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联合穴位敷贴对神经外科老年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2019-09-16 06:14周刘蕾顾宇丹龚佩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5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肢体脑出血

周刘蕾, 顾宇丹, 龚佩佩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江苏 南通, 226001)

脑出血是由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而造成的出血症状[1]。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脑出血发生率逐渐上升[2]。目前对此类患者可采用颅内血肿微创定向穿刺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对患者损伤较小,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3]。脑出血患者的血肿会侵及丘脑、内囊等,从而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虽然手术能够完全或大部分清除血肿,但术后部分患者仍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软、运动功能障碍等现象,使其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因此,需给予有效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4-5]。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实施穴位敷贴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52例作为常规组,其中男31例,女21例; 年龄44~76岁,平均(55.28±11.89)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1.5~7.0 h, 平均(4.67±1.15) h; 出血量35~100 mL, 平均(48.12±11.25) mL; 出血部位: 基底节区29例、脑叶7例、脑干5例、丘脑11例。另外, 选取52例患者为研究组,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44~77岁,平均(55.51±11.73)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1.7~7.1 h, 平均(4.61±1.19) h; 出血量37~98 mL, 平均(48.23±11.37) mL; 出血部位: 基底节区31例、脑叶6例、脑干5例、丘脑10例。本研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 经颅脑CT确诊为脑出血; 初次发病; 无手术禁忌证; 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伴随严重心、肝、肾、肺等脏器功能不全; 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合并严重并发症; 恶性肿瘤; 合并血液系统性疾病; 拒绝配合此次研究。

1.2 方法

2组干预时间均为2周, 2组均给予控制血压、改善水电解质平衡、脑代谢及营养支持治疗。常规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包括以下方面: ① 强化再出血预防。手术治疗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掌握排便情况,适时给予导尿等处理。② 预防并发症。严密监测患者瞳孔及意识状况,预防脑疝发生。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气道湿化处理,避免肺部感染。③ 心理指导。嘱咐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干预,对术后存在语言、肢体功能障碍者给予充分鼓励,提高患者治疗和术后恢复信心。研究组在患者术后3 d机体各体征平稳后,实施穴位敷贴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1) 穴位敷贴。中药成分: 白芍、丹参、木瓜、川穹、当归、鸡血藤、桃仁各20 g, 黄芪、桂枝各15 g, 红花、伸筋草、牛膝、川草乌各10 g。将其制成面积1 cm2,厚0.5 cm左右的软膏,取肩井、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悬钟等穴位,清洁皮肤后将敷贴贴于穴位上, 1次/d。(2)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① 床上良肢位摆放。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佳良肢摆放体位,如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等,每2 h更换1次体位,使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且在侧卧位时确保患肢在上,健侧在下。充分保护足跟、肘等骨突出部位,避免出现上肢屈曲、足下垂内翻及下肢外旋现象,同时用夹板固定踝关节于中立位以避免出现踝关节挛缩现象。患侧卧位时,保持患肢肩关节外展外旋90 °, 并保持前臂伸直外旋、双手手指分开,掌心朝上,健肢放于身上,下肢将健侧膝部屈曲放于患侧腿前的床上,将软枕垫于上臂与胸部之间。② 被动关节康复训练。术后3 d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实施被动关节训练,根据由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由大关节至小关节的顺序,并逐渐延长康复训练时间及加大运动幅度。上肢进行肩关节外展、内收及屈伸运动,并进行前臂旋前、旋后及手指屈伸运动; 下肢进行髋关节屈伸、内收及外展运动; 踝部进行背屈、跖屈运动。每个部位运动均进行3~5次, 2~3次/d。③ 主动康复训练。在患者神志清楚并出现主动运动且心肺功能良好后,协助患者实施主动运动。Bobath握手: 将患者双手五指分开,并相对交叉,拇指置于最上方,并尽可能将肘关节向前伸直,以健手带动自身患肢实施360 °运动, 5 min/次, 1~2次/d。桥式运动: 患者取平卧位,将双手放松置于身体两侧,双膝屈曲,双脚抵床,然后缓慢抬高臀部并保持, 10~15 min/次, 1次/d。床边坐位训练: 嘱咐患者伸直健腿于患腿下方,将患侧带至床旁,再将健侧上肢向前横过身体并旋转身体,用健手在患侧推床以撑住身体,然后摆动健腿至床外,渐渐呈直立状,坐在床边。

1.3 评价方法

临床疗效: 显效,生活基本可自理,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肢肌力达到Ⅲ级及以上; 有效,生活无法自理,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患肢肌力达到Ⅰ~Ⅱ级; 无效,生活无法自理,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甚至加重[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肢体功能: 采用简式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量表对2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肢体功能恢复进行评价,包含上肢和下肢2个维度,上肢共33个条目,每个条目2分,总分66分; 下肢共17个条目,每个条目2分,总分34分,分数越高则肢体功能恢复越好[6]。生活质量: 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310)对2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含手功能、行动能力、记忆与思维、日常生活能力、交流、情感、力量、社会参与8个维度,共59个条目,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7]。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干预2周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与常规组比较, *P<0.05。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变化对比

常规组干预前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为(25.31±3.47)分,干预2周后为(45.12±7.83)分; 研究组干预前为(25.38±3.51)分,干预2周后为(56.72±8.45)分。研究组干预2周后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对比

研究组干预2周后手功能、行动能力、记忆与思维、日常生活能力、交流、情感、力量、社会参与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大多数患者脑出血出现于大脑深部基底节处,而偏瘫是脑出血的主要临床症状[8]。根据中医医学理论,脑出血属于“中风”范畴,其主病因为正气亏虚、六邪扰动、气血逆乱而上犯脑髓血脉,造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下侵腑脏经络,造成神昏语黜肢体不遂[9]。随着微创手术治疗技术及器械的不断发展,早期微创定向穿刺抽吸引流术因其创伤小、疗效显著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手术虽然可清除全部或大部分血肿,解除血肿占位,但难以直接修复脑出血对丘脑及内囊造成的损伤,所以脑出血患者术后仍然会出现肢体无力、偏身运动障碍[10-11]。

与常规组比较, *P<0.05。

本研究研究组干预2周后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且研究组干预2周后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常规组,表明穴位敷贴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原因可能为,脑出血术后指导患者取科学体位,从而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或加重痉挛姿势,术后早期给予患者主动、被动康复锻炼能够显著提高脑的可塑性,帮助大脑相关神经细胞轴突产生新的突触,从而帮助大脑功能恢复[12]。此外,患者术后瘫痪肢体反复进行科学锻炼,能够促使该部位的大脑皮质活动能力提升,相邻非损伤区组织产生功能重建,所以术后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促进新的大脑神经回路的产生及正常运动程序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13-14]。穴位敷贴是传统针灸及药物疗法的结合,能够充分利用敷贴中药物对患者穴位的刺激,并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提高药物效果,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肌力。贴敷中的白芍、鸡血藤可起到滋阴养血柔筋护骨的效果; 桂枝、伸筋草可起到温经舒筋的作用; 丹参、牛膝、黄芪等可起到除风祛湿、活血益气的功效。贴敷穴位能够使药物成分通过肌肤、孔窍深入腠理,缓解患者肌肉及韧带组织张力,减轻关节强直现象,促使肌肉关节功能尽早恢复[15]。 此外,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的原因可能为穴位贴敷与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相配合能够有效起到行瘀通络、驱散滞留于脏腑经络的病邪,促使气血通畅、脉络通达,从而缓解患者肢体肌力功能障碍[16]。

综上所述,穴位敷贴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应用于神经外科脑出血老年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肢体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