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包装冰袋冰敷法与传统冰敷法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2019-09-16 06:14李妙玉于金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5期
关键词:软包装冰袋患处

杨 婷, 王 晶, 李妙玉, 于金华

(青岛大学附属中心医院 骨科甲状腺科, 山东 青岛, 266042)

四肢骨折是临床骨科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可造成骨折周围软组织严重损伤、毛细血管破裂和患肢肿胀,不仅能引起患者强烈疼痛感,也是影响术后切口愈合的不利因素,早期积极消肿止痛是减轻患者痛苦、提供有利手术条件的重要环节[1]。冰敷是目前减轻骨折软组织损伤的常用局部冷疗方法,有助于减轻患肢充血肿胀、止痛和减少手术等待时间,且骨折后尽早使用效果更佳[2]。传统冰敷法主要采用橡胶冰袋冰敷,冰敷过程中发现冰袋因为平直僵硬而稳定性较差,患者活动时冰袋较易发生移位,影响冰敷效果[3]。本研究探讨软包装冰袋冰敷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 ① 入院经患处症状观察、疼痛询问、X线检查等明确为闭合性四肢骨折; ② 骨折发生6 h内入院,且未出现张力性水泡等手术禁忌证; ③ 患者具有基本的沟通能力,年龄18~70岁,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④ 骨折发生至入院前未服用止痛药物或进行相关消肿治疗。排除标准: ① 无法抵抗冰敷或者因不适应拒绝冰敷者; ② 合并雷诺氏现象、血管炎、风湿病、脑卒中或免疫低下等疾病者; ③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共收集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2月符合上述标准的四肢骨折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骨折类型包括踝周围骨折21例,胫腓骨骨折16例,上肢骨折13例,其他5例; 观察组踝周围骨折19例,胫腓骨骨折17例,上肢骨折13例,其他6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骨折患者入院后接受患处支架外固定、抬高患肢处理,根据骨折受伤情况给予甘露醇、止血剂等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传统冰敷法,将橡胶冰袋放入棉布外套中,冰袋放置时紧贴患处,指导患者选择舒适体位冰敷。观察组给予改良软包装冰袋冰敷,将已消毒处理的容积500、1 000 mL的输液软包装袋注入0.9%生理盐水+75%酒精,二者配合比根据患者患处体温情况酌情搭配,一般配制比为3∶7, 制成乙醇盐水冰袋。然后往输液软包袋内注入1 mL的红墨水,排尽袋内空气,用记号笔在软包袋表面写“冰袋”字样标识。根据患者患处肢体的解剖结构制备模具,将冰袋覆盖在模具上置入冰箱内, -20 ℃冰冻备用。2组患者均冰敷2 d, 冰敷期间观察患者体征和末梢血液循环情况,询问有无麻木等不适感,出现严重不适症状如寒战时需立刻停止冰敷。根据季节天气温度变化合理制定冰袋更换频率,使用过的冰袋需严格消毒处理再制冷利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冰敷期间冰袋移位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比较2组冰敷前和冰敷3、6、12、24、48 h时的止痛效果, VAS评分0~10分,患者根据疼痛程度进行自主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明显,止痛效果越差。冰敷前、冰敷结束后评估2组患处冰敷肿胀程度变化。评估标准[4]: ① 轻度肿胀,较周围正常皮肤稍微肿胀,但骨折周围皮肤皮纹尚存; ② 中度肿胀,患处肿胀较明显,皮纹消失,温度偏高,但无水泡; ③ 重度肿胀,肿胀明显,皮肤硬紧,皮纹消失,出现水泡。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对照组冰敷期间有11例出现冰袋移位,移位次数15次,移位发生率20.00%; 观察组仅有2例冰袋移位,移位次数2次,移位发生率3.64%。2组冰袋移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冰敷前和冰敷48 h时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冰敷3、6、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2组冰敷前患处轻度肿胀、中重度肿胀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冰敷后患处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 论

人体骨骼含有大量神经和血管等组织,遭受外力作用下所致骨折会引起骨骼内神经血管组织损伤,血管内液渗透到组织间隙以及炎性因子释放,引起患者剧烈疼痛,局部血流微循环不畅而引发肿胀[5]。研究[6]认为,影响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和康复的因素较多,其中骨折所致剧烈疼痛、软组织肿胀、出血等均是其危险因素。临床研究[7]发现,骨折发生24~72 h时达到肿胀高峰期,此时患处周径明显偏大、温度偏高,且易出现张力性水泡,而张力性水泡为骨折手术的禁忌证。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冰敷前后患处肿胀程度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冰敷疗法是采用比人体温度低的物理因子贴于患处,降低局部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促进毛细血管收缩和通透性下降,起到镇痛、减轻炎性水肿和消肿的效果[8]。传统橡胶冰袋质地较硬,冰冻后形状发生变形,放置于患处时难以和患处紧密贴合,存在冰袋容易移位、加重患者不适感、冰袋与患处接触面积小导致冰敷效果欠佳等不足。同时,冰袋制作时要将冰块打碎再灌入冰袋,费力耗时[9]。改良软包装冰袋较好地克服上述不足,乙醇的凝固点是-117.3 ℃, 将乙醇与生理盐水按一定比例配制,冰袋制备后为半液体半固体,质感松软,塑形效果较好,而且低温效果持续时间更长,在冰敷3 h左右温度才逐渐升至0 ℃, 而传统橡胶冰袋在冰敷2 h时即升至0 ℃, 加快了冰袋更换频率。此外,软包装冰袋的外形可根据患者患处的解剖结构塑形,既方便省事,又能确保冰袋和患处的紧密贴合,增大作用面积,充分发挥冰敷效果[10-11]。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冰敷过程中仅有2例患者因肢体活动发生冰袋移位,移位率3.64%, 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 体现出软包装冰袋的良好稳定性。冰敷前后疼痛VAS评分、肿胀程度比较发现,观察组在冰敷3、6、12、24 h时VAS评分显著降低,冰敷结束后轻度肿胀占比87.27%, 显著高于对照组69.09%,与报道[12]结论吻合,说明与橡胶冰袋冰敷相比,软包装冰袋冰敷不仅止痛更为迅速,而且消肿效果更佳。软包装冰袋冰敷需注意密切观察患者体征,询问有无不适感,以免患者出现低温不耐受所致冻伤; 严格把握冰袋更换时间和频率,避免安全隐患和护理缺陷; 患者主诉持续疼痛、蚁走感时,需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时报告护士长或医师处理。

猜你喜欢
软包装冰袋患处
冰袋固定装置在物理降温中的应用与研究
家里多余的冰袋怎么处理
保鲜冰袋安全吗? 用完之后怎么扔?
小小冰袋作用大
治斑秃
2015年全球软包装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100亿美元
鸡眼的中医外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