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和自然的课堂里学习

2019-09-10 07:22本刊编辑部
家长·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春游课外活动活动

本刊编辑部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反思教育》报告指出,教育不应限于学校,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受到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也曾指出,“要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在社会和自然的课堂里学习”。

在社会和自然的课堂里学习,表面上看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但实际上,却是人一生中接触最多也收益最大的教育。在学校上课是受教育,看电视剧也可以受到教育,踢足球也可以受到教育。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就是非正式的学习,它包含在社会、自然的方方面面,如他人的一言一行、电影里热血激昂的故事、那些绝妙的自然风景,都可以让学生受到启发,被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所影响。

非正式的学习,对学校和教师而言,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课堂活动早已不是新鲜事物,让学生参与、探究,已经成为很多学校和老师关注的重点,但在课外活动上,则缺乏系统性和组织性,与“立德树人”的目标相距甚远,这就需要在实践中大胆摸索、砥砺前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课外活动,让学生与社会和自然亲密接触,美国的童子军活动会让孩子去野外生存、俄罗斯的暑假会组织学生夏令营、日本的学校会带着学生进行春秋两次远足。在日本,小學一二年级要到郊区远足;二三年级要到异地远足,学生自食其力,搭帐篷做饭;五六年级要进行修学旅行,前往更远的地方参观访问。这些课外活动,没有特别的课程安排,但是学生得以开拓眼界,学习到很多书本里没有的知识,同时培养自力更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国外的做法,让学生在社会和自然的课堂里学习,增长他们的知识,锻炼他们的身体,锤炼他们的意志,这对小学生的成长成才将大有裨益。

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在社会和自然的课堂里学习,并不见得要给学生布置太多的任务。虽然远足也好、看电影也罢,都带有一定的教育目标,但是对6~12岁的小学生而言,让其承担太多任务,反而会适得其反,影响其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社会和自然的课堂里学习,应该以玩为主,在欢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例如,班级组织去春游,回来要写篇400字的春游日记,学生会瞬间丧失兴趣,春游就应该让学生多看看风景、看看古迹、聊聊人生理想,当然学校和教师需要时刻注意安全问题,把活动组织好,不能因噎废食。

为了提升让学生在社会和自然的课堂里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提前设计一些有意义的课程与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如在远足时可以提前看一看路线,除了要排除安全隐患,还要看看当地景点、人文、历史等,时刻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还应邀请一些社会机构、名人明星、道德模范等,来组织有主题的活动,引导学生与他们积极交流,获得人生启迪。此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社会和自然的课堂里学习,表面上是缺乏组织性的、漫无目的的,实则不然,教师应安排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最后从中受益。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春游课外活动活动
“活动随手拍”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春游
淘气包马小跳
我们来春游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清明话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