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随文练笔驱动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2019-09-10 19:26庄江河
家长·中 2019年7期
关键词:随文练笔习作小学语文

庄江河

摘要:随文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紧紧跟随教材文本阅读,融会贯通地找准切入点进行贴合实际的练笔训练。本文从随文练笔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重要作用入手分析,对如何有效凸显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文练笔;习作;教学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改革以来,随文练笔作为读写结合的课堂写作形式,因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已经成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重要的教育手段。它就文取材,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把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融会贯通,相互促进。

一、贴合小学生实际,提升习作积极性

刚入小学的小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不成熟,学习过程中常存在抵触、拖延等情绪,通过随文练笔的习作教学方法,抓住小学生“易模仿”的特性,读写结合的练笔可以解决其由于“易忘”带来的习作抵触情绪,有效提升写作积极性。写作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陌生的领域,他们没有接触过作文,经验和阅历尚且不足以支撑其写出真正的作文,最好的方法便是通过随文练笔来增加词汇储备量,提升阅读和写作技巧。通过随文练笔,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加强阅读,引领小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句式、结构以及修辞方式,将其转化为自己会用的表达技能,通过模仿练笔写作出符合自己实际的作文。例如同样阅读一篇描写秋天变化的文章,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过后问:“秋天来了,除了天气变凉,同学们还观察到身边哪些变化?”农村的孩子观察到田野里金黄的稻穗弯了腰,城市的孩子观察到路边的树叶开始变黄。随文练笔不拘泥于僵硬固化的写作版式,鼓励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写作,消除抵触隋绪,激活表达的欲望。

二、把握适度原则,循序渐进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

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许多教师往往为追求效率而忽略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不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安排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学生怎会乐意接受,练笔又怎能得心应手?阅读是为了吸收,习作是为了表达,随文练笔作为阅读与习作的桥梁和中介更应循序渐进打好基础。小学语文资源取之不尽,但对课文的描写、修辞、寓意往往存在重复,如若不加以选择,滥练滥写,不仅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也消磨学生的耐心,使其产生抵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经过合理筛选,适度开发教材资源,适时适量对课文加以利用。例如对于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必今天练“月亮像个大玉盘”,明天又练“你的脸蛋像红苹果”,对于重复的修辭,点到为止的训练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记忆,而重复的训练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有的放矢地进行随文练笔训练,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课文的句式、修辞手法以及结构有更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因训练过度导致小学生习作语言和方式成人化的现象。

三、找准切入点,提高随文练笔的有效性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写作的熟练技巧。”所谓随文练笔,就是根据课文进行仿写,随文练笔驱动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更加凸显了“仿写”这一特性,要仿写得当,仿写得有意义,就要找准切入点,提高随文练笔驱动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找切入点的过程中,教师扮演重要的角色,往往首先需要教师找准切入点,再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迁移、延伸和套用等,从而提高学生随文练笔的有效性,增强语文储备知识,使其能够熟能生巧、举一反三。

四、结语

总而言之,练笔的形式不是死板固化的,要因文而异、联系实际,不宜机械地、盲目地进行每课一练。只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练笔,消除学生对小学语文习作的抵触情绪,才能使学生在随文练笔中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习作技巧,提升随文练笔驱动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唐琳娜)

猜你喜欢
随文练笔习作小学语文
随文练笔,随意不得
浅谈随文练笔的几种形式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