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读·深思·互教

2019-09-10 14:30施美英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刷子同伴协同

施美英

长期坚持教学现场的观察,笔者发现课堂存在假装学习与虚假学习的现象。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把“学会学习”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笔者阅读团队教师的工作报告与阶段反思,通过大量课堂观察课例,发现部分学生出现以下现象:有的学生游离课堂,或发呆,或玩学具、啃指甲,当教师纠正他,他却假装写字、假装读书、不懂装懂;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缺乏思考,敷衍对待;到了考试,成绩暴露出一大堆问题。“学会学习”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帮助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迫在眉睫。笔者尝试在班级构建学习共同体,基于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建立“协同学习”的同侪关系,助学生于学困中突围。

学习的“三位一体论”指出:倘若把学习作为意义与人际的“关系重建”加以认识,那么学习的实践就可以重新界定为:学习者与客体的关系、学习者与他(她)自身的关系、学习者与他人的关系。学习的活动是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活动,是探索与塑造自我的活动,是编织自己同他人关系的活动。通过意义的叙述,建构关系的学习实践,在客体、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之中形成三种对话实践的领域。所谓学习的实践,其轴心是作为同客观世界对话而实现的探究和表达的实践。学习的实践是“创造世界”“探索自我”“结交伙伴”相互媒介的三位一体的实践。

为了解决虚假学习的现象,基于学习的“三位一体论”,我在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建立“协同学习”的同侪关系,做了如下尝试。

一、静心阅读细体会,与世界对话

佐藤学指出:学习的第一种对话实践,是同客体的对话。这种实践是认知客体并把它语言化地表述成文化性、认知性实践,是跟以往论述的“学习”活动相对应的。学习共同体的改革首先是“培育能够应对每一个儿童的教师,借助协同学习关系,让每一个儿童参与学习的阶段”。

课始,笔者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体”的规则和方法:以自己的独立思考为基础,遇到疑难,自觉求助,随时做好向同伴学习的准备;自信、热情地分享自己的发现,力求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可以采用“纸上书写再交流的方法”;同伴之间交流,谦虚地倾听,不打断对方,记录其有价值的观点,陈述完整后,可以互相补充;疑难问题四人讨论,轮流发表意见,互相尊重,互相补充或提出疑问。

读毕,学生在课堂操练静心阅读细心体会。以《“三颗纽扣”的房子》为例:课上,教师先请学生安静细致地把课文完整读完,划出有受感动的句子,挑战把阅读的感动与同伴交流,要细腻地说出感动。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接着学生安静地阅读,划线,写感动的理由。

通过如此训练,学生学习阅读,逐步体会学习就是与文本的对话实践。教师的作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赋予学生成就自己的能量,通过创设平台,让学生激发自己的学习愿望和潜能。

二、挑战困难攀高峰,与自己对话

王荣生指出:“所谓达到教学目标,是学生上课前阅读课文的一种理解和感受,通过40分钟的课,他的理解和感受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是我们讲的一堂课的成效。”以一师执教人教版六上《刷子李》片段为例:

师:如果李管事在这里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接下来会怎么样呢?要求展开想象,写出李管事在这一刻的表现。80个字左右,时间5分钟。学生完成学习单,大组交流:

生1:李管事,对刷子李说:看来你也不过如此,你这钱也拿不到了,就这点本事还天天在外宣传,没本事就不要出来了,丢人现眼,还定那么多规则,李管事说完这句话,并打算把这些话告诉世人,就像在故意挑拔世人一样。

生2:李管事惊奇地睁大眼睛,仔细看发现这确实是一个白点,他差点叫出了声,原来刷子李确实不是神仙,他也有失误的时候,他不吭声,但他还要瞟上几眼,看有没有看错。

师:针对两位同学的想法,讨论三分钟。

生1:少了点什么?少了点对话(你认为第二位更生动。他说的有没有什么缺点?)

生2:我不赞同,第1位同学有对话,如果有对话后面就不会有质疑(你认为不应该出现对话,判断的依据是?)

生2:因为后面说,刷子李问他,说明李管事还没有说出来。

师:她这个观点有没有给你带来启发?

生3:我赞同她的观点,因为后边说了,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吗?说明他只是看并没有揭发他,所以我赞成第二位同学的看法。

师:我要表扬以上几位同学,你们的发言都让我们感觉到要写好这一段,可不能空口白牙,凭空想象。

学习的第二种对话实践,是与自己的对话。学习者建构客体的意义,构筑同世界的关系,同时,通过自我内部的对话,改造自己所拥有的意义关系,重建自己的内部经验。新型的教学模式为每一个儿童参与的“协同学习”,促进高阶段探究思维的“冲刺性学习”。

三、以教促学善合作,与同伴对话

学习的第三种对话实践,是在同他人的沟通这种对话的社会过程中实现的。一切的学习都是同他人关系的社会性实践。课堂里的学习是在师生关系与伙伴关系之中实现的。陈静静博士提出:几乎所有的学困生都经历了这样的蜕变历程:“投入学习—遇到困难—发求救信号—无回应—未能完成学习任务—受到负面评价—失去兴趣—直至放弃。”从“学困循环模式”可见,我们只有引导学生构建“协同学习”关系,当困境发生时,发出求助信号的学生才能及时得到回应,困境才可破解。

“以教促学”指利用教导他人时萌生的责任感来提升学习动力的方法。人们在扮演老师这个角色时,对“学生”的责任感会油然而生。因此笔者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教,小组成绩捆绑加分,学困生上台发言分数翻倍,以激发学生分享的积极性。

以一讲练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订正错题,遇到困难,及时向同伴求助,学生在小组里低声交流,或讲解,或询问,或修改,如遇小组无法解决的难题,举手向老师求助,老师个别讲解。汇报时,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起初,有的学生不会表达,有的直接说答案,讲不清解题思路。教师见机引导,同伴补充。在真诚互助的环境中学生学习表达和倾听。经多次练习,学生的表达力逐步增强。同伴互教虽耗时,但学生能体验表达的乐趣并收获成就感。教师只要给予充分的时间,保障了小组的协同学习,学生必将能学习关爱伙伴,围绕不懂的问题,直率地展开讨论,分享着学习创造的快乐。

学习是“创造世界”“探索自我”“结交伙伴”相互媒介的三位一体的实践。互联时代,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共学伙伴,教师借构建学习共同体,营造“协同学习”的同侪关系,创建“静心阅读细体会,与世界对话;挑战困难攀高峰,与自己对话;以教促学善合作,与他人對话”的课堂,助学生于困境中突围,让学习真实发生。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衙口中心小学(362200)

猜你喜欢
刷子同伴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新潮”的旧刷子
Look and Guess眼力大比拼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京津冀协同发展
大刷子洗澡记
落地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