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理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9-09-12 12:19张金月
大经贸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实践

张金月

【摘 要】 马克思主义传自西方,其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得到认可,因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其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之对应的“实践理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相通之处。但二者也存在差异,不能完全等同。

【关键词】 实践理性 中国传统文化 实践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马克思、恩格斯在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目标的道路上,总是深入理论研究和亲自参加实践活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家在思考问题时,也多是立足于现实,讲究经世致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天然亲和力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具有相通之处,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了必然。

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实践理性上的契合之处

(一)对待社会生活方面

1、积极“入世”,而不是逃避现实。中国古代传统的思想家在思考问题时,重视解决现实问题,立足于社会现状,积极“入世”,采取各种方式解决问题。不论是对于哲学的思考,还是对未知世界的探求,最终是为了获得解决问题的实用知识,是解决现世实际问题,。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关注现实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力求通过经世致用,寻求安邦定国之道。

马克思在柏林大学读书期间,就热衷于哲学的研究,加入青年黑格尔派,不仅仅在理论上探究,而且在实践上积极参加反对封建主义的活动。后担任主编,广泛接触社会生活的现实,揭露社会黑暗面,关注下层贫苦人民的生活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并進一步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人运动。

2、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而不苛求来世。中国近代历史,反帝反封建是中国人民最迫切解决的任务。从地主阶级到农民阶级再到资产阶级都积极寻找救亡图存的途径。虽然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这些阶级都没有真正实现国家的独立,但各个阶级都努力通过自己的方式和手段来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

马克思指出:对宗教的批判是一切批判的前提[2]。宗教使贫苦大众沉溺于幻想,不去同压迫进行抗争而是把期待寄托于来世。人是人的世界,却受到宗教的约束,在宗教中获得慰藉与麻痹,其结果是人民不敢反抗,只能任由统治者宰割。马克思、恩格斯亲自指导工人运动,指出无产阶级是对抗资产阶级最坚定的力量,只有无产阶级掌握政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直至实现共产主义,才能达到人类真正的解放和自由。

(二)对待“知”与“行”的关系方面。

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体现“实践理性”的,主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首先是,先“知”后“行”,其二是,光有“知”是不行的,必须最后落实到“行”上,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如《荀子.儒效》中提到: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既从闻之—见之—知之---行之[3]。在这里,荀子对“知”“行”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闻之”、“见之”是认识过程的开始部分,“知之”对“行之”具有指导作用,但最后要归到“行之”。既阐明了“知”和“行”的逻辑关系,又强调“行之”的重要意义, 肯定了实践的重要意义,主张知行统一。

三、二者在实践理性上的差异

(一)实践理性产生的土壤不同。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理性思维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生产力低下是自然经济的特点,此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多围绕生存展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性思维是建立在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化大生产是商品经济时代的特点。穷苦工人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生存,却只能填饱肚子,真正的财富被资本家占有,下层劳动人民没有财富,没有权利,更没有社会地位。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世界,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指出了无产阶级获得解放和自由的方向。

(二)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道德实践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宏大的道德理念,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哲学家特别强调道德修养的作用。就儒家来说,道德品格是儒家的一以贯之的底色,他非常注重道德实践的作用,仁、 义、 礼、 智是做人应当遵守的道德品质。儒家强调修炼自身内心品质才能约束他人,将道德价值视为判断人们是非的最高标准。通过自我内心道德品质的修养, 形成道德自觉, 从而普遍提升社会道德水平,这显然已偏向了唯心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自始至终都坚守唯物主义的观点,道德实践则是基于物质生产之上的,离开物质生产空谈道德,则偏离唯物主义。恩格斯指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用于调节社会关系。当人们进行交往活动时,因人存在于社会中,必然会产生社会与个人、集体与个人甚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多是利益方面的冲突,道德的出现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些矛盾。道德实践归根到底是形成于物质基础之上,规范人们交往方式的准则。

(三)实践的手段和目的不同。马克思主义从最开始就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斗争不仅要实现自身的解放,更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则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以此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设社会主义,最终达到共产主义,到那时阶级、经济、压迫等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儒家,则是通过降低自己的欲望,修炼自己的品行,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行为方式,达到家庭和睦,进而小家连成大家,家家和谐相处,国家安定团结,以至天下国泰民安,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的大同社会。

结 语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品格上具有相通之处,且结合时代背景来说,与中国近代革命、现代基本国情相适应,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理性方面虽不能完全等同,但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契合点。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 [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 [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3] 方国根,罗本琦. 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理性”及其当代价值[J].学术界.2007,(1):159-166.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实践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