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文本品读,彰显语文之味

2019-09-10 14:57曹微微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语句文本课文

曹微微

浓厚的“语文味”是一堂好语文课必不可少的象征,教师想要让“语文味”充实整个课堂一定要指引学生仔细地的品味课文中的语句,我们称之为“文本品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提到:“语文教学要找‘亮点在什么地方?要寻觅‘语文味在什么地方?他们都在精华的语句中,在你对语句的品读里。”“文本品读”向我们提出了品读什么,如何品读,品读有什么关键点的问题?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去品读文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借助感受性品读,培养语感能力

经典理论由建构主义提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该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体验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在教学中穿插阅读时,教师在领导学生品读课文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能以自己为主体,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让学生在自己多文本的理解中与课文内容进行对话,通过亲自实践来培养自己的语言感觉。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花钟》一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在引出“花钟”这一主题后,第一步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再将这些问题归纳分类,比如“花钟具体指什么”“花钟的名字从何而来”“花钟的特征有哪些”,接下来就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课文进行多次朗读,之后教师便可以询问他们在几次朗读后有没有解开心中的疑惑,教师提问后,学生们会积极踊跃的说出自己的见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这个道理,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所感所想来掌握文中的内容信息和语言信息。

学习的进程中不能离开读,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激发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组织中的缺漏与不足,进而引发出想要深入阅读的欲望。阅读教学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读,而且一定要在实际课堂中加以应用,不能流于形式。

二、引导鉴赏性品读,对话文本语言

学生在读到精彩的语句时也会流露出自己的赞美之情,因为他们原本就能感知到语言的魅力,但想让他们对语言进行鉴赏,在鉴赏中获得启发并提升自己的语言技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要求老师来指引学生。目前学生仅仅会用修辞手法来美化语句,殊不知还有其他很多提升语言鑒赏的方法,学生仅仅认为运用了修辞手法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美化语言,所以教师应该多对他们进行词语、语句和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的培训,拓展出更多的渠道,让学生了解学习到更深奥的鉴赏方法,进而获取深厚的语言感知能力。

例如,《草原》这篇课文通过描绘优美的大草原生活铸就了场景描写的经典。一位教师专门安排了仿写练习来让学生提升对精美场景的认知,可以从课文中的自然场景或人物场景的描写中来学习,深入学习文本写作,再对自己所熟悉场景的特征与个性来进行刻画描写。学生很快进入了状态,用笔和纸描绘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大家都积极踊跃地进行描写训练,有的小组讨论,有的参考教材,有的请教同学等等,还有学生主动向老师请教,在此之后学生互相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写作,有的陷入了深思,有的微笑点头……但所有人都在积极地表达着自己心中所想所悟。课堂教学的气氛十分融洽,在学生的文本练习与教师的互动中就能看出来,教学顺利开展,培养了学生个性化的认知理解能力。

三、引导情境性品读,感受文本美感

很多教育家对语文教学中的“读”都有自己的精辟见解。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到:“语文要读,反复地读。”特级教师周一贯也提到:“语文要以读为本,以读攻读。”据笔者调查了解,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也有很多读的形式,且各种方法丰富多彩,但在其中缺乏了感情的加入。其实“文本品读”最关键的就是“读”,旨在通过设定特有的情景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实现别有趣味地“美读”。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第12段进行“品读”时,教师为实现“美读”用诗来描绘文本,并在文本中加入情感指引学生思考:“父亲在这段时间里做了什么?”学生在老师设定好的诗化情景中进行思考并进行富含感情地朗读,对父亲一个“挖”的动作进行深入体会,从父亲“决不放弃”的信念中真正了解到这个伟岸的形象。再以第三自然段对中心句的朗读为例,教师通过为“汶川大地震”中的“父亲背着死去的儿子回家”这一片段加入具体情境,再引导学生多次朗读来加深其情感,也进一步加强了朗读效果。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情感,进而达到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的目的,这样一来就实现了让学生与课文、教师进行心理交流的教学目的。

总之,“文本品读”不仅仅是一种阅读方式,更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其背后蕴藏着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文本品读”将现代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新课程的教学方案具体表征出来,表面似乎很简单又平常,但在其中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知识的光辉,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化,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表达。它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含着智慧的光芒;它看似简单,但简单中孕育着深厚的底蕴。学习“文本品读”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学习“文本品读”,能为我们的教学课程增添风采,制造出更多的辉煌。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21011)

猜你喜欢
语句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