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探讨

2019-09-10 11:07吕群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7期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企业会计

摘要:信息时代下,会计行业取得较大进步,企业会计核算模式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分析了信息化时代下,企业会计核算现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希望能够促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企业会计:核算模式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也随之蓬勃发展,并被合理地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特别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运用,成功地转变了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同时优化了传统会计核算模式,有效整合了会计核算模式和信息技术,极大促进了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智能化、信息化,从而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国家、社会的繁荣发展。

一、信息环境下的企业会计核算模式

信息化背景下,在会计核算方面,企业做出了重大变革,有效改进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极大方便了企业采取工作。相对于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现代化的企业核算模式既保留了传统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又参照会计核算原理,利用各类报表和会计凭证账簿,提供重要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此外,不断创新优化传统会计模式,引入最先进的财务会计软件,不断增强会计核算模式的广度、深度以及灵活度,进而有效提升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与此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传递各类财务信息,并进行电子化处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另外,电子软件通过最先进的网络技术,用最快的速度,准确处理相关数据,从而提供企业会计人员非常详尽的会计分析信息和系统的财务报告。事实证明,信息环境下的會计工作将最大限度地减少会计人力、会计期间和会计工作空间的限制。

二、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现状分析

(一)会计核算标准不够灵活

会计科目主要体现了会计核算的标准,因为会计核算工作通常是在会计核算申请的账户中开展的,但是会计账户的申请一般都是参照会计科目标准执行,所以,会计核算的科学设置至关重要。会计核算标准的灵活性很差,主要是因为会计科学的标准固化造成的。过去,都是按照手工核算标准,会计核算的科学都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情况下,会计核算顺序和名称难以更改,甚至一些二级科目都是固定不变的,使得二级科学和三级科目的口径设置不能达到统一,比如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可以下设办公费、招待费以及福利费用等,财务费用可以下设汇兑损益、利息等常见问题。但由于会计报表指标的固化,存在严重的报表冗余问题,不仅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而且无形中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二)内控机制不够健全

现如今,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问题相对突出,导致会计核算质量不甚理想,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型的企业中,相关的内控机制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这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另外,尽管企业的内控机制相对完善,但是制度的执行力却严重不足,也是形同虚设,使得管理人员无法高效地开展财务内控工作。由于内控机制不够完善,不利于上层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实况,也可能会对企业外部控制机制产生威胁,势必会制约着企业的高速发展。

(三)会计信息精准度不高

一般来讲,对于那些小型的私营企业而言,并不会推行股份制,相应的资产所有者为经营管理人员,从利益层面来讲,企业的收入则就代表个人的收入。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管理者在开展会计核算时,会输入一些不真实的数据与信息,导致会计信息与企业的实际经济数据不相符。此外,会计审核方在开展审核工作时,相关的工作不够全面,且执行力度严重不足,还可能由于受到利益的蛊惑,使得会计审核工作无法公正而公平地开展。

(四)会计核算团队素质待提高

目前,针对那些中小型的企业而言,在招聘会计人员时不够严格,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待提高,缺乏足够的资格与能力来开展会计业务,甚至一些小型的企业会雇佣和自己存在亲属关系的人员来负责财务管理,尽管缺乏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也予以聘用,致使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无法更好地胜任会计核算工作。另外,企业为会计人员所提供的薪资、社会福利无法吸引专业人士前去应聘,使得企业无法招聘专业性强、素质高的会计核算人员。

三、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的优化路径

(一)优化企业内控机制

对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而言,内控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其会影响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与合理性,进而影响着企业的高速发展。当下,从长远角度出发,优化企业内控机制需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首先,需推行权力分散机制。推行此种机制,旨在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将权力进行合理的分配,让各个部门都参与到企业财务决策种来,要求各个部门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能打造一种和谐而健康的运作模式。其次,为确保会计审核流程的真实性,既要构建科学的监督制约机制,还要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有效的规范,重视对资金流动控制力度的有效把控。最后,应加强对会计信息的修正与审核,旨在获取真实而有效的会计信息,旨在帮助企业制定出更为科学的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案。

(二)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

为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或数据错乱,应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监督,这就需要从企业自身与财政审计部门着手。企业应具备的认知,既要保证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精准度,还要及时配合财政审计部门的审核工作。作为审计部门,应做到公平、公正、认真、负责,及时履行自身的职责与义务,重视对财务数据的精准化审核,严格检查会计核算的每个流程,禁止由于个人利益而出现徇私舞弊、徇私枉法的恶性,以提高会计核算信息的质量。此外,强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应从法律角度出发,增强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既能防止出现会计资料造假问题,还能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而编制出更为精准而真实的资料。审计部门、财政部门与税务部门应及时督促管理部门定期检查企业会计信息,以降低会计信息失误率。

(三)强化对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

而今,为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应重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这就需要配备更为专业化的会计核算团队,能及时发挥出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对此,企业应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成立专项培训小组,邀请具有资质的专家与学者来开展培训工作,主要就会计核算的理论知识点与实践操作技能展开系统化的培训,并开设信息化技术培训班,主要针对会计核算人员开展信息化培训,以求将信息化技术与会计核算进行有效的融合,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可以熟练操作信息化平台,以提高会计核算效率与核算质量。

(四)建立多元化企业成本核算新模式

会计人員需要将会计核算模式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使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引入信息技术之后,企业能够选择的成本核算方法更多,同时还能有效整合多种成本核算方法,这种组合起来的核算方法极大方便了成本核算,同时能够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信息时代背景下,原有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模式已经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脚步,企业必须要在集团内部建立一套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实际成本核算要求的成本核算模式。然而,不同的成本核算模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在多元化企业成本核算模式下,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合制作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多种成本核算方法,仔细核算企业成本,从而有效提升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效率。建立企业多元成本核算模式,不仅能使企业科学合理地制订决策方案,而且还能帮助企业领导层进一步严格把控和管理企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企业会计核算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会计核算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社会各界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会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化需求。

参考文献:

[1]蒋传宇,信息化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北方经济,2014(9).

[2]欧阳战士.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该如何进行会计核算[J].新经济,2016(5).

[3]彭赠.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化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39-40+44.

[4]王静.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会计核算管窥[J].企业导报,2014(16):122-123.

作者简介:

吕群,余姚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浙江余姚。

猜你喜欢
信息化环境企业会计
基于ERP下的国网企业会计基础工作途径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对策分析
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谈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及策略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模式的研究
试论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
浅析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