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

2019-09-12 01:19陈爱民
考试周刊 2019年60期
关键词:小学课堂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摘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培養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一个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和探索。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积极的进行学习和探索。所以本文就以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来进行分析和探究,其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掌握良好的道德与法制学习技巧,提高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课堂;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和拓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也要融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构建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进行自主的探索和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所以本文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提出针对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善道德与法制观念,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和爱,以及具有初步的责任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人生价值,并立下长大为祖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意愿。

二、 追根溯源,究其原因

(一) 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

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当中,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意识的培养,以及面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的疏导。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迷茫,不能够很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中的课程精髓。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认识到传统教学的弊端。并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能够热爱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

(二) 制定教学目标意识淡薄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正确地认识制定教学目标的意义,只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征、社会生活和学情反馈,导致教学缺少创造性、趣味性和生活感悟,无法提高教学的高效性。

(三) 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我认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只针对书本中的知识来进行教学引导,不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单一的知识传授,而应该要进行学习上的提升和拓展,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没有顾及学生的切实感受和学生对课堂失去了学习上的兴趣,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四) 教学评价方式简单

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当中,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考核过程当中只针对考试来进行评价,以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学生的“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课程目标无法得以落实。

三、 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任务制定教学目标,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来进行教学方面的拓展,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从而有效地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制定不合理的教学目标,则很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影响教学的高效性,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当中,要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深入地挖掘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适度地进行拓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高效性,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

(二) 结合实际教学状况设置教学任务

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所以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注重结合实际的教学状况来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来进行教学方面的拓展,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思考和探索。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知识拓展,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也要在课堂当中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并且根据学生年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方面的拓展和创新,使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提升和完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在教学当中结合教学实际状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意识不够成熟,如果单纯的对课文知识进行理解,则会增加相应的教学难度。所以教师要通过学生在学习中的生活事例来进行教学引导,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 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良好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索。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要注重建设科学性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道德与法制学习,增强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表现状况来进行教学方面的评价和引导,积极地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成长和发展。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自己》这一节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说话练习,来形容自己、展现自己,并且谈一谈对道德法制的看法和认识,使学生能够在分析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意识,完善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小学道德与法制的教学,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问题的思考,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进行教学引导,选取多样的、灵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集体观念、责任和合作意识,积极乐观、诚实勇敢等优秀品质,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世贵,董苇.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高效性策略[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6.

[2]王智慧.“法治中国”视域下的《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问题探析[J].文教资料,2016(25).

作者简介:

陈爱民,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市紫云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课堂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英语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原因调查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