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9-09-10 11:29梁兰玉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7期
关键词: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梁兰玉

摘要: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可以加强我国经济发展,改善贫困人员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其提高收入水平,从而实现消除农村贫困现象,财政扶贫资金的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到我国扶贫工作的贯彻落实程度,因此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是扶贫单位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不断深化,但是部分地区扶贫资金利用率不高仍成为制约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我国挟贫单位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资金管理的有效对策,促进扶贫资金的合理化利用。

关键词:财政扶贫;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一、扶贫单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简述

(一)县扶贫单位简述

扶贫办是国家扶贫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县扶贫办在扶贫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是正科级参公事业单位,下设立综合股、项目管理股、规划评价股、金融扶贫股、搬迁扶贫股、扶贫信息开发中心等。县扶贫办主要职责:①承办县扶贫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②贯彻执行国家及省、市扶贫开发政策、法规;③组织协调社会各界的扶贫工作,组织全县党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定点扶贫工作:④按照权限审核报批扶贫开发项目计划;监督、检查扶贫开发项目的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指导全县扶贫开发内部审计工作等。县扶贫办通过加强财务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可以促使单位职能更好地发挥,提升扶贫资金利用率。

(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义

加强转型资金管理是政府扶贫工作高效开展的必然要求。扶贫资金是地方贯彻落实国家扶贫政策和制度的物质条件,只有加强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才能保证其得到合理利用:做好资金监管,可以为制定资金利用计划提供依据,能够规范扶贫资金的流动,避免滥用现象。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家财政拨款是有限的,如果资金利用不合理,不仅不利于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还会造成国有资金的流失。通过强化资金管理,可以对地方扶贫工作的开展制定详细的计划,促进资金最优化利用,发挥资金效益,促进地方扶贫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财政扶貧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拨付运行不及时,制约扶贫效率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扶贫政策,目的在于通过对不发达地区进行资金支持,调动当地资金快速流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且人口分布不均,这增加了扶贫资金拨付的难度。我国财政单位一般会定期进行资金拨付,但是资金拨付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审批环节,这使得资金难以及时拨付,造成财政扶贫资金滞留在中间环节,而作为不发达地区一般需要根据资金拨付计划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但是如果资金无法及时拨付到位,则发展规划只能搁浅,影响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另外,部分地区对资金拨付全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动态监督机制不健全,这造成部分地区出现挤占滞留资金,影响当地扶贫开发效率。

(二)资金配置不合理

扶贫资金配置不合理是影响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部分地区扶贫单位缺乏科学的资金配置体系,造成资金的使用和分配脱节,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资金配置的规划不足,在资金流转分配环节出现问题后,不能及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容易造成资金浪费:另一方面,在扶贫资金进入基层以后,缺乏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造成资金管理混乱,对于资金的使用和分配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没有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用。

(三)资金监管体系不健全

监督机制可以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有效约束和监督,但是部分地区扶贫单位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不健全,缺乏对资金支出的全程监控和约束,造成了资金不合理支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地方扶贫单位自身局限性。部分地区扶贫单位内部机构单~,审计部门资源短缺,而要做好扶贫对象调查、扶贫资金分配工作需要投入较大人力、物力,且审计花费时间较长,这使得审计工作难以全面兼顾,效率下降。其二,审计方法科学性不足。部分地区对于扶贫资金的监督仅仅停留在事后调查资金使用情况,没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的监督,无法起到防范作用,也不利于约束扶贫资金的分配和使用。

三、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丰富扶贫资金来源渠道

扶贫资金是开展扶贫工作的前提,地方扶贫单位重视开发扶贫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家财政支出,应重视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以为地方扶贫工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出。首先,当地扶贫单位应重视市场作用的发挥,吸引外部资金,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资源现状的宣传,如乡村旅游业等,以获取大量的投资资金;还可以寻找当地的产业优势,吸引企业投资。通过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一方面可以缓解国家财政的压力,同时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资金渠道,为地方争取更多的扶贫资金支持。

(二)重视开展精准扶贫,优化扶贫资金配置

扶贫单位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应重视精准扶贫,促进扶贫资金的有效利用。在国家财政部门完成资金拨付后,地方扶贫单位应做好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对于相关支出应做好记录.确保无假账现象,要对扶贫资金的去向进行明确,对于每一笔扶贫资金最终去向都要有详细的记录,防止资金去向不明。另外,对于未入账的扶贫资金也应做好核查工作,保证其规范性,对于不合理的支出不应报销;如果发现存在可疑账单,应及时展开调查,杜绝套取资金行为。对于农村地区申请贫困的人员,要保证其材料齐全,最后由相关人员实际考察,确保扶贫资金真正发给需要的人,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三)加大扶贫专项资金监管力度

扶贫单位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一方面应重视健全资金监管体系,不断优化资金动态管理机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证扶贫资金的规范流动:另一方面应重视做好动态管控,以形成资金利用过程的约束机制,规范资金的流动。

1.优化资金监管机制

加大扶贫单位专项资金监管力度应重视做好农村地区扶贫人员的识别工作,落实帮扶驻村。作为扶贫单位应重视做好扶贫对象的数据记录工作,并定期维护和更新数据,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另外要加大监督力度,应积极落实帮扶驻村,驻村人员可以更为准确地了解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驻村人员应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农村扶贫工作进度情况,保证扶贫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

2.加强全程动态监控

只有加强全程监督,才能明晰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资金的利用效率。监控主要是对扶贫对象的监督,对资金配置的监督等。首先,应重视对扶贫资金投入的监督,在向当地投入扶贫资金时,应结合当地的政策环境、发展情况等合理投入资金,同时要确保扶贫资金用于农村扶贫建设,防止资金盗用现象或不合理使用现象;其次,应重视对扶贫人员的动态监督,做好深入调查,保证资金分配的合理性。

(四)健全扶贫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地方扶贫单位应重视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以不断深化乡镇地区扶贫工作的力度,调动乡镇单位的扶贫工作积极性。可以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如扶贫成效、地区贫困人口下降情况、地区收入等指标,通过确立绩效指标,对各乡镇的扶贫工作开展效果及进度进行评价,对于扶贫工作开展较好的乡镇地区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以鼓励其他乡镇积极深化扶贫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成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扶贫资金是我国为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的关键性举措,是扶贫工作的核心资源。扶贫单位应重视发挥自身作用,合理利用扶贫专项资金,促使扶贫资金顺利拨给扶贫对象,以实现国家脱贫攻坚的目标,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另外,我国相关审计单位应发挥审计作用,加大审计力度,做好对扶贫资金利用的监督工作,促使财政扶贫资金得到最优化利用,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地方扶贫单位应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制度要求,积极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升我国扶贫开发水平,促进扶贫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陈相武.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0):20.

[2]李彦军.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8,195(21):215-216.

[3]王烁,左光琼.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 22):119.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关于医院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探究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资金管理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