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课堂扰乱行为之初探

2019-09-10 07:22褚晓娟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1期
关键词:智障儿童心理特点

褚晓娟

摘 要:课堂扰乱行为一般是指发生在课堂上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且影响正常课堂秩序与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这一行为扰乱了正常的课堂教学,而培智生的心理特点致使他们更易出现此种行为,影响了教师正常的课堂教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对智障儿童的课堂扰乱行为进行积极干预,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智障儿童;心理特点;课堂扰乱行为;有效干预

引言:

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生理上的缺陷,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如注意力不集中,较易兴奋,意志力差,情绪变化快,好奇心强。这些心理特点导致培智儿童在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些扰乱行为,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那么,如何有效降低和消除智障儿童在课堂上出現的这一扰乱行为,笔者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就培智生的课堂扰乱行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一、课堂扰乱行为的类型

归纳起来,智障儿童的课堂扰乱行为主要有两种类型。

1.言语扰乱型。具体表现有:上课时随意讲话且与教学内容无关;或者长时间发出其他声音;大喊尖叫;不停地进行重复性语言;用语言攻击他人;回答问题时答非所问等。

2.行为扰乱型。具体表现有:在课堂上随意离开座位来回走动,甚至离开教室;拉扯其他同学扰乱别人;不停地前后左右摇摆;乱扔东西;用一些物品击打桌椅发出持续刺耳的声响等。

二.课堂扰乱行为出现的原因。

无论出现以上哪一种课堂扰乱行为教师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课堂秩序的维持,在解决这一类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培智儿童出现上述表现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根据课堂上的观察分析,课后的调查了解,总结出以下几点:

1.希望获得教师关注。

培智生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有着特殊的成长史,较多的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注,使得他们对于他人的关注有特殊的需求,他们渴求的关注度要比正常的孩子大得多。当此类儿童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长时间没能得到关注的情况下,培智儿童就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举动,也就是一些课堂扰乱行为,来吸引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以达到被关注的目的,即使在受到老师的批评之后也会表现出很开心很满足的状态。

2.不良环境对其情绪的影响。

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意外状况的发生,这些意外时间的产生会刺激到培智儿童的情绪。比如说:(1)遇到不喜欢的人或者是不喜欢做的事情。(2)很长时间处于过于安静的环境之中。(3)周围的同学或老师不良的言行举止。(4)所处的课堂环境对培智儿童缺乏有意义的刺激物,长时间处于无聊状态等.这些来自于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也是培智儿童产生课堂扰乱行为的重要因素。

3.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构建有关。

在一个培智生的班级中,学生的智力程度,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参差不齐,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智力障碍呈现轻度?0?8中度?0?8重度三个层次,那么对于接受课堂教学的内容上,程度好一些的学生可能一两遍就能够掌握,而程度差的学生则需要反复多次强调,甚至相对于重度智力障碍的儿童来说,根本就无法接受教师所教授的教学内容。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把握好尺度,容易顾此失彼,在指导重度学生时,轻度学生就会对课堂失去兴趣,觉得枯燥乏味,无聊至极。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就很容易做出一些扰乱课堂行为的举动来。

4.自身生理及个性因素。

培智生儿童的个性心理特点表现为:缺乏学习动机,需求发展不平衡,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偏激的心理状态;个性发展也受遗传,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过于溺爱保护或者过于冷漠,歧视的家庭气氛以及社会遗留的偏见,都是培智儿童个性发展的不利因素。所以培智学生性格常常表现出以个人为中心,当课堂教学活动无法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时,他们的身体就会背叛自己,做出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动作,扰乱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5.家庭教育因素.

由于培智生的身心存在多种缺陷,家长对待他们的态度以及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良因素,也会成为学生出现课堂扰乱行为的重要原因。培智儿童的父母在教养孩子方面可能会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一种是对培智儿童出于内疚?0?8心疼?0?8同情的心理,对孩子过分溺爱,关注过多。对于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不能及时纠正,未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种则是对培智儿童不管不问,自暴自弃式的家庭教养,缺少对此类儿童的监管和关注,任由其自由生长,缺少行为管束,此类儿童的问题行为更为严重。不管是哪一种家庭教养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使得培智生儿童产生更多的问题行为,同时也会将此类不良行为带入课堂。

三.应对措施

1.重视课堂常规的管理,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

(1)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可以以班会的形式,每周开展一次主题班会。主题班会主要就围绕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来开展,明确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通过长时间的思想渗透,潜移默化,逐渐去纠正培智儿童的课堂问题行为。(2)打造温馨的班级环境。在班级内多创设一些活动角,例如:图书角,卫生角,游戏活动角等。同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个专对问题行为规范的活动角。比如说,我在班级设置了一个名为“我真棒“”的活动角,在这个活动角里,我们贴出同学们良好行为表现的照片,并在照片旁边贴上竖大拇指或者笑脸等图片,以示表扬和肯定。最终达到一种看齐意识,也就达到了良好行为的引导作用。

2.制定适合本班级整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体现分层次教学。

由于培智班级的特殊性,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综合考虑,不可顾此失彼,尽可能做到一人一案,因材施教。同时根据即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制作出生动有趣的课件来抓住培智生儿童的眼球。在体现分层次教学方面,我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A、B、C三类,也就是相应的轻、中、重度三类培智生。在施教过程中切实做到分层教学,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像A、B类学生比较能够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而C类学生就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去协助完成。我采取的方式是“一帮一”的形式。就是让A、B类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去协助C类学生,帮助C类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就减少了A、B类学生长时间不被关注,由于无聊而产生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了。

3.减少课堂意外事件的发生,消除外部环境的不良刺激。

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培智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课堂教学是灵活多变的,是要“动”起来的,在“动”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比如说:在课堂上没有得到想要的学具,教具,或者自己的东西被其他同学抢走等事件,都很容易激怒一些孩子,继而他们就会发脾气,做出一些擾乱课堂的行为来。本班级有一位自闭症儿童小强,刚入学时,他表现为胆小内向,不爱说话,总是喜欢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极度缺乏安全感。一旦他觉得身边的人可能会对他产生言语和行动上的伤害时,他就会通过大声尖叫,哭闹,破坏物体,攻击他人,甚至自我伤害等方式来保护自己。对于该儿童,首先要让老师和同学经常与之交流沟通,多加关心与爱护,从而让他对老师和同学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其次,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鼓励。比如说,该生具有很好的绘画能力,那就多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同时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为他鼓掌,这样能够帮助他找到自信,变得勇敢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某强有了很大的转变,课堂扰乱行为明显减少。

4.对于需要高度关注的培智儿童尽量给予较多关注。

大多数的培智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在他们需要被爱的时候,父母未能及时给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用一些极端的方式获来取他人的关注。像此类需要高度关注的儿童,我们在课程内容,教学活动设计的环节中可以考虑尽可能多的让他们参与进来,比如说:一起唱一首歌,一块儿做一个游戏,为别人的表现鼓掌加油等方式,让他在课堂中找到自我存在感,满足他们被关注的渴望,降低他们课堂扰乱行为的发生频率。

5.架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沟通的桥梁。

有很多的培智生家长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认知,就是当他们把孩子送进校园的那一刻起,孩子教育的事就是学校的责任,老师的责任了,家长很容易放松了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言行规范。我们要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才是教育孩子的起点和基点,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对于培智生而言,他们有着太多的问题行为需要教师去引导和规范,这需要教师和家长之间多建立沟通的渠道,如果只是依赖于教师在学校进行一些问题行为的校正,缺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配合,那将是事半功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沟通的渠道也是有很多种,比如:相互打电话询问、建立微信、QQ家长群、召开家长会、家长陪读等等,不管是哪一种渠道,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培智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某种不良行为的出现,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作为教师,我们应留心发现智障儿童课堂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根据具体情况,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积极的因素,对他们的问题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干预,以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昝飞 张琴. 《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干预--实例与解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2(2018.11重印)

[2] 施显烇.《严重行为问题的处理》.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2001.3

猜你喜欢
智障儿童心理特点
关于山区高中班主任专业能力访谈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社区融合教育点亮智障儿童的生活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迟开的花朵也能飘香
智障儿童的有效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浅析如何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