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内控机制的建设与风险防范

2019-09-10 04:24孙学品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3期
关键词:体系建设风险防范中小企业

摘要:在2017年,国家颁布了《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相关文件,为中小企业的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和借鉴,有效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的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增强中小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推动中小企业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本文主要从中小企业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探究现阶段中小企业内控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提出相应的内控机制建设措施,增强中小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以期推动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风险防范

一、中小企业建设内控机制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保障企业运营管理的规范化

中小企业构建起完善的内控体系,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内控建设标准制定出有效的内控机制,并将其渗透到中小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全面控制和监督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为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营活动提供保障,增强企业运营管理的规范化,推动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有利于落实中小企业战略标准

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建立起相应的内控体系,是以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导向的,是将内控机制与中小企业的运营管理实际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落实中小企业的战略标准,全面提升中小企业内控机制建设的有效性,能够更好地监督和控制中小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从而落实中小企业的战略标准,推动中小企业的平稳发展。

(三)有利于提升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按照中小企业业务流程情况,将从内控决策、内控执行、内控监督这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中小企业的各个业务流程进行精准的有效控制,设置科学合理的岗位,精细划分各部门的岗位职责,从而有效防范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种风险,提升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确保中小企业的稳健发展。

二、现阶段中小企业内控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内控风险管理意识

大多数中小企业虽然已基本上建立起了相应的内控机制,并在内部控制方面取得了有效的成果,但是并未设置独立的内控部门,其内控工作依旧由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负责,其他部门很少参与到内控工作中。这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管理层对内控工作认识不到位,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忽视了本企业内部相关工作人员的内控知识培训和风险管理意识的提升,经常会出现内控工作人员在财务主管的指挥下开展相应的内控管理工作,这样很难充分发挥出内控机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二)缺乏健全的内部风险管控机制

现阶段,大部分中小企业所建立起的内控机制都不够完善,内控工作基本上都是由财务部门人员担任,由于财务部门工作内容比较复杂,涉及范围比较广,这样很难保障内控工作的有效落实。有的财务部门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务,收集、制定、照搬相关规章制度,装订成册,但无法将其上升至战略高度,所制定的内控制度缺乏针对性,不能有效的贴合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影响着内控机制的落实。

(三)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

有的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部门兼任,并未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使得内部审计监督缺乏独立性,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有的中小企业即使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在开展内部监督管控时,依旧需要依附于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受制于管理层的指示,很难深入到内控工作的实际过程中,无法保障内控机制执行的有效性,影响内控机制建设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中小企业内控机制建设及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加大内控宣传,提升风险意识

首先,中小企业管理层要从思想意识层面上重视内控工作,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内控意识,积极投入到内控机制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出榜样的带头作用,从而全面提升员工的内控意识和风险意识。其次,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内控机制建设的实际需求,在企业内部开展相应的内控知识宣传和学习,深入贯彻和传播内控相关知识,增强员工和管理层的风险意识,为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加强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定期开展风险管理研讨会,聘请专业的内控人员来企业进行专业培训,全面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和风险意识,引导全员参与内控机制建设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改进和解决,保障内控机制的有效运转。

(二)明确治理机构,完善内控机制

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梳理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开展有效的治理机构规划工作,不断优化企业现有的组织机构,明确划分内控与风险管理的职责,精细划分至各个具体的职能岗位,明确其所承担的风险管理责任,从而不断完善内控管理机制。中小企业需要建立起相配套的岗位职责分配体系,规范岗位管理工作,引导全体员工参与该项制度的落实,明确自身职责,划分管理权限,杜绝相互推卸责任等情况的出现,全面提升内控管理的效率。此外,中小企业要及时消除管理层次之间的壁垒,优化内部组织结构,禁止出现“中间环节”的情况,及时根据本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和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出相配套的内控机制,适应中小企业各目的特征,这样才能保障内控机制建设的有效性。

(三)设置内审部门,加大监督力度

中小企业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确保其的权威性,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兼任其他监督管理工作,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和管理权限,从而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在必要的情况下,内部审计监管工作可以直接由中小企业领导层负责,其作为主要负责人,并进行管理职责逐层划分,将管理层作为监管人员,全面落实内控监督工作。同时,建立起相配套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内部监管成效与绩效考核成绩相挂钩,增强内部审计监督的透明化和公正性。此外,要将风险管理作为一项内控考核指标,从风险识别、评估、分析、防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考核,增强风险防范管理意识,并真正地落实到内控执行过程中,从而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

(四)抓住控制关键,重视财务内控

首先,中小企业要建立起授权审批制度,明确规范内控管理的内容,从授权内容、流程、职责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自身职权,避免发生越权管理行为的出现。其次,加强中小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管控,从财务记录、数据归集、报表编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控制,严格按照国家实行的会计核算准则和相关制度进行操作,抓住内控关键点,充分发挥出控制管理的效果。最后,要对财务报告、会计凭证、账簿等进行及时的审核和检查,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财务处理流程,增强中小企业经济业务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加强会计基础档案管理工作,保障财务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五)加强企业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及效果

引入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软件,进一步拓展信息数据的影响和采集范围,借助ERP系统、云计算等专业化的财务軟件,建立起相对应的财务管理数据共享平台,不断加强企业ERP系统与OA等系统的建设与优化,及时掌握相关的财务管理数据信息,准确客观的评价财务管理状况,保障内控管理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内控管理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工作,需要从内控知识宣传、风险意识提升、完善内控治理机构、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抓住内控关键点,加大财务内控管理以及加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建立起全面、完善的内控机制,有效的防范各种潜在风险,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以推动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敬之.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J].经贸实践,2018(18):274+276.

[2]易晓艳.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内控体系的现状分析及建设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7):57.

[3]鲁娅辉.浅议内部控制与中小企业风险防范[J].经贸实践,2018(17):31-32.

作者简介:

孙学品,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山东济南。

猜你喜欢
体系建设风险防范中小企业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