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化痰通络汤对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9-09-16 02:51陈国宁周晓晖
中国药业 2019年18期
关键词:阻型通络中风

李 泉,陈国宁,周晓晖

(海南省中医院,海南 海口 570203)

缺血性中风又称脑梗死,具有发病急、进展快、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1]。其常见于中老年人群,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西医多采用溶栓治疗,但多数患者就诊时已错过最佳溶栓时机,仅能接受对症治疗,疗效不理想[3]。近年来,中医中药防治脑血管疾病逐渐被广大患者认可[4]。本研究中对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采用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相关标准[5],经核磁共振或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中医诊断依据《中风病诊断与治疗评定标准(试行)》[6],主证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蹇涩、感觉减退;次证为头晕目眩、痰多且黏稠;舌质黯淡、脉弦滑、舌苔白腻或薄白。

纳入标准:符合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40~70岁;首次发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依从性好。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脑肿瘤、脑外伤、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血液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及恶性肿瘤;对本研究拟用药物过敏;同期接受其他药物治疗。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94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47)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基础治疗:舒血宁注射液(朗致集团万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4021871,规格为每支10 mL)20 mL,用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每天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北京曙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0827,规格为每片25 mg)口服,每次100 mg,每天1次;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陕西博森生物制药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2563,规格为每支 2 mL)10 mL,用 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每天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浙江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27,规格为每片10 mg)口服,每次20 mg,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加用加味化痰通络汤(组方:法半夏、橘红、当归、党参、川芎、红花、枳壳、炙甘草、石菖蒲各10 g,丹参15 g,气虚加黄芪30 g,肝阳偏亢加天麻、钩藤各10 g,血瘀加三七粉5 g,阴虚加麦冬12 g、白芍15 g。加水500 mL煎至200 mL)早晚分2次温服,对于不能口服的患者可经鼻饲给药。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7]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包括神经意识状态、凝视、视野、感觉、上肢运动、面瘫、下肢运动、共济失调等方面,分值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分析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值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血清炎性因子:分别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外周静脉血各4 mL,室温放置30 min,3 000 r/min低温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临床疗效[8]: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下降90%及以上;显著进步,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70% ~89%;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30%~69%;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更严重,中医证候积分下降30%以下。总有效=痊愈+显著进步+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见表2至表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n=47]

表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X ± s,分,n=47)

表4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X ± s,n=47)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n=47]

3 讨论

缺血性中风是因脑血管狭窄、血液黏稠度增高、动脉硬化等导致的脑局部血液供应障碍,主要临床症状有半身不遂、口角歪斜、震颤眩晕等[9]。中医将该病归为“中风”范畴,虽病位在脑,但与肝、肾、心、脾密切相关,其病机为虚、火、风、痰、气、血六端,气血上逆、阴阳失调导致风、火、痰、瘀上冲犯脑,加之劳累过度等诱因,导致火痰夹杂、脏腑失调、蒙蔽神窍而诱发中风[10-11]。风痰瘀阻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证型,以祛痰、化瘀、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12]。

化痰通络汤方中,法半夏、橘红可健脾燥湿、化痰祛湿,丹参、川芎、红花可活血化瘀,石菖蒲可开窍化痰,枳壳可行气解郁,党参补气健脾,以助去除痰湿。气虚者加用黄芪健脾益气,肝阳偏亢者加用天麻、钩藤以熄风平肝,阴虚者加用白芍、麦冬以滋阴,血瘀者加用三七助活血。诸药合用,共奏化痰浊、散瘀血、通脉络之功效[13]。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橘红含维生素B、挥发油等有效成分,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输出量、降低血压;枳壳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及健脾等,川芎则可降血压和降低耗氧量,石菖蒲可镇静,党参可强心,丹参可改善冠脉血流量等[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化痰通络汤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能力。另外,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提示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不增加不良反应。

有研究显示,炎性反应在缺血性中风患者脑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炎性因子作用下,40%脑缺血患者会在发病1周内死亡或发生中重度残疾[16-17]。IL-6和TNF-α是机体重要促炎性因子,可扩大机体炎性反应,加重神经系统炎性损伤[18]。hs-CRP可激活补体系统,损害内皮功能,导致动脉硬化,增加脑梗死风险[1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表明化痰通络汤可改善机体炎性状态,从而减轻神经损伤。

综上所述,加味化痰通络汤可促进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机体炎性状态,提高生活能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阻型通络中风
瓜蒌红花甘草汤加味治疗瘀血痹阻型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
应用DCE-MSCT扫描鉴?别诊断小肝癌及肝硬化再生结节的可行性研究*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温针灸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效果观察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用于痰浊闭阻型胸痹心痛中的效果分析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芪藤竹黄通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