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出版企业的内部审计

2019-09-10 03:12郭翔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3期
关键词:出版企业内部审计机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民众对知识文化产品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这给出版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形式电子读物与网络出版物的问世,给传统出版企业形成了较大冲击。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出版企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从不同层面入手,加大管控,不断提升经营发展水平。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对企业进行全面监管,降低经营发展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发生,这需要出版企业详细分析企业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建立常态化的内审机制,为出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内部审计;出版企业;机制

一、出版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一)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出版企业的内部审计包含丰富的内容,在一般企业都具备的财务状况、经济效益、内部控制、责任审计之外,还包括具有出版行业特点的产权审计等审计内容,其中产权审计是出版企业为了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所采取的合理措施。

(二)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

内部审计的作用随着审计范围、内容的不断丰富而发生着变化,在新形势下,出版企业的内部审计必须兼具双重任务。一方面,通过内部审计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另一方面,实现对管理层的监督,通过对审计结果的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当前,出版企业不断加强内部审计有助于推进企业发展规划的落实,为运营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出版企业通过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建设,可以及时发现并掌握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揭示并杜绝工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制度落实的监督,还可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成本管控,为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另外,出版企业通过监督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促进企业优化资产管理模式,增强资产管理水平,提高资产利用率。

二、出版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我国出版企业的经营体制改革逐步完成,但部分出版企业还无法完全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发展要求,对当前的内外部环境变化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趋势缺乏全面认识与判断,导致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在内部审计方面,出版企业没有从自身的行业特性与实际情况出发,疏于研究创新内部审计理念,导致无法满足当前企业经营发展的需求。由于内部审计理念相对滞后,出版企业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对内部审计目标与开展流程认识不准确,机构设置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明确,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财务部门,未做好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组成.缺乏专业的审计队伍.这也是出版企业内部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另外,出版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重监督、轻服务的迹象,这也对企业经营管理效益提升非常不利,很难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内部审计方法比较落后

出版企业涉及的产品以图书、电子音像、期刊等出版物为主,其生产流程与一般企业存在较大差别,不同部门的管理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导致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时不能运用单一的审计方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审计方法,优化审计模式,提升审计效率与质量。当前出版企业的内部审计包含财务收支审计、重大项目招投标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部分企业开展了绩效审计、风险管理评价、内部控制评估等工作。通过这些审计工作的展开,出版企业的内部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出版企业必须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更加完善的内部审计思路,继续拓展内部审计的空间。同时,出版企业要加大信息化建设,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进程当中也有可能导致出版企业面临新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积极思考新的内部审计思路与方向,丰富内部审计手段,加强生产流程中的风险防控。

(三)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出版企业重要的监督服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具体经营管理工作都具有较大帮助,但是,当前出版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内部审计工作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与影响,无法在出版企业发展中发挥服务监督作用。

三、出版企业加强内部审计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内部审计理念

当前,我国的新闻出版行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与办法還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与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因此,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营发展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出版企业需要及时创新内部审计理念,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经营实际,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与详细的配套指南,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规范指导。出版企业的管理层应认识到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与价值创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转变传统的事后监督观念,将内部审计融入业务发展中去,增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优化业务流程,为企业战略规划与经营决策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出版企业必须从强化自身管理、加强风险管控的角度出发,不断增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将内部审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丰富内部审计的职能,在传统的监督与确认职能基础上,增强服务与咨询职能,使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互相配合,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保障。此外,出版企业还应加大宣传力度与文化推广,使内部审计观念深入全体工作人员的内心深处,为审计工作的落实提供思想保障。

(二)丰富内部审计方法

出版企业需要在充分分析出版物生产与内部控制流程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版行业的发展规律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根据具体审计工作的需求,采取合适的内部审计方法,促使内部审计模式不断优化。比如,出版企业可以从编辑选题、纸张采购、存货管理等具体环节人手,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具体环节的监督审批,以便及时发现生产和发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在信息化时代,出版企业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丰富内部审计方法,优化内部审计模式。出版企业可以通过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各子系统有效衔接起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查询与共享。比如,企业可以利用出版系统进行书号、码洋、册数等信息审核,可以利用图书进销存系统对发行资源和数据实现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企业具体业务经营与战略规划等情况,为企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与支持。

(三)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

出版企业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应从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出发.由出版企业管理层负责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干扰与影响。在内部审计岗位设置对应遵循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原则,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范围与工作内容,使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之间互相监督。同时,出版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机构之间的联系,在确保外部审计机构参与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公正性的同时,有效利用既有的有效审计证据,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效率。另外,出版企业需要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入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出版行业的体制改革逐步完成,出版企业的整体利润呈上升趋势,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然而,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机制中,出版企业要想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制,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与内部治理水平提升的有效保障,出版企业必须从战略层面出发,创新内部审计理念,丰富内部审计方法,建立常态化的内审机制,增强内部审计的力度与水平,提升内部审计权威性与独立性,兼顾重要主体、业务专项审计,防控重大经营风险,确保出版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优化出版企业内部审计的途径[J].中国内部审计,2017(5):74-75.

[2]方涵婧.F出版传媒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7.

作者简介:

郭翔,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猜你喜欢
出版企业内部审计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基于考核因素的出版物单品种核算探析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