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业伦理培育实践研究

2019-09-10 07:22李艳艳
新教育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双创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业伦理培育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诠释,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创业领域应发挥的价值引领。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应遵守社会主义的价值规范,实现个人创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通过影响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来引领大学生创业伦理培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业教育;创业伦理

“双创”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关注并积极投入到创业活动中,随之,也逐渐暴露出许多创业的道德问题。这些道德问题的出现进一步强调了“双创”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业伦理培育的紧迫性。

一、创业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业伦理是指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主体性、实践性的特点。大学生创业伦理培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创业者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力、道德人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价值,它也决定和影响了当代道德生活价值观的时代规定和内涵。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提炼,将其总结为24 个字。在宏观层面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展现了人们对国家富强、人民富足的期望。在中观层面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应有的特质。在微观层面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这些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是与新时代相匹配的公民品格。

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创业伦理是具体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为创业伦理本身是一种调节创业活动的行为规范,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创业活动中得以阐释,就要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创业伦理培育中的引领作用。

二、大学生创业实践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一)用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调节大学生创业者经济关系。

价值原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体现,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处理社会关系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双创时代”的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时需扮演不同的角色,处理不同的社会关系,然而他们往往缺少社会阅历,在协调这些社会关系时需有一定的价值原则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集体主义原则就是他们此时应坚持的基本价值原则。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时应该努力劳动,获得一定的物质利益,但决不能将个人的利益凌驾于他人之上,更不能损害他人利益来获取自身利益,而应通过合法劳动实现共赢。

(二)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行为需遵守社会主义的价值规范。

价值原则要通过一定的价值规范表现出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集体主义是价值原则,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是以维护集体利益为目的的价值规范。大学生创业者除了需了解市场规律,还需按照集体主义原则所确立的价值规范来进行创业活动。大学生创业者们既要遵守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要求,协调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要具备社会主义建设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用社会主义价值理想引领大学生创业者的个人理想。

理想是主体基于现实状态表现出的对现实应然性的憧憬与追求。社会主义价值理想是全体社会主义者的共同理想。大学生创业者应以中国在当代的发展状况为现实背景来树立个人创业理想,要以中国的发展为条件,个人创业理想不能脱离社会的共同理想,而应以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为引领。大学生创业者在考虑个人发展和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应心系国家、心系社会。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业者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价值取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进而发挥其对大学生创业伦理培育的引领作用。

(一)建立多维度的创业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各项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了整个教育活动的发展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创业伦理培育的引领首先应是对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教育目标的引领。创业教育既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知识、技能,又要兼顾对大学生创业者道德、价值观的培育;创业教育既要培养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素养又要培养大学生创业者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统一。

(二)充实创业教育道德层面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育的应该是拥有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业者。目前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多以创业流程为主,多是关于创业和创业者的概念、撰写商业计划的步骤等具体的培训,缺少对创业道德、创业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因而大学生在创业时往往重视个人的成本和利润,忽视创业活动的社会效益。因此,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进一步重视创业道德、创业价值观的培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业伦理教育中,让大学生创业者注重集体利益而非专注个人利益。

(三)引入德育方法,增加创业教育方法中的道德元素。

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的一种方式。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实践教育法等等。创业教育目标更加关注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的培培训,相对忽视创业伦理的培育,没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融入创业教育中。在实践中,无论是创业竞赛还是其他创业活动,都更加注重创业项目的经济效益,致使大学生创业者往往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忽视创业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起到的作用。因此,对大学生创业伦理的培育既要在教育方法中增加道德元素,更要适当引入德育方法,如激励教育法、典型示范法等。

参考文献:

[1]中央编译局.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289.

[2]杨耕.价值、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5(1) .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4.

[4]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德怀特·艾伦.高等教育的新基石[J].求是学刊,2005(3).

[6]陈学峰.综合大学创业教育内容與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3) .

作者简介:李艳艳,女,山东烟台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社科处智库管理科副科长、滨江学院团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