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堂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9-09-10 19:43叶芳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优质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

叶芳

摘要: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堂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导向功能,影响着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成效。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堂评价体系,从理论与实际、方法与手段、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知与行五个维度进行研究与考虑。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堂;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大学教育使命的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改革有导向作用,教学评价体系应在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及提升教学质量方面起到实质的引导作用。尤其现在处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更应与时俱进,运用新媒体技术,使用信息化技术平台,以完善创新教学评价方法,引导教学改革与提升。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评价存在的困境

(一)评价目标上的困境

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目标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党和国家层面的培养目标,另外一个层面是学校层面的培养目标。而许多高校制定的具体评价目标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目标缺乏可操作性、可实施性、评价目标针对性不强;而有的高校评价目标的制定不够全面和科学,评价目标的实施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不大;而有的高校,评价目标只是跟教师的评级相挂钩,但是对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学生人生成长的促进作用不大。

(二)评价方法与技术的困境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育人等教学任务的特有特点,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同行评价、教学督导评价、领导专家评价,也可以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还可以是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相结合。但是目前有的高校评价方式方法还比较传统,采用纸笔测验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打分,召开座谈交流会,听取专家意见等常规法,很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做全面而整体的评价。

(三)评价教学效果的困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是评价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其教学效果评价的特点是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重,更加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观、历史观和政治观、法制观。这种教学效果就体现在学生的理想、信念、品德、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与成长上,同时这种特点也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际效果的发生和作用具有时间上的延后性。而目前有些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中更注重近期的、直接的、显性的教学效果的评价,而对远期的、间接的、隐性的教学效果不够重视或者没有采用适合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这就影响了评价结果的效度和信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也就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堂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体系构建的方向性原则也就是目标性原则或政治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自然科学课程以及一般的社会科学课程有所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意识形态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具有鲜明的目标性和政治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目标为依据,通过评价教学坚持正确的方向。因此,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教学评价为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坚持评价以学生为本,通过这门课帮助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科学性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必须基于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收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客观事实和客观因素。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时需要基于教学的客观规律,能够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的情况,学生的情况,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情况,把评价学生的知与行相结合。

(三)可操作性原则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的可操作原则就是评价时能够用量化的数据来显示评价的内容。在信息化时代,运用新媒体技术和相应的信息平台,采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全体过程,从数据情况来人手那么评价相对而言具有可信性和科学性,而评价的过程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从评价效果方面说,评价结束之后,能够判别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处于哪个区间范围,这个也相对具有可操作性。

三、高职思想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路径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点和教育目的,以及互联网+时代背景,在新媒体技术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拟从理论与实际、方法与手段、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知与行五个维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堂评价体系。

(一)评价注重理论与实际并重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具有丰厚的理论知识性,更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性和客观的实践真理性,以现代教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具有远大理想的创新人才为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在丰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着重培养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和能力。不仅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测试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点,而且要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学生在课后拓展学习情况和实际行为考察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素质的提升。

(二)多种科学性评价方法与手段

在新媒体信息化时代,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借运信息化教学技术平台,多方面收集教与学的信息,一方面可以利用超星学习通等信息化技术平台,采集学生课前的自学,课中头脑风暴、案例分析、抢答、小组作业、讨论等学生参与活动的信息,课后学习和参与小组活动的信息,通过采用信息化平台技术,从而对学生和教师开展的教育教学进行过程性评价。同时也可以参与教学实践或课后小组拓展活动,通过学生参与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个人素养和价值观念的提升。评价方法要做到过程陛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和总体}生评价相结合,不仅仅评价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品德提升,更要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效果。评价手段方面,要把传统的纸笔测验和座谈交流会与现代新媒体技术的信息化平臺进行网络评价相结合。

(三)评价兼顾教师与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堂评价既要评价教师,又要评价学生,评价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行为产生的成效。具体而言,教师方面,要评价教师上课的指导思想,教学态度,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效果如何;而对学生,不仅仅要评价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活动的参与如何,学生的实际行为变化和个人素质提升等方面。在教师上课的指导思想方面,教师要树立明确的社会主义大学的思想,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教学知识方面丰富高职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在教学内容的把握方面,教学内容符合政治导向,要对教学内容表述准确、熟练、到位,教学思路清楚,重难点突出,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在教学方法上面,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还可以尝试结合现在的新媒体技术使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平台与手段开展翻转课堂以及混合式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效果方面,一方面激发学生本课程的求知欲,另外一方面帮助学生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素质。

(四)评价兼顾课内与课外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堂评价体系中评价要兼顾课内和课外,在新媒体发展的趋势下,结合高职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以及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不喜欢古板教学方式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超星学习通、职教云等信息化技术平台,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任务和小组活动,并在信息化技术平台上传个人和小组学习结果,并做一些课前自学后的测试题,课中在信息化技术平台上面发布各种活动,比如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抢答,结合任务驱动或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课中线下可以开展案例分析,小组分享等活动,课后可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其他团队或个人活动,活动结束后学生上传课后学习情况,并可以借用平台开展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模式,立体化、多维度,评价更为客观合理。同时由于思想政治理论承担教学任务比较特殊,课外评价不仅要考虑到近期效果,还要考虑远期效果,评价考虑学生在实际行动中的变化。

(五)评价注重知与行

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堂评价体系的构建还应该注重知与行。在评价体系构建时需要设计具体详细的指标体现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察,把教材体系项目化,每个项目列出知识点,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时代要求和课程要求,知识方面以传统测验和网上评价等来进行。而在学生的行方面,从学生课前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学生在课中参与小组讨论,小组活动等参与情况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态度等思想品德修养方面的指标,在课后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以及日常行为给予学生相应的综合素质评价,考察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日常行为规范。同时,在教师方面,既要考察教师教学的理论业务水平,专业技能,同时也要考察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引导学生成人成才的实际行动,考察教师的师德师风方面的情況。

猜你喜欢
优质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
初中阶段历史优质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语文优质课堂的构建策略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探索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解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