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数据背景下高等院校学生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

2019-09-10 04:24张佩汪超王少峰张李楠柯蔡佳梦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个人信用信用体系高等院校

张佩 汪超 王少峰 张李楠柯 蔡佳梦

摘要:当今高等院校校园借贷事故的频发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日渐完善,建立高校学生个人信用体系以减少学生的失信行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为例,通过对学生及学院相关工作人员的随机调查,分析了高校学生对信用的认知、学院目前的信用状况,并结合“互联网+”大数据背景就当代高校学生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用体系;高等院校;个人信用;大数据

一、引言

近年来,因高校学生信用意识的缺失导致的借贷逾期违约、弄虚作假事件频发。以1999年启动的国家助学贷款为例,2003年数据显示全国借款学生平均违约率超过20%,少数高校的违约率甚至高达50%,7年全国助学贷款的违约率达到28.4%,截至2013年底,在违约情况严重的省份违约率高达29.84%,由此可见,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共有接近2695.8万人,应届毕业生接近795万,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逐年增长,高校学生的个人信用的管理已经成为高校自身乃至国家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而“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为量化管理高校学生信用档案、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加强学生信用意识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二、问卷设计及分析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新生力量,其一举一动都关系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大学生的信用危机不仅体现在借贷逾期这一方面,更体现在早退旷课、考试舞弊、求职造假等不当行为上,即大学生信用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的发展问题。本文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师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在校学生占94.26%),以构建高校学生个人信用体系提升学生信用为主要目的,以纸质问卷和网络间卷调查相结合为主要调查方式,设计问卷题目18题,于2019年5月19日至2019年6月27日期间共发放问卷2075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038份。

(一)对信用的理解不够全面

通过调查,我們发现被调查者对信用的看法不约而同,关于“什么是信用”,大多数被调查者对信用的看法局限于单一的经济领域,即信用仅跟金钱借贷有关。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虽对经济领域中的信用违约有所了解,却忽略了信用即诚实守信这个简单的道理,而这种对生活中简单信用的忽视则直接体现在考试作弊屡禁不止、逃课旷课严重、以挂科自豪等现实存在的不当行为上。然高校学生除去在学校里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成为可塑之才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身心健康的人,为将来走人社会打好基础。所以,让学生对自身信用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非常重要。

(二)学院当前的信用违约情况

针对被调查者更关注的经济领域的信用,问卷统计结果显示82.14%的被调查对象从未有过信用违约情况,14.13%的被调查对象有过1~3次信用违约情况,3.73%的被调查对象信用违约超过3次。将此数据与前文的助学贷款违约率比较,目前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的整体信用水平较高。但这种较好的信用现状可能是因为学院中大部分的学生没有真正接触信贷,因为单看学院的助学贷款统计数据,我们发现在校学生中申请助学贷款的人较少,而不想贷款的人数占比68.11%,这可能源于92.79%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率低、坏账率高、监管差且难申请,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而针对那些出现过信用违约的被调查对象,虽说他们大多是使用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正规借贷平台及信用卡支付出现的还款逾期,只有个别涉及非法校园贷,但学院仍需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学生的信用违约率,全面提升学院学生的守信意识。

(三)学生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应涉及全方位的信用

据新闻媒体报道,到目前为止,全国大学生平均违约率接近20%,列人银行停贷“黑名单”的高等院校有100多所,约占全国高等院校总数的10%。大学生的失信行为不仅是他们自身信用评分的下降,更破坏高校的整体信用。根据本次调查,92.89%的被调查者支持构建学生个人信用体系,可通过完善并利用院内现有数据资料实行一人一户,将学生信用账户与学生证件挂钩,学生信用账户的数据信息则可作为评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行为的重要材料,为加强学生信用意识、改善学院信用状况助力。

而针对学院学生对简单信用的忽视及现实存在的学生诚信问题,高校学生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不应仅停留在经济领域,更应渗透进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小见大。通过调查统计,55%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将图书馆文明自习情况、图书归还及损坏情况、到课查寝挂科情况、寝室用电安全检查情况、考试诚信情况量化后记入学生个人信用账户,从而完善构建高校信用体系的初步建议是可行的,且其中大部分建议选项的通过率超过80%。这说明大部分被调查者对建立高校学生个人信用体系持支持态度,学生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不应仅针对经济领域的信用违约。

(四)大数据背景下量化信用管理是关键

而关于如何建立高校学生个人信用体系,在如今“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量化信用管理是关键。关于学生信用的现有管理,大部分高校是建立在学生档案管理机制之下的,若有学生出现重大信用问题则会记入档案,影响学生学位证的发放甚至是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然而,如若学生信用管理一直停留在定性的层面,一旦学生毕业踏人社会与社会信用对接,简单的档案资料并不利于用人单位对应聘学生信息进行核实,这将提高他们的信息成本、降低他们的人才选择效率,进而可能影响到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因此,高校需要对学生信用进行量化管理。根据调查统计,70%以上的被调查者同意与阿里巴巴信用、京东白条信用或芝麻信用等相对成熟的信用数据平台合作,运用现有数据量化对学生信用的管理,这在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也能让高校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信用提升信用意识。

(五)需要奖惩机制的辅助

信用数据的量化只是高校学生个人信用体系构建的第一步,有效的奖惩机制是体系构建且持续健康运行的关键。定时公布信用积分排名、对守信主体表扬奖励、对失信主体约束惩戒可能是最为实际有效、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做法。定时公布信用积分排名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信用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具体积分数字的比较下,让学生主动提升信用意识、优化信用状况。关于表扬奖励,统计数据显示,被调查者希望获取生活用品和现金的比重较大,希望获取文具和兑换水电积分的比重也均在50%以上,由此说明适当的奖励机制能在提升学生信用意识的同时给予学生物质上的支持,受学生欢迎。而对于约束惩戒,如限制图书借阅、限制自习室预约、取消评优资格等做法都是切实可行,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对高校学生失信行为进行约束的。

三、大数据背景下构建学生个人信用体系可能存在的问题

前文提及的通过与阿里巴巴信用、京东白条信用或芝麻信用等现有的、相对成熟的信用数据平台合作,运用平台现有数据.可以高效快捷地实现对学生信用账户的量化管理,并让高校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信用、提升信用意识。但需知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建立合作并不是一件简单易行的工作,需要校企磋商,需要平台相关技术的攻克。其次,通过问卷结果,我们不难看出高校学生个人信用体系的成功构建首先需要学院学生的配合。大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中信用的忽视使得作弊、学术抄袭、逃课旷课等现象越来越严重,扩展到经济领域,有着这些不良行为的学生便有更大的可能性出现信用违约的情况。而要让学生意识到信用并保持一个良好的信用状况,并不是仅通过专题讲座、安排相关选修课程、发放相关宣传材料这些教育动员就能做到的,学生守信意識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在这个长期培养的过程里面保证学生的新鲜感和积极性,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大数据背景下构建学生个人信用体系的几点建议

针对“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构建学生个人信用体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建议如下。(1)与现有的“互联网+”信用数据平台合作固然能够更高效快捷地实现对学生信用账户的量化管理,但纵使与企业的合作无法短期内达成,高校自身仍然可在现有的档案管理基础上辅以量化指标构建学生个人信用账户,完善学院自己的数据平台,进行学生信用积分的计算和记录。(2)信用积分排名应定时公布并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奖惩机制的设计则一定要贴近学生学习及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健全长效的信用体系,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从根本上激励高校学生自觉保持良好的信用状况,真正提升高校学生的信用意识。

(通讯作者:王雅琳)

参考文献:

[1]李铭,丁一,贾迅.高校学生个人信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3(33):232-234.

[2]姚巧圆.论高校国家助学货款个人信用征信法律制度的完善[J].电子制作,2014(15);251.

[3]黄卫华,彭志忠.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货款个人信用的立法探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8):186.

[4]石为人,林荫华,张万利,张黎.高校学生贷款个人信用的物元评判模型及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9):68-71+77.

[5]丁国平,侯文杰,李文.国家助学货款个人信用征询与评价体系初探[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5,19(2):95-97.

作者简介:

张佩,汪超,王少峰,张李楠轲,蔡佳梦,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武汉。

猜你喜欢
个人信用信用体系高等院校
新版个人信用报告即将上线拖欠生活费用将影响个人信用
论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
个人信用云平台
论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研究
探究民商法中信用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