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抽样调查分析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合作现状与对策

2019-09-10 03:25郭莉
高考·中 2019年4期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

郭莉

摘 要:本文抽样调查了安徽省、江西省和广东省部分学校和博物馆(美术馆)。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大中小学学生对博物馆的兴趣指数和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者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情况并探讨了两者的合作对策。

关键词:学校美术教育;博物馆教育;馆校合作

一、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合作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在学校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博物馆(美术馆)教育功能逐渐受到学校美术教育者的关注,同时博物馆也在拓展自身的教育功能,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成为学校、家庭以外重要的美术教育场所之一。2011年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文物博发〔2011〕10号),明确高校博物馆的重要意义与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并明确要求加强统筹规划和指导,提高水平和能力,提升服务效益。教育部在2011年制定的《美术课程标准》中强调: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教师应广泛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出台为博物馆美术教育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目前,我国学校美术教育者正在探索和研究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的可实施性,使博物馆教育真正趋向“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把美术教师和博物馆公共教育研究部门的合作行为转化为一种教学课程,使博物馆美术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二、学校美术教育和博物馆教育合作抽样调查及分析

(一)抽样调查的对象

分别调查了分别调查了广东、江西、安徽三省,共发放520份调查问卷,回收511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3%。,其中广东省包括中山区的东区中学、惠州市的华侨博罗、东莞市常平中学以及广州美术学院,共发放185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81份,有效回收率为97.8%。江西省赣州市当塘小学,赣州市三中,和赣南师范学院这三所学校,共发放276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71份,有效回收率为98.18%。安徽省的安徽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共发放50份有效问卷,其中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为100%。

博物馆这方面,走訪了安徽省博物馆、安徽徽州文化博物馆。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江西赣南师院客家文物博物馆和赣州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博物馆,共发放60份有效问卷,回收55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

(二)调查方法

调查以广东省中山市为起点,依次从惠州、东莞、安徽芜湖到江西赣州分别做了调查。运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网络信息等方式。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兴趣情况

从表3中显示出由小学到大学学生参观博物馆的人数比例是呈抛物线式,无论是自发性参观还是组织性参观比列都在不断上升,小学参观博物馆的概率占22%,比例较低,从地域方面分析是由于在偏远市区的农村,交通不便,路程较远。从年龄段来分析是学生年龄偏小,并不能承担自己的安全问题。大学生有96%的都去过博物馆,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有组织,有纪律的参观,希望“第二课堂”能成为常规化管理模式。

由表4中可以看出,从路程远近上可以看出参加博物馆的比列逐渐下降,中学生在国外出现了2%这数据的原因是因为我调查的是高三艺考班的学生,个别同学刚从国外艺术考试招录考点返校。在学生中有近50%的学生参加了本市的博物馆,地方博物馆和学校需进一步互动配合,发挥出最大的教育效益。

由表5看出,小学和大学对C选项的比例较小,小学生主要依赖老师和讲解员的引导和讲解分析。大学生对个人艺术素养的追求明确,且会因为学习或研究需要对馆内的物品与资源进行研究,所以A和B两个选项比例不低。中学生的各项比例比较平均,原因是他们学习压力较大,空闲的时间也较少,如果能发挥好馆校合作的项目,那么中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的人数会提升,使博物馆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从表6中看出,小学到大学使用数字博物馆比例不断上升,但比例都没有到20%,甚至有近33%的人没听过数字博物馆。虽然现在的网络开始普及,却有近1/3的学生没有听说过数字博物馆,使用率不到1/5,这么低的使用率说明如何提高数字博物馆使用率这一问题值得关注。

2、学校美术教师利用博物馆教学情况

从列表7显而易见,沿海发达城市的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去博物馆的频率远远高于大陆中小城市,原因是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良好、交通便捷、设施完善,学校和老师有条件让学生来馆参观,感受作品的美感。但对选项B出现的悬殊并不是很大,说明博物馆的利用率在学校这一块也开始发挥其角色,但内地中小城市每学期定时参观博物馆的项目为0%,说明学校还没有把这项作为常规化设置。内地中小城市有56%的教师都没组织过,说明博物馆作为学校美术教育的的延伸和拓展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

表8中数据显示,沿海城市的可实施度已经被认可,高达100%,并着手在实施。内地城市也普遍认为可行已达89%,所以,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其能动性,积极主动“走进来”,把博物馆当做美术教育的公共场所并作为“教育机构”定位,让学生亲近博物馆,使博物馆走向学生是教师组织引导的方向。

在内地中小城市,没有教师做讲解员的原因是过于依赖讲解员和缺乏主动性,同时对馆内陈列的展品不熟悉。沿海发达城市有一半是教师自己讲解的,因为博物馆陈列的物品都是无声的,有些物品甚至不被人关注,在这一堆沉默物品中需要导览,如果博物馆的条件设施不够完善,会因为无人讲解而造成参观博物馆的学生看到的只是物品,因无法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而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去之前要对博物馆做详细的了解,积极引发学生的兴趣。表9显示,在讲解员这方面需要加强改善。

3、博物馆为学校提供的美术教学资源

(1)从列表数据分析调查记录

从表10中的送展次数可以看出来,大部分的博物馆都在积极主动的和校方联系,且频率较频繁,能积极地“走出来”,博物馆的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和更新,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援,馆员希望送展活动能让馆校互动更精彩。

有部分的博物馆已经建立了数字博物馆,但没建立的占大部分,这方面的欠缺,说明软件设施不够以及工作人员对网络这方面欠缺,可见馆员也需要多方面的人才。软件设施的完善可以使学生更方便、快捷的拥有一“博”博物馆风采,不仅可以浏览资讯,还可以参加非现场式的游戏活动。

(2)从访谈问答获得的信息分析

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真实想法,笔者进行了问答式问卷调查,通过调整、整合,综合叙述了馆员的想法。来自70%的馆员对所在工作的条件设施是很有自信的,他们认为博物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提供优越的研究场所是博物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自身工作环境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比较满意。对“馆校”合作发展前景是非常看好的。在“馆校”合作的交流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对于迎接和筹办一个专业展览,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配合,接洽起来比较吃力。而且某些学校重视不够,在送展到校的活动中,校方忽视博物馆的送展活动,导致学生观展积极性不高,最后的效果欠佳。第二、馆内提供的的藏品,在形式上设计未能很好的迎合学生的需求,活动形式单一。第三、希望政府部门能将这块纳入学校的教育范筹,当然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与博物馆研究一套适合的运作方式。所以博物馆在目前的条件下,会努力积极配合学校美术教育的课程安排。

三、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合作策略

(一)改善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政策环境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由于历史等客观原因长期以来更多地被其文化宣传功能所掩盖,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作用较受重视,对其作为专门的美术教育领域的特点和理念研究不够。2009年11月19日頒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我国目前“在博物馆学习”这种意识和方式尚不能适应所有的学校,多数中、小学基本上仍以应试为首要目的,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可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并作为学校考核内容之一。

(二)加强博物馆作为“教育机构”的功能定位

馆藏陈列可根据大中小学生的特点,开发专题企划展。并根据学生既有的经验作为出发点来设定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作出解释,既能激发学生对艺术欣赏的兴趣,又能促进表现能力的延伸展。

临时展览是一种新型的流动性的展览。有些离博物馆较远的学生无法把美术课程设置在博物馆,博物馆的这种送展到校的方式无疑解决了学校的难题。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校方、教师等进行积极交流,把博物馆带到学校,努力将博物馆资源融入到学校课程资源。

(三)积极展开博物馆教育骨干教师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随着博物馆教育工作人员队伍迅速扩大和教育活动开展越来越广泛的发展趋势,开发与学校美术教活动相关的具体长效的合作方案。馆内可编著博物馆教育基地指南为馆员提供思想平台,开展博物馆艺术实践学生文集征文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同时,培养博物馆美术教育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和优秀学员,着重于对博物馆美术教育的功能开办学徒制课程。可邀请博物馆的资深专家来学校结合展览会召开研讨会,也可以请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来馆内实习。加强师生保护历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对广大青少年普及艺术文化、文物知识的同时搭建博物馆和青少年交流的桥梁,使更多的师生走进博物馆,增长文博知识。

(四)大力开展“馆校”合作方面的新型美术教育活动

无论是馆员还是校方,都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活动形式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向。在博物馆内可设立亲身着装体验项目,增添话剧等活动项目使得学生在玩中学,还可采用3D模仿式项目体验,比如模仿实物般大的模型,人可以走入真实的物体里,发起视听导航,来邀请观众触摸、嗅闻、体验倾听、观看、创作等。设立不定期于寒暑假举办手工制作夏(冬)令营活动,争取将夏(冬)令营活动固定,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创意的表现形式将给“馆校”合作增添新的活力。

(五)建立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网络媒体

加强博物馆与校园广播之间的联系,以便使博物馆展览信息以最新最快的资讯播导。同时还可以建立可共享的博物馆网络教学资源,并且可以在馆网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设立游戏,贴切学生的视觉艺术要求。

基金项目:江西省艺术规划研究项目《江西省高校博物馆美术教育资源研究》(编号YG2014021)

参考文献

[1]林明美:《博物馆有什么价值》,十三行博物馆2006年出版。

[2]苏东海:《博物馆的沉思》,文物出版社1999年出版。

[3]杨应时:《建设我国艺术博物馆教育的美好明天》,《美术观察》,2011年第26期。

[4]郑勤砚:《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反思》,《美术观察》,2011年第26期。

猜你喜欢
博物馆教育
我国博物馆社会教育课程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际沟通理论视角下的博物馆讲解探析
博物馆教育领域馆校合作互动的探讨
浅析上海自然博物馆儿童语音讲解内容开发初期调研
博物馆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合作的研究状况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遗产保护和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中美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比较研究
寓教于乐 开创博物馆教育新形式
海报设计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