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究

2019-09-10 11:17刘红霓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7期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进措施内部控制

摘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我国城乡居民就医的基本保障。在市场化经济体系的带动之下,医疗体系改革不断深入,但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未转变自身的经营、管理、控制理念,缺乏有效内部控制的现象较为常见。本文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出发,简要分析了其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问题:改进措施

内部控制体系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现代化经营管理的关键所在,其强调预防控制,监督控制,以达到减少工作失误、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的目的。同时,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一切经营活动属于合法的范畴,有利于明确各个科室、部门的工作责任和义务,促使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

一、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职务不相容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规模一般相对较小,但其却需要承担与自身规模不相当的工作责任,在这种背景之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难免会出现职务不相容问题,从而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同时,存在职责不明,分工不明的现象,部分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对上级领导有着较高的依赖性,领导吩咐下来的工作、安排下来的工作才是自己的工作责任,而与自己日常工作不相关或者领导未嘱咐的工作则不愿意参与其中,并最终演变为工作责任的互相推脱。而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会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身的运转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更会限制住自身服务职能的发挥。

(二)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

较小的规模决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队伍规模相对较为有限,各项制度的应用和落实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因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往往不会设置明确的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其往往依靠工作人员的自觉和职业道德进行自我管理。同时,即便是在工作人员违规违纪的情况下也不会采取较重的处罚措施。

(三)不重视预算管理

在基层医疗卫生機构当中,领导层忽视财务工作、注重医疗业务的现象俨然成了一种常态化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所造成的必然结果,从而导致忽视预算管理成了一种现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编制方式存在不科学的情况,信息采集的方式较为落后、效率较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待考究,预算编制结果与实际需求相互脱节。

(四)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选拔主要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招募,应聘者需要凭实力、凭本事竞争上岗。这种人才选拔方式是保证医疗卫生队伍专业性的有效方式,更能够将优秀的医疗人才吸引到医院当中,实现医疗队伍实力的提升。当人才在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后,部分人往往会降低对自己的标准和要求,安于现状,不通过学习的方式来提高自己。而这部分人群的存在,会直接导致医疗卫生队伍综合水平的整体下降,且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也有待考究。同时,存在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未落实绩效管理体系,无法对从业人员形成强有力的制度约束。

二、问题分析

(一)缺乏风险评估体系

在市场化经济的影响之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营效果以及内部管理均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综合效益。在多数医院的管理者眼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是促进医院发展的唯一途径,并将较多的资源分配给了技术引进、人才引进等方向。同时,缺乏对于风险因素的重视和评估体系也是一种常态化的现象,且多数医院并未根据行业特征和市场变化建立风险评估体系。首先,从投资决策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医疗设备的采购还是技术的引入均存在不严谨性,且在引入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情况下并未有针对性地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技术能力培训,设备和技术的作用发挥十分有限,且占用了大量的资金,甚至会导致医院出现资金运转困难的局面。其次,缺乏业务风险评估。医院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并非全部的病人均具有承担医疗费用的能力,而当出现欠账现象时,会给医院造成直接的损失。

(二)审计问题

一般情况下,医院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独立性,其容易受到上级管理层的干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高度和标准。其次,审计工作没有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无法实现对医院日常运营的实时监督,导致不能为医院运营提供预防性的对策,仅仅是在问题发生之后采取补救措施。最后,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也限制住了审计部门的职能发挥,在医院管理层不重视审计工作的情况下,审计人员的选拔和技术培训自然也无人问津。

(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问题

信息化技术目前在企业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当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不仅可以优化控制环境,减少烦琐的控制流程和环节,更能够切实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但在实际当中,信息化内部控制系统在基层医院、小型医院中的应用情况并不乐观,很多信息化系统在引入之后缺乏全面的推广普及和运营维护,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无法充分地发挥。同时,信息化控制体系中存在多种传统人工会计系统中不具备的要素,这也对基层医院的会计人员提出了全新的技术要求。

三、改进措施

(一)树立内部控制意识

从某种角度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决定了其实际的内部控制效果。管理者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使命,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工作。首先,管理者需要加强对资产和会计核算的管理,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的资金使用情况。其次,需要进一步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落实,要求各个科室、部门主动配合审计工作。最后,管理者需要明确审计人员在这一过程当中的地位和责任,赋予其与责任相同的权利,保证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可以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长期运营的过程中保持资金的健康性。首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判断,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性的方案和应急方案,实现对风险的预防和规避。其次,在面对已经出现的风险因素时,应当采取实时监控的处理措施,并确保所采取的处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其对于医院的负面影响。最后,风险评估体系需要建立在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上,注重对于风险的实时管理和控制。

(三)推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医院方面需要成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审计部门不受任何医院领导的直接管辖,不属于任何部门、科室的下属部门。其次,医院方面需要明确要求各个科室、工作者主动配合审计工作,任何扰乱审计工作正常开展的工作人员均需要接受相应的惩罚措施。此外,审计工作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要根据医院的发展目标以及资金投入、运作变化而确定自己的工作重点,尤其要加大对于涉及资金较多项目的管控力度。最后,当医院核心领导层出现人事变动的情况下,审计人员需要完成对离职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

(四)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力度

为保证信息化技术可以顺利应用在工作实践当中,医院方面需要建立专职的信息化系统维护、管理部门。同时,需要加强对于数据输入环节的管理力度,保证数据输入的全面、正确,且任何数据均需要进行加密处理及备份处理。

四、结语

综合来看,不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限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医院的管理者需要明确自身的不足之处,提高对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视,积极改进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控力度。

参考文献:

[1]常小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经贸实践,2018(2):259-260.

[2]杨芳,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的研究[J].新经济,2016(18):125.

[3]余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9,997(6):109-110.

[4]刘汝琼,试析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内控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6):60.

[5]吴仁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内控管理运作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7(19):245-246.

作者简介:

刘红霓,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中心卫生院,湖南益阳。

猜你喜欢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进措施内部控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的实践与探索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探讨新医改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