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在“部长通道”强调:要把查处的假冒伪劣产品依法全部销毁等

2019-09-10 07:22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标准

◆  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在“部长通道”强调:要把查处的假冒伪劣产品依法全部销毁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2019年全国两会第二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部长们在这里直面热点,回应关切。新华网、中国政府网进行现场直播。

澎湃新闻记者:

局长您好,我发现过去一段时间有关假冒伪劣产品问题屡禁不止,同时引发了消费者信心上的损傷。请问,今年我们在打假工作上是如何部署和安排的?如何进一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 张茅: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假冒伪劣产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严重干扰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是我们市场监管总局的职责。

今年有几项工作要重点做好:第一,抓住重点领域,特别是食品、药品和儿童、老年人用品等重点领域。

第二,要依法严格监管和实行最严厉的惩罚,要在这方面创新一些制度,比如巨额惩罚制度、内部举报人制度,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就是没收和全部销毁被我们发现的假冒伪劣产品,使得假冒伪劣制造者付出付不起的成本。

第三,加强企业的自律和社会共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假冒伪劣产品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要经过我们不懈努力、打持久战,逐步减少假冒伪劣,做到“天下少假”,让消费者少一分担心,多一分放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局长您好,市场监管总局自从组建以来,国家的商事制度改革明显加快,现在的营商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去年以来,我们国家商事制度改革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和成效,今年在完善市场准入、竞争和消费的领域会不会有重大的举措推出?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 张茅:

谢谢你的问题。刚才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也讲到了“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去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机构改革重新组建过程当中,同时继续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最突出的内容就是在企业的准入方面,我们把企业准入的环节从7个变成4个,大大方便了企业的准入。

去年我国新增市场主体2100万户,增长11%。商事制度改革以来,连续五年增长幅度在两位数以上,全国的市场主体达到了1.1亿户。去年每天新增企业1.84万户,其中80%是服务业,特别是科研企业、互联网企业等新业态,90%以上都是民营企业。大量新企业的产生,对于推动我们稳就业、促税收、新旧动能转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使得世行评价我国的营商环境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去年在营商环境的“第一项”——市场准入方面,我们国家进入全球第28位,一年提高了65位,这是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提高幅度最大的一年。

第二个方面,我们在产品的准入方面,产品准入的许可由38类降到了24类,许可时间由60天降到9天,使得我们的产品能够较快进入市场。

第三个方面,我们在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的审批方面,也简化了程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效率。同时,我们的商标审查周期,按照《商标法》规定,法定审查周期是9个月,2017年压缩到7个月,去年进一步压缩到6个月,对于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李克强总理又对我们提出了要求,继续拓展商事制度改革的成果,主要是要大规模推进“证照分离”,要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就是拿到证照以后,还有不少行政审批。去年推进了106项行政审批的改革,改革分为四种形式,第一类是取消,第二类是备案,第三类是承诺,第四类是优化服务,提高审批效率。

今年我们要把全部的行政审批546项推行到12个自贸区,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减少政府对于微观经济的干预,更好地使企业在市场当中进行公平竞争。同时,在商事制度改革当中,我们还推进了“双随机、一公开”的企业新型监管制度,今年要实行国务院16个部门的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这既有利促进企业自律,同时也大大减轻企业负担。我们会按照政府工作的要求,今年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再进一步拓展成果,更好地为企业创立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部署互联网广告整治工作

为保持整治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的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的互联网广告市场环境,3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广告整治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开展互联网广告整治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强化广告导向监管,严肃查处涉及导向问题、政治敏感性、低俗庸俗媚俗或者社会影响大的互联网违法广告。要以社会影响大、覆盖面广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平台为重点,突出移动客户端和新媒体账户等互联网媒介,针对医疗、药品、保健食品、房地产、金融投资理财等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虚假违法广告,加大执法力度,压实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着力祛除互联网广告市场“顽疾”。

《通知》明确指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集中力量查处一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社会反响强烈的大案要案,对违法情节严重的案件,上级机关要挂牌督办,不得以行政约谈代替行政处罚,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要主动适应移动客户端、新媒体账户等互联网广告快速发展新的形势需要,创新监测方式,提升互联网广告监测能力,为深入开展互联网广告整治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和执法联动,开展联合约谈、联合查处、联合惩戒,形成整治合力。

据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违法互联网广告案件23102件,罚没金额33451万元,分别占广告案件总数的55.9%,罚没款总额的44.1%。与2017年相比,查办互联网广告违法案件数量同比增长55%,罚没款同比增长37.4%。

◆  缺陷消费品召回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3月19日,由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主办、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承办的缺陷消费品召回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王贇松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质量发展局召回处、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工业与消费品风险评估中心、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及北京、河北、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重庆、四川等14个省(市)局召回业务处室和缺陷产品召回技术机构的负责人共6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总结了2018年缺陷消费品召回工作,通报各省级召回技术机构2018年支持总局缺陷调查工作情况和有关案件进展情况,并对2019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各参会单位就下一步如何做好缺陷产品召回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并就加强产品安全监管,构建全国“消费品缺陷线索信息共享模块”和技术机构支撑体系提出较好的建设性意见,形成了共识。

王贇松副局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缺陷产品召回工作是质量发展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能,符合市场监管主旋律,是安全监管的重要工作,是防止和消除产品缺陷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有效手段,是国际通行做法,是顺应当前国家和全社会对产品质量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的大趋势,是当前政府转变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措施,要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充分利用缺陷产品召回管理的技术资源,加快推进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技术体系建设,要加强宣传教育,上下联动,推动召回事业健康发展。

◆  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联合开展学校食品安全调研

为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春季开学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部署,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于近日派出4个调研组,分赴北京、浙江、安徽和湖北等4省(市)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专题调研。

此次调研以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为重点,实地查看了4省(市)11个区(县)12所学校和幼儿园、5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1家中央厨房食品安全情况。调研总体情况显示,4省(市)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结合《通知》要求和本地工作实际,部署开展了学校食品安全自查和春季开学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学校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调研组对存在的制度不完善、加工操作过程不规范、清洗消毒不及时等食品安全问题和风险隐患进行现场反馈并要求立即整改。

学校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联合教育部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学校主体责任,防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一是会同教育部门宣传贯彻落实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二是将学校食堂、以学生为主要供餐对象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作为监管重点,实行全覆盖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和幼儿园建立集中用餐信息公开、家长陪餐、食堂食品原料公开招标和定点采购等制度;四是推动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实施“明厨亮灶”,探索学校食品安全智慧监管。

2018年消费者投诉举报呈现八大特点

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收到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1124.96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0.74%。其中,投诉372.56万件,举报60.69万件,咨询691.71万件,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1.17亿元。主要呈现八大特点:

一是商品投诉比重扩大。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商品投诉231.81万件,占比62.2%,同比增长61.3%,服务投诉140.75万件,占比37.8%,同比增长12.1%。商品投诉主要集中在日用百货、食品、家用电器、交通工具、通讯器材等领域。服务投诉主要集中在远程购物、居民服务、互联网服务、文化娱乐服务、修理维护服务等领域。

二是网购投诉高速增长。2018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1.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消费纠纷。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68.20万件,同比增长126.2%,投诉问题主要为:虚假广告、假冒伪劣、质量不合格、經营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等。

三是广告、质量、合同、售后服务为投诉重点。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处理广告、质量、合同、售后服务投诉分别为105.73万件、63.06万件、55.03万件和33.37万件,占总量的29.6%、17.6%、15.4%和9.3%。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广告问题,同比增长233.6%,问题主要集中在家居用品、服装鞋帽、食品、化妆品、儿童用品等领域;质量问题同比增长25.0%,问题主要集中在服装鞋帽、通讯产品、家用电器、家具、装修建材等领域;售后服务问题同比增长22.9%,问题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器、交通工具、计算机产品、通讯产品、家具等领域。合同问题同比增长3.0%,问题主要集中在汽车及零部件、装修装饰服务、租赁服务、中介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领域。

四是升级类消费投诉猛长。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逐步由温饱型向享乐型和发展型转变,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受理的升级类消费投诉迅猛增长,具体体现在:化妆品、文化运动娱乐用品、计算机设备等提升生活品质的消费投诉分别同比增长246.7%、146.0%、89.3%;装修建材和装修装饰服务等改善家居环境的消费投诉分别同比增长39.1%和60.2%;租赁服务和中介服务等提供便利的社会化服务消费投诉分别同比增长28.3%和111.6%。

五是“诉转案”机制不断深化。2018年,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受理的消费者投诉中,“诉转案”共1.8万件,同比增长217.68%,涉及金额2.4亿元。市场监管部门把“诉转案”作为消费维权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初步形成了“投诉中找案源,在线索中查违法,在查处中维权益”的格局。运用互联网平台,在重点监管领域加强“诉转案”工作,把涉及群体性、欺诈消费者、格式合同违法、重大商品质量不合格等投诉内容列为“诉转案”工作重点,及时查处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件。

六是互联网平台成维权利器。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提供了PC端、APP、微信小程序和公众号、支付宝小程序等多种投诉渠道,消费者可以方便快捷地24小时提交投诉。2018年,平台新增用户126万人,其中实名认证83万人,年访问量达3897万人次。平台共受理投诉举报167万件,包括投诉145万件、举报22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亿元。平台受理的投诉举报占市场监管部门受理总量的44.83%,较2017年提高了27.36%。

七是在线纠纷和解效率高。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开通了消费纠纷在线和解(ODR)通道,鼓励、引导企业在平台上直接与消费者进行协商和解。经审核,市场监管部门共为3564家企业开通了ODR通道。2018年,全国ODR企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9051件。ODR企业平均处理时长7.8天,和解成功率50.31%,解决效率为传统方式的2.67倍。多数ODR企业与消费者快速和解,较好地承担起消费维权的主体责任,实现了在线纠纷源头解决,展现了企业诚信经营的形象。

八是全国消费维权指数保持高位。2018年,全国消费维权指数平均为91.53,较去年同期增长了0.11个点,与五年平均值相比,增长了1.9个点。全国消费维权指数小幅增长,保持在高位,表明在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下,消费环境持续向好。

下一步,为了促进消费者“能消费”“愿消费”和“敢消费”,市场监管部门将整合监管资源,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针对2018年消费维权工作中主要特点,特别是难点、痛点问题,加强消费市场监管,健全消费维权社会共治体系,为消费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切实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速查严处“辣条” 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针对央视“3·15”晚会报道的“辣条”生产经营问题,市场监管总局要求河南省、湖南省市场监管局严厉查处涉事企业,并部署各地进一步加强“辣条”生产经营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一、要求河南省、湖南省市场监管局对晚会报道的河南省兰考县宁远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省尉氏县欧飞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省平江县钧力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省平江县味泉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立即开展执法调查,责令停产停业,全面下架并封存涉事企业产品,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各地要按照《关于严格加强调味面制品等休闲食品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对“辣条”等休闲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工厂卫生条件、原辅料采购使用、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名称和包装、产品检验等,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从严从重查处。

三、各地要按照《关于开展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开展“辣条”等“五毛食品”经营的执法检查,开展产品抽样检验,对检查发现产品名称和包装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检验不合格的产品,责令下架、停止销售,并没收产品予以銷毁。同时,要通报产品生产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违法产品的生产企业。

四、各地要联合教育部门,采取食品安全进校园、进课堂和发放食品安全宣传图片等多种形式,加强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健康饮食教育,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辨识能力。要求中小学校重视食品安全,向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宣讲健康饮食消费知识,共同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饮食习惯。

◆  我国牵头的第一项感官分析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历经48个月,我国牵头的第一项感官分析国际标准ISO 20613 Sensory analysis—General guida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ensory analysis in quality control(感官分析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导则)于2019年3月正式发布。该项国际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农业所赵镭博士作为项目负责人。

感官质量是消费者感知到的产品质量,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食品等产品的第一驱动力。目前,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控制中企业、行业主要关注的是安全控制,如着重于产品安全显著性危害控制的HACCP和着重于食品卫生危害控制的GMP、SSOP等,以满足食品等产品最基础的安全保障。ISO 20613提出了将感官分析技术应用于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基本要求与实施一般程序,关注的是应用感官分析技术有效地对被消费者感知的关键产品品质特征的控制,其强调的是通过标准化的规程建立与实施以确保生产出的产品能代表该产品应有的或理想的感官质量,一方面保持该产品特有的质量特征(品牌质量稳定性),另一方面避免感官质量缺陷的产生,从而更好地体现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终极目标的产品质量管理需求。该项标准的颁布,对引导企业实施更加面向市场的新型产品质量管理和控制,提升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以及体现我国在ISO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领域的实质性参与和作用发挥有着重要的意义。

食品农业所长期以来致力于我国感官分析国家标准的研制和良好感官实践的建立与实施,承担着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感官分析分技术委员会(ISO/ TC 34/SC 12)的国内归口单位工作,以及全国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 566)的秘书处工作。该项国际标准的发布,实现了我国感官分析国际标准研制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感官分析国际标准化水平,已逐渐由“跟跑”向“并跑和领跑”迈进。

◆  两大国际组织发布预防听力损失新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近日针对智能手机和音频播放器等个人音频设备联合发布一项新标准,旨在提高这些设备对听力的安全性,减少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长时间使用它们而伤害听力的风险。

两大国际组织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说,全球12岁至35岁人群中约11亿人由于过度使用个人音频设备收听音乐而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在这一人群中占比近50%。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我们既然具备预防听力损失的技术知识,就不应该再让这么多年轻人继续因听音乐而损害他们的听力。他们必须明白,听力一旦损失,就不会再恢复。这项新的世卫组织-国际电联标准将使这些年轻消费者在娱乐时得到更好的保护。”

新标准建议个人音频设备增加“允许最大音量”功能,通过软件追踪音量大小和使用者收听时间,并评估可能对其听力造成的危害;同时基于用户个人使用习惯提供个性化的软件设置场景,在可能造成听力损伤时提醒用户并提供行动建议。

新标准还建议个人音频设备厂商提供音量限制功能选项,包括自动降低音量和允許父母控制音量等。

按世卫组织标准,暴露在超过85分贝下长达8小时,或在100分贝的环境待上15分钟,即对听力不安全。

据估算,目前全世界残疾性听力丧失患者人数约4.66亿人,占全球人口5%以上,其中包括4.32亿成人和3400万名儿童,这些人绝大多数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世卫组织预计,到2050年将有超过9亿人患残疾性听力丧失。

◆  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首批标准发布

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标准制定工作组完成了《超高清电视机测量方法》等4项联盟标准的制定,下一步将加快完善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框架,开展内容、传输、终端等环节重点急需的标准制定工作。

“互联网流量的80%以上将是视频数据,提升视频的消费体验能够直接带动消费升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工程师宫政表示,超高清视频的产业链条长、辐射范围广、带动效应强,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性。然而目前超高清视频的标准规范在落实和打通上仍需要更多的努力,产业上也都希望尽快形成统一认识。

3月,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计划到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超过4万亿元。同时明确坚持“标准先行”,建立超高清视频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

“此次制定的4项标准规范都是和最终用户体验直接相关。”宫政表示,目前市场上超过60%的电视已经是4K电视,但并不全部满足超高清视频标准,而家庭WiFi也已经是制约用户家庭网络体验的瓶颈。未来联盟还将发布更多标准规范,加速形成共识,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快速协同发展。

◆  担保物描述推出“通用语言” 高标准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抵质押信贷是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然而,各家银行对担保物标准不统一,成为担保物管理乃至金融监管的难点之一。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文,规范了商业银行担保物基本信息描述,为银行业担保物管理和信息交换提供了“通用语言”,将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质量。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27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这为我国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标准建设路径,也为我国金融标准化建设指出了方向。统一担保物描述基准和风险管理的“工作语言”,为我国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和产品服务创新提供了支撑,是金融标准支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

“目前,抵质押往往是企业获取融资的增信手段,也是银行控制违约损失、防范风险的重要抓手。”建设银行行长王祖继介绍,商业银行在担保物基础管理方面仍有薄弱环节,各行对抵押物标准也存在差异,这将影响银行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截至2018年6月末,我国23家主板上市银行贷款余额中,有一半为抵质押贷款。但银行担保物种类众多、管理分散,对担保物描述在不同机构之间,甚至同一家机构内部都存在差异。如何将抵押物标准从“方言”统一为“普通话”,成为摆在各家银行面前的问题。

为此,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的指导下,建设银行、银行业协会联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起草了《商业银行担保物基本信息描述规范》,统一了担保物的描述规则,为银行业担保物管理信息共享和交流消除了障碍。

“统一管理语言,不仅有利于银行防范管理风险,也能降低企业部分融资成本,更有助于盘活提升企业和个人资产的担保物融资功能。”王祖继说,去年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规模快速增长,这与推动抵押物标准化、规范化和数字化有着密切关系。

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王百荣表示,采用统一规范的担保物基础信息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促进大数据技术在普惠金融业务中的应用,降低新业务的开发成本和周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  全国蔬菜质量标准数据库建设完成

3月23日,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工作推进暨蔬菜质量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启动会在寿光召开。据悉,目前,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已收集梳理与蔬菜质量相关的1920条产业链相关标准,完成了蔬菜质量标准数据库建设,并建立了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范。

今年以来,标准中心加快推进标准集成研发。实施“1+1+N”标准研究推进计划,即1名行业领域内的院士或知名专家领衔,1名省内专家或本地专家负责,多名研究人员参与,开展精准、实用的标准制定、修订工作。

标准中心还启动了一批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工作,《设施番茄主要病毒病防控技术规程》《番茄穴盘嫁接育苗技术规程》等6项地方标准已完成评审。桂河芹菜、寿光独根红韭菜、浮桥萝卜、寿光大葱、寿光化龙胡萝卜、寿光羊角黄辣椒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团体标准正加快推进。

为开展标准验证评价,标准中心开工建设了13.33公顷(200亩)的标准试验基地。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寿光市重点园区打造实施方案》和《寿光市重点园区智慧农业建设标准规范》,在新建的18个重点园区,率先推行“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检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标准化管理,放大了标准示范推广效应。

标准中心还启动了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系列教材编制工作,计划7月份开始,在全市实施“十百千万”蔬菜标准化培训工程,遴选20名专家讲课,年内培训100名企业负责人、1000名新型职业农民,辐射全市10万菜农实施标准化生产,促进标准落地生根。

◆  中保协发布四项车险相关标准促行业强化自律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京发布四项车险相关标准,聚焦于扩大保险科技应用、提高服务质量,运用标准化手段全面强化行业自律。

据了解,该次发布的车险相关标准包括《机动车保险车联网数据采集规范》《汽车后市场用配件合车规范 第3部分:车身覆盖件》《汽车后市场用配件合车规范 第4部分:车辆外后视镜及附件》及《事故汽车维修工时测定规范 第2部分:覆盖件钣金工时》。

《机动车保险车联网数据采集规范》规范了机动车保险经营管理过程中车联网数据采集、交换、共享、分析等活动中所涉及的主要术语及车联网基础数据采集的定义、范围、类型、频率、精度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首次规定了数据有效性、合理性、真实性的校验规则,填补了车联网数据在车险经营管理使用时真实性校验的空白,为车联网数据在汽车、保险两个行业之间的交互提供了基础,有利于各方统一认识,建立对话机制,促进车联网数据在保险行业的应用。

《汽车后市场用配件合车规范  第3部分:车身覆盖件》和《汽车后市场用配件合车规范  第4部分:车辆外后视镜及附件》两项标准,是继2018年6月,保险业协会发布《汽车后市场用配件合车规范》系列标准的第1、2部分后,应市场需求,继而组织编制的后两部分。

据了解,两项標准从重量、厚度、外观、安装、间隙面差等方面对车身覆盖件、后视镜及附件等后市场用配件的合车性能做了具体规定,为非原厂配件在保险行业理赔定损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为后续后市场认证配件的大规模推广运用提供了技术依据,填补了国内相关自主标准的空白,实现了后市场配件合车要求与国际通行规范的接轨。至此,保险业关注的常用易损件四大部分标准体系基本完成。检验车辆的保险杠、车灯、车身覆盖件及外后视镜合车情况,从此均有标可循、有标可依,是运用标准化的手段有效规范市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力体现。

《事故汽车维修工时测定规范 第2部分:覆盖件钣金工时》是2018年发布的《事故汽车维修工时测定规范 第1部分:涂装工时》的配套和完善。该标准的发布,保护了消费者利益最大化,有利于维修行业提升人员技能水平,倡导工时定价体系,加快行业转型升级 ;有利于简化定损流程,保证理赔质量,进一步提高理赔服务水平,进而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活。

中保协表示,下一步将立足行业需求、强化会员服务,增加保险团体标准供给,用标准化手段全面发挥自律职能,加大风险防控力度,促进行业稳健发展。

◆  浙江:发布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地方标准

3月19日下午,在社工日到来之际,由共青团浙江省委、省文明办、省民政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志愿者协会、省社工师协会主办的浙江省志愿者协会第十二次理事会暨浙江省青少年事务社工榜样、示范机构和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浙江地方标准发布活动举行。

为弘扬社工精神、传播社工理念、展示社工成效,团省委联合省民政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浙江省青少年事务社工榜样、示范机构认定工作,经过前期组织发动、申报和评审,最终评选出浙江省青少年事务社工榜样10名,浙江省青少年事务社工示范机构10个,发布活动上对评选出的榜样和示范机构社工进行了表彰。

活动中,“志愿汇”负责人发布了2018年度浙江省志愿服务大数据报告,报告为下一步浙江省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近年来,随着浙江承办大型赛会日益增多,G20杭州峰会“小青荷”、世界互联网大会“小梧桐”、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德德”“清清”等品牌不断涌现,在总结前期志愿服务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浙江地方标准经过一年的修改完善,已经作为全国首个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省级地方标准于2月正式发布,3月22日正式实施,为接下来浙江各类大型赛会特别是2022年亚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提供样板。

浙江省志愿者协会第十二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协会第十二次理事会卸职增补确认案、专门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以及专委会人事组成方案。协会理事长、团省委书记朱林森代表省志愿者协会作工作报告,报告充分肯定了协会各理事单位、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和全省志愿者取得的突出成绩和作出的贡献,同时就2019年开展的重点工作,从贯彻落实《条例》《规划》《标准》、抓好四大专项行动、改进协会自身建设以及加强调查研究和文化宣传等四个方面做出了部署。

猜你喜欢
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各有标准”等十一则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黑龙江省连续12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红周刊绩优指数标准与一周表现
红周刊绩优指数标准与一周表现
永远幸福
人必其自爱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