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中预算管理的应用

2019-09-10 04:24彭静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3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预算管理应用

摘要:现阶段,在环保政策的引导下,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益,是水利事业单位必须需要重视的问题。水利事业单位要积极应用预算管理工具,积极管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切实降低水利事业单位的支出成本,为水利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以预算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为探讨核心,分析优化预算管理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预算管理;应用

一、预算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规范各项经济活动

通过预算管理工作,水利事业单位能够全面了解各项经济活动对资金的需求情况,不仅能够为水利事业单位的預算申请环节提供信息支持,还能够实现有效的财政资金配置;同时,在市场和政策环境多元变化的当下,预算管理能够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各项经费收支的全过程控制,推进水利事业单位完成预期的预算目标。

(二)提高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水利工程在建设竣工后能否得到充分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与设计方案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水利事业单位必须要在施工计划预算编制完成后,要求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指标为基准。而后期的预算评估环节能够及时分析和反馈建设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并做好有效的调整,使预算管理与实际业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三)有效降低成本支出

水利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前,必须要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现场的考察和勘探,并对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进行市场均价调研,选择资信等级高的合作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尽量控制采购成本支出;同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还能进一步明确人工成本,通过预算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降低成本消耗。

二、水利工程建设中预算管理的应用分析

(一)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框架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想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框架。负责水利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必须要赋予工程财务部门一定的权限职能,要求财务部门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决策,并强化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而水利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机构依据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对施工环节的资金收支情况编制完整的预算报告,将预算管理融入工程施工过程中,以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二)扩大预算管理的覆盖范围

水利工程建设不仅仅承担着发电和灌溉的职能,还对旅游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中要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应用的多样化,保证水利工程应用的综合发展;同时,对水利建设运营环节的改革还能够实现预算管理协同效应,让预算管理覆盖水利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

(三)强化物资成本控制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在成本支出中占据比例较大,因此,预算管理在物资成本控制中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实际采购过程中,水利事业单位可以采用集中采购的方式,依据施工项目的实际需求和预算编制内容合理采办物资,降低采购成本。同时,物资管理与使用问题也会影响成本消耗数额,因而水利事业单位还要加强物资库存管理工作,合理配置资源与设备的使用,不仅要针对原材料出人库建立台账与审批流程,还要定期做好设备的养护工作,提高物资的使用价值。

(四)优化工程设计方案

水利工程施工的设计方案一般是依据经济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进行设计的,而工程建设相关人员会依据施工规模大小、施工地点等因素来确定施工方案的预算编制内容。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着重考虑建设区域选址等外部因素,细化设计图纸对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领域的材料也要做好价格调研。

(五)创新预算管理模式

依据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水利事业单位要采用不同的预算管理模式。现阶段,水利事业单位可以将信息技术纳入预算管理中,使用GPS对水利信息进行全面收集,或利用RS技术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另外,水利事业单位也可以将工程造价的预算数据导人数据共享中心,结合工程建设具体使用的资金,建立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

三、水利工程管理中预算管理的应用分析

实际上,水利工程的费用支出包括建设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资金这两个方面,而资金的使用和支配方式取决于国家的经济体制和政策导向。其中,管理费用包括相关人员的薪资福利费用,一般由政府拨款;而维修费用主要指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机械设备所花费的维修费用和保养费用。在通常情况下,由计划部门对各区域内水利项目的管理费用进行评估,编制财政拨款预算表,最终才能下发和落实到各水利单位;维修费用则需要由水利事业单位将相关材料与预算申请上报给计划部门,在通过审批后,才能获取维修费用。优化预算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预算体系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资金配置应当作为预算管理的核心,促使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更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依据水利工程的基本性质,可以将功能型水利工程细分为经营性、纯公益性和准公益性,并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大部分水利工程都具备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基本特征,对于这一类型的水利工程可以采取管养分离的原则开展相应的管理活动,保证水利单位内部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和市场适应性。

无论是政府财政拨款还是向上级申请经费,只要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养护费用符合额定标准,在规定范围内都能保证资金的有效配置。水利事业单位在制定工程管理费用预算体系时,要以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资金配置为核心,全面反映各项目因地域、市场经济、地理环境等产生的差异性。可以说,水利工程管理费用的预算控制工作不仅仅是获取财政收入的一项途径,水利事业单位也能够通过预算管理实现资金合理配置,克服地域差异,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功能性。

(二)水利工程管理费用预算控制方法

从工作任务量的不均衡出发,可以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划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经常性管理模式,另一种是间断性管理模式。经常性管理指对水利工程的行政管理、资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等,需要通过对内部人员定岗定员来实现,且管理费用支出的主体只能为一个单位;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工作内容还包括专项工作,即养护、修理、防汛等,这一类工作具有间断性,需要通过委托他人的方式,申请专项费用,其管理费用代表整个单位项目的支出。

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出发,对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构成因素进行调整,建立完善的水利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依据“基本支出预算编制规定”,基于项目的劳动力数量和定员结构来统筹安排预算支出,编制管理的内容、费用标准和核算方法.并交由上级部门进行审核和批复;同时,将水利工程的日常维修和养护工作细分为修理项目和养护项目,定期内工程设施进行巡查,形成报告体系。因轻微损坏而形成的修理费用中,材料费用和设备费用花费较少,则可以将这一类经常性的工作纳人养护项目中,而对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且在材料和机械设备中消耗费用更多的工作,则纳入修理项目中。此外,水利事业单位还要对汛后水利工程的养护费用、修理费用以及工程量进行核算,依据项目额定预算,形成报表,在年底上交给上级部门。而上级部门要对这些费用进行二次审查,并依据“控制总量、统筹规划、倾斜重点、严格审查”的标准,合理改进和优化预算费用。而水利工程事业单位则要依据批复的文件,组织工程招标,在汛前完成建设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建设影响着社会经济水平,因此,水利工程事业单位必须要重视预算管理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预算控制体系,提高水利单位的管理水平.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静.水利工程管理中预算管理的应用及实施要点阐述[J].中国经贸,2017(14).

[2]李琴.探讨预算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中的应用[J].当代会计,2017(6).

[3]李岩.预算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门窗,2017(2):240.

作者简介:

彭静,伊犁水文勘测局,新疆伊犁。

猜你喜欢
水利工程管理预算管理应用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探讨
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思路探究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浅谈水利工程管理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