春天,春水猛涨,此处就会出现“惊雪喷高崖,雷響青天晓”的景象。

王洪的《卜算子·西山晚翠》,是站在北新关的一座亭中观远山,由黄昏写到夜晚:

斜日照疏帘,雨歇青山暮。白鸟鸣边一半开,香霭和烟度。

楼上见平湖,影隔春林雾。吹断鸾箫兴未阑,月照芙蓉露。

以前河塍附近的北新关,就是如今的大关,一面滨河,傍晚时分在此亭中远眺西山,隔着苍茫云水,有青翠悠远之趣,故被题为“西山晚翠”,也称“河塍晚翠”。王洪的词描写了黄昏时分青山朦胧、云水苍茫的西山晚景。

在王洪之后,聂大年又作词描绘湖墅八景。聂大年,字寿卿,号东轩,江西临川人。他正统年间到杭州任仁和县教谕,有九年在杭州生活的经历,作有八首《临江仙》词,描绘湖墅八景的风光,如《临江仙·夹城夜月》:

万里碧霄云散尽,长天孤月流辉,城阴空阔柝声稀。试登高处望,露湿五更衣。不见辽东华表树,人民昔是今非,惊鸣三匝正南飞。银河风露冷,骑得彩鸾归。

聂大年的《临江仙·半道春红》,写武林门外半道红的景象:

记得武林门外路,雨余芳草蒙茸。杏花深巷酒旗风。紫骝嘶过处,随意数残红。有约玉人同载酒,夕阳归路西东。舞裙歌扇绣帘栊。昔游成一梦,试问卖花翁。

历史上,杭州西北郊有个地方叫马塍,有河流水塘,土地肥沃,水草丰美。马塍因吴越国国王钱鏐在此养马,多时有三万多匹,号称马海,也称马塍。吴越国“纳土归宋”,马塍不再养马,成为花卉种植地。《钱塘县志》记载:“东、西马塍在溜水桥北,以河分界。河东抵北关外,为东马塍。河西上泥桥至西隐桥,为西马塍。”到明代,这个适宜种植花卉的地方,仍是花农聚集、种养花木之地。西马塍名南花园,而地处湖墅地区的东马塍,因花圃里常有莺鸣其中,称“花圃闻莺”,成为湖墅八景之一。

聂大年的《临江仙·花圃啼莺》中,可读出“花圃啼莺”之景的韵味:

芳圃万花围绕处,软红晴点香泥,金衣公子羽毛齐。为怜春色好,终日往来啼。记得早朝花底散,金河草色凄凄,数声只在御桥西。东风回首处,香雾满长堤。

聂大年写的《临江仙·白荡烟村》,使我们面对如今的高楼大厦,还可想像明代地处白荡海边的田园风光和淳朴民俗:

北廓秋风禾黍熟,牛羊晚食平田,一树桑柘起寒烟。田翁邀社饮,击鼓更烧钱。处处鸡豚泥饮罢,瓦盆浊酒如泉,往来东陌与西阡。虽言淳朴俗,自有一山川。

《杭州地名志》介绍,“村西濒临湖荡,明代尚是一片白茫茫之水荡”,所以称“白荡海”。杭州城北白荡海一带,秋风中禾黍成熟,傍晚牛羊在平田上觅食,一片桑树林柘起寒烟。诗人受田翁的邀请,参加村社的宴饮,目睹击鼓烧钱的民俗。村里人家都是鸡豚泥饮,用瓦盆装着多如泉水的浊酒,人们兴高采烈地往来于东陌与西阡。虽说风俗淳朴,但自有一派山村的风味。

聂大年的《临江仙·皋亭积雪》词,描写夜晚一场大雪后,白天皋亭山一带美丽的雪景:

昨夜孤峰如泼翠,今朝玉立巑岏,琼林琪树间琅玕;蓬来尘世隔,弱水竟漫漫。玉宇琼台千仞表,群仙飞佩骖鸾,不知何处倚阑干;洞萧吹一曲,鹤氅不胜寒。

猜你喜欢
八景临江仙卜算子
临江仙路
临江仙·江风夹雨催云去
临江仙·爱莲
卜算子·惜缘
屈炳水
卜算子·寄远人
卜算子·家山春
临江仙·寒柳
溪南八景图册
明清时期新乡八景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