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2019-09-10 11:17陈凯利陈凯志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7期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需求

陈凯利 陈凯志

摘要:“十三五”规划纲要为解决失能人员照护问题,提出以全国15个地区作为试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起步较晚,居民对于长期护理保险存在认知和需求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情况分析了影响居民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相关因素,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希望能使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得到更好的发展,使更多失能人员及其家庭受惠。

关键词: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需求

一、引言

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3亿,占总人口的16.7%.已经属于老龄化社会。而普遍存在的4-2-1家庭结构也已经越来越难以解决因病造成的失能人员的照护问题。随着中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失能人员因为先进的医疗技术维持住了宝贵的生命,但社会失能人员占比越来越高,失能人员的护理问题也就随之日益凸显,护理问题已经从家庭走向社会,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这一制度的出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失能人员照护问题,缓解家庭负担,给失能人员更好的照护条件。

二、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

长期护理保险是指当被保险人由于年老、疾病或者伤残等多种原因导致的需要被长期照顾时,由保险人提供护理服务费用补偿的保险。美国健康保险行业协会( HIAA)定义的:“在一个较长时间内,持续地为患有慢性疾病(包括早老性痴呆等认知障碍)或处于伤残状态(即出现功能性损伤)的人提供的护理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对照护的定义是指由非正规照护提供者(家人、朋友或邻居)、正规照护提供者(卫生、社会及其他专业人士)以及志愿者进行的护理照料活动体系,以保证那些因不具备完全自我照料能力的人,能继续得到其个人喜欢的以及较高的生活质量,获得最大可能的独立程度、自主、参与、个人满足及人格尊严。

三、长期护理保险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

(一)居民自身相关因素

1.自身健康情况

由于年龄、生活环境及身体素质等情况的不同会导致对长期护理保险有不同的需求。保险更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即身体状况较好的人对自己足够自信,不容易产生对未来的担忧,所以购买保险的人通常是身体状况较差的人。身体状况较差的人由于资金上的消耗以及所导致的收入的减少所带来的不安全感会加大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

2.家庭情况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以及我国还有待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导致失能人群在需要照顾时,配偶成为主要的力量。这也就决定了无配偶的人更容易产生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生于城市中的80、90年的人群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在需要照护时带来的照护压力、经济压力也使得子女无法承担长时间的照护服务。

3.对长期护理保险了解情况

对长期护理保险的了解和认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需求情况。由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起步较晚,以及国民对保险的意识比较淡薄,大部分人对长期护理保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一项相对较新的保险制度来说,如学历水平、对保险认知情况、周围环境、宣传力度等都会影响国民对长期护理保险的了解情况。

4.经济情况

经济条件是人们生活质量的保障,也是人们在生病需要照护时享受更好的医疗设施、照护服务的保障之一。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多考虑购买商业保险以备不时之需,需要照护时可以请得起较为昂贵的护工,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则没有购买商业保险的条件,一旦身体状况恶化需要照护时,他们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所以经济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

(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相关因素

1.长期护理保险的宣传程度

由于自1978年我国恢复保险行业以来,发展时间较短以及保险行业前期不规范运作导致了国民保险意识淡薄、对保险存在严重抵触等问题。国民对于保险认识不够以及宣传不到位是导致大多数人不了解新的政策制度的主要原因,并且很多網站上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新闻或者介绍并不十分准确,这对民众了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利。

2.享有长期护理资格难易程度

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手续复杂,申请长期护理保险需要办理医疗照护待遇手续,需要由本人或其代理人携带相关材料向定点机构提出申请,定点机构接到申请后再安排医保执业医师对申请人病情和自理情况进行现场初审,在失能情况不好界定的时候,还需要专家现场鉴定,合格后再为申请人进行网上申报,网上审定合格后才能享受长期照护保险待遇。

3.照护机构的照护水平

由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起步较晚,我国失能人数较大,专业照顾人员极度欠缺,通常来说,护工和失能人员的照护比例在1:3左右,2015年时真正符合标准的护工只有4000余人,远远不能满足定点照护机构失能人员的照护需求。且照顾人员普遍未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训练,所以当被照护者出现较为严重的疾病时部分照护机构无法处理这些疾病或者突发状况。

四、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得出影响居民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在居民自身因素方面,自身健康情况、家庭情况、对险种了解情况、经济情况都是影响居民参与长期照护保险的因素。其中身体状况越差、离异或丧偶、子女数量较少、对险种越了解、经济条件较差的居民参保意愿越强烈。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本身也对居民需求有一定的影响,居民了解这项制度的人数少,就证明制度本身宣传推广不到位、对政策解读不到位;申领资格过程也相对烦琐,申请流程还需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专业人员配备上需要改进。

(二)政策建议

1.加强宣传及推广力度

现如今在交易媒介越来越多样化、便捷化的时代,传统线下宣传已经不能满足长期护理保险宣传的需要。除在医保局、政府大厅、定点照护机构滚动播放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宣传介绍语或者印制一些图文手册供居民阅读浏览。同时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在宣传推广中对相关制度、申保条件、申报流程、报销比例、注意事项、相关照护机构等进行全面介绍。

2.完善照护服务的内容

在我国,不愿意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人大多是不信任照护机构和想在家中接受照护服务,家中环境也被证明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所以照护机构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多增加家庭照护服务和成人日间照护服务,比如上门护理、上门看护助浴、日间康复帮助、居家疗养指导、入住生活照料等等,并且加强社区照护机构的照护水平,通过规范的设计多加引导“居家照护”照护模式。

3.完善照护体系

完善的照护体系是医疗照护保险起步及发展的必要条件。逐渐增加的照顾机构和日益庞大的待照护群体相比还远远不足,并且在这些照护机构中拥有良好医疗设备的并不占多数,有的甚至只能做到测血压、量体重、输氧等简单照护工作:照护人员数量极度匮乏并且缺少专业化训练。所以需要国家增加财政投入,合理地对长期护理保险进行定价,保障照护机构和照护人员的数量和专业化水平。

4.简化相关流程

严格的审核标准和流程能使真正需要照护的失能人员享受更好的照护服务,但烦琐的申请流程加大了申请者和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可以考虑建立完善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结合需照护人员的照护需求将其纳入对应的评估标准中,再通过专业人士的评估和等级认证为他们提供合理的照护级别,这样不仅能让他们享受到最适合自己的照护服务,也能使照护机构合理地分配医疗照护资源。

参考文献:

[1]耿晋娟,刘晋.中国老年长期照护保险需求的宏观影响因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4(1):95-100.

[2]魏炜,刘雅岚,我国老年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2):190-191.

作者简介:

陈凯利,长春科技学院,吉林长春:

陈凯志,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

猜你喜欢
长期护理保险需求
我国企业新型养老保险的探索分析
博弈论视角下长期护理保险分析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探索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基于云端的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的研究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开展城镇老年长期护理保险问题研究
对江西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