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95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特点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2019-09-10 07:22李晓岩
新教育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校园文化辅导员

摘要:培养具有正确政治价值观的大学生,是高校培育道德高尚、政治信仰坚定的高素质人才的基础。高校大学生能否建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是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发展和国家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当今的大学校园,“95后”大学生成为主导力量,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源泉和希望。掌握“95后”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特点及行为动态,因材施教的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方式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95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对待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态度和行为取向。高校大学生能否建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是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发展和国家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重视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的培养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

个性鲜明、思想活跃的“95后”大学生需要高校工作者们必须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大学生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和方法。因此,掌握“95后”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特点及行为动态,因材施教的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方式非常有必要。

一、“95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特点和问题

(一)政治价值观取向主流积极、健康,但存在多变性、功利化倾向

“95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整体呈现积极健康的形态,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的途径广泛多样,视野开阔,分析问题的角度越来越理性化,政治关注面不断扩展,对各类政治事件和问题,尤其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比较关注。在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谈话中了解到,不少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是认为加入共产党对自己将来从政、找工作等有利。这些现象表明,95后大学生在政治价值观念上也存在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同时,95后大学生刚刚从高中单纯的学习环境中走出来,其政治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主要表现在容易受外界影响,缺乏一定的政治经验和辨识能力的大学生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二)有一定的政治认知水平,但仍存在概念模糊和错误认识

个人的政治认知水平对政治价值观的建立、政治敏锐性和感受性以及国家政策的认同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95后”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政治知识基础,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认知水平。但是由于受互联网负面信息的影响,以及西方价值观的冲击,缺乏政治经验的“95后”大学生在一些政治原则问题上不知所措,容易被不良信息迷惑,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肤浅、模糊甚至错误,造成部分95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缺乏,需要及时加以纠正引导。

(三)政治评价整体表现出理性,但仍存在不科学和盲目性

政治评价标准是政治行为主体以政治价值取向为依据,对政治现象、政治体系和政治行为进行评价,进而建立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衡量标准和评判规则。“95后”大学生的政治评价整体表现理性化,但是由于受到不正确网络政治信息的负面影响,加之 “95后”大学生涉世未深,政治价值观不够坚定,还在塑造阶段,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以及政治觉悟性不够高,部分大学生不能坚持科学、合理、全面、发展的眼光对政治事件进行评价,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盲目跟风和感情用事。

二、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创新对策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建设

1、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和水平

培养知识丰富、素质能力高的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首先是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养要体现在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其次要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品德。积极倡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再者要强化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将自身掌握的知识信息通过更为先进、活泼、生动、有趣的形式传达给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改变旧的教学理念,由单纯的满堂灌向师生互动转变,提高课程内容的吸引性。

2、着力打造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是高校中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师群体,承担着培养积极健康、思想先进、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打造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建立一套严格科学的辅导员选聘配用机制,要遵循专业化、年轻化、知识化的标准挑选合适的人才,选聘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强、理论水平高、工作有激情的人才任高校学生辅导员职位。其次,做好辅导员队伍的培养、教育工作。加强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开展各类辅导员技能大赛、辅导员经验交流会等,为辅导员提供能力提升平台。

(二)优化高校校园文化环境

1、重视校园文化设施建设

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是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基础。要努力完善好图书馆、教学场所,为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成长成才的需要,尽最大可能优化大学生的学习环境。规划、建设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文艺展示、体育活动等场所,提供完备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创造各种条件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完善的场地和条件。要加强对校报、校刊、校园广播、宣传栏等的建设和规范,提高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要重视校园景观建设。优雅的校园坏境,能够让人心情舒畅,激发学习的热情。

2、利用新媒体提高校园文化影响力

要提高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就要充分利用好各类新媒体,拓宽传播载体。建设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服务型为一体的新型校园文化传播媒体,及时、科学、合理的运用新媒体工具传播具有正能量、高信息量的文化知识。积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积极向上、趣味横生的网络文化活动。高校要切实发挥网络传播的优越性,不能流于形式,要紧跟时代潮流,结合95后大学生的特点传播具有正能量,大家又喜闻乐见的信息內容。通过官网、微博、微信等大学生接触最为广泛的媒介,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

(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除了教育大学生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还必须积极动员大家参加实践锻炼,才能够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各类党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等,将去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坚持校内实践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条件,积极开展各类党团活动、教学实践活动、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等;另一方面要结合社会上的各类平台和机遇,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等。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广泛参与的实践模型。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提才干、做贡献,立志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和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8.

[2]李珂.“四个课堂”联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7,(02):122-125.

[3]周锦红,叶飞霞.加强大学生正确政治价值观培育的问题分析与路径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168-169.

[4]石国亮.破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认识和实践的误区[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02]:9-17.

[5]甄勇.浅析“90后”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方法[J].教育理论研究.2011,[03]:233-234.

作者简介:李晓岩,1988.03.11,女,汉族,河南安阳,安阳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理论课校园文化辅导员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