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汽修专业内涵建设探索汽修教育新模式

2019-09-19 02:03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汽修专业组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9年16期
关键词:技能汽车职业

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汽修专业组

作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项目建设校,我校瞄准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形成与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相一致的“一条主线、四个专业群”,借力区域优势,积极打造优质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了一批具有高级技工水准、才学兼备的优秀学生。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创办于1987年,很多毕业生成为汽车行业的技术人才或企业领军人物,2013年被列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2015年完成国家级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上海市品牌专业的建设已接近尾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内涵建设和完善设施设备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创品牌:走汽修专业内涵发展建设之路

为保障汽车运用与维修品牌专业建设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沈满校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邀请上海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曾晓勇、上海幼狮高级轿车修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巍等行业专家组成了品牌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小组,由专业组全体教师组成工作组,按照专家指导小组负责技术指导,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品牌项目建设规划、组织协调与监督,通过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的方式开展工作。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建立分工、协调与监督的制度和机制,促进品牌专业建设工作管理的制度化。实施资金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加大经费保障与监管力度。学校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来校指导,广泛征求意见。

在上海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专家的指导和多家企业的参与下,本专业对接国际先进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的相关内容,形成了校厂一体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即“一条主线、双证融通、三个阶段、四项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围绕校厂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专业课程开发团队的共同努力,重新修订了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构了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双证融通课程)、选修课程三大板块构成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课程体系。此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颠覆了以往“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训课程”三段式的课程结构,核心课程把理论和实操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新能源汽车产业维修、保养等技术人才的用工需求相对增加。

为了让学生在学校就能较系统地学习到新能源汽车的知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2018年底备案“新能源车应用与维修”方向专业,成为为数不多的开设新能源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校之一,2019年已招第一届学生,共计32名,并计划与“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对新能源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冠名,开展校企共同办学。新能源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方向的课程在汽修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基础上进行了增加和删减。目前我校新能源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标准和教材正在开发过程中。

◆促课改:孕育匠心,多元平台助成长

我校参与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双证融通”改革试点,根据新建立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对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编撰课程教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师与上海天华学院汽车工程系教师主编出版了《汽车维修典型项目教程》,编写了《汽车空调检修》《汽车底盘项目综合实训》《汽车发动机项目综合实训》《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混合动力汽车应用与维修》等校本教材,这些教材注重将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师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结合专业教学和实训条件,与国内知名企业联合开发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资源库,先后开发了10套针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教学资源库、3套针对双证融通教改革试点的课程资源库、1套汽车维护项目的教学资源库和1套汽车新能源技术的教学资源库,包括微课30个,技能视频139个、动画352个;已建成整车、底盘、发动机、测量和电器等9个实训室,新能源车实训室、汽车营销和汽车VR仿真实训室正在建设过程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训室全部建成后将达到2 000 m2。全面覆盖各类汽修课程,极大地提升了本专业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形成系统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备课、授课提供了便利,也为学生预习和复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专业核心课程都在理实一体化的实训车间完成,实施“情境合一、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实施小班化教学,采用班级分组、小组循环的教学组织形式,由多位教师分担课程教学任务,轮流对小组学生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分组循环小班化教学让每位学生参与到实践操作过程中,保障每位学生有序学完规定的教学任务,提高实操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尽快将实训操作技能运用到汽车维修实践中去。

为了更好地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本专业建立了多元评价体系。学生学业评价注重实践导向,在考核目标上,实行“双证书”制度,使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且互通;在考核主体上,实现专业课程与企业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相结合。在考核方式上,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作为质量考核标准,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用上岗达标测试取代课程的考试,用完成规定项目取代课程的考试,同时强化过程考核,用过程的演练与环节的达标测试取代单一的一次性考试形式。在评价实施上,从行业、企业、教师、学生和社会等多个角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使学生毕业时能够达到企业岗位技能和素质要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2017年全国技能大赛汽车维修技能项目获得三等奖;在上海市“星光计划”第七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汽车维护项目团体第一名,获得汽车维修技能项目、汽车二级维护项目共5个二等奖、应用文写作项目3个二等奖;我校汽修专业代表队在2019年MEV机动电能车上海地区挑战活动中荣获总冠军,彰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良好的技能水平和文化素养。

◆立标杆:形成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本专业安排教师进修、培训、企业实践,参与产学研活动,重点培养了3名专业带头人,引进7名企业技术人才到校指导或任教。汽车专业现有在编的汽车专业教师10人,兼职教师7人。专任教师共20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达40%,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和硕士比例达50%。“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比例达85%以上。专业教师队伍年龄、学历、职称与职业能力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形成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梯度发展结构。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教学法评优、教案评选等活动,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MEV机动电能车上海地区挑战活动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校每年都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或市级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参加行业新技术培训,到品牌汽车服务企业锻炼、参加全国中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服务技能邀请赛观摩交流等。这些培训、参观、交流以及参与产学研等活动,提升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专业建设能力、教学改革能力和科研能力,使其在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方面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例如,专业带头人周军伟老师是国赛上海区选拔赛的裁判和星光大赛汽修比赛项目的裁判,撰写了《汽车机械系统检修》“双证融通”课程标准,主编了《汽车机械系统检修》“双证融通”教材。带领师生团队参加2017年上海市“星光计划”第七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汽车二级维护项目团体第一名。宋开键老师是汽车美容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资源库评审专家,2017年领衔承担中等职业学校课改课题《基于“双证融通”理念下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带领多位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构建“双证融通”一体化课程体系、编写双证融通教材、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等,引领了本专业发展。作为主编之一,编辑出版了《汽车维修典型项目教程》,参编了国家汽车美容装潢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为顺利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打下了良好基础。王琤老师是上海交运起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汽车维修高级技师,曾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技术能手、2018年上海工匠等称号。通过带教、培训、指导竞赛、信息交流与指导等多种形式,王琤向我校汽修专业教师团队传授汽修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和理念,让专业教师及时了解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进一步增进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与此同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还加强校内外教法教研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组织专业教师互相听评课,通过说课、备课、上课、评课的多次循环,打磨一节或几节优质课。组织汽修专业组教师赴兄弟学校开展观摩学习、交流、参观,先后到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交通学校、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等学校,与兄弟学校汽修专业组的教师一同开展专业教研活动,取经请宝,学习借鉴他们创新的教学理念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

◆聚能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辐射西部职业教育

2017年,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始了滇西对口支援计划,招收云南西部的贫困地区学生来上海学习。3年来共有50多名来自云南贫困地区的学生进入我校学习。本专业对口支援工作为云南地区的中职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云南省普洱教育局每年安排职业院校的老师到我校挂职锻炼,参与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2018年4月,专业教师余炜参加了沪喀职教联盟汽车专业分会组织的上海职教汽修专业教学名师和行业专家讲师团,奔赴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莎车县两地进行2018年上海-喀什职业教育联盟汽修专业建设暨上汽通用汽车AYEC项目推进实施师资送教培训活动。余炜老师结合当地职教汽修专业实际,运用“理实一体模块化”教学方法,一对一、手把手地进行演示,为当地汽修专业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余炜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被当地职业院校所认可,被聘为当地职教汽修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2018年有委派骨干教师到云南红河地区的绿春职业中专汽修专业支教一年。

2016年以来,汽修运用与维修专业积极参加上海市职业体验日活动,精心设计丰富多彩与汽车有关的活动,例如“速度与激情”“车管家”“道路救援”等,向初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以及家长开放,受到学生家长一致好评,3年内共接待全市的中小学生和家长10 000多人次。本专业还每年向长宁区所有初三学生开设职业教育课,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真正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汽车维修行业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为他们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多数同学都表示:对所体验或者实践的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学到了学校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对职业教育也有了新的看法。另外,我校是上海市第63职业技能鉴定站,向社会提供汽修专业的初、中级技能鉴定服务。2016年,我校汽修专业与上汽销售“车享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我校挂牌为上汽销售车享家实训基地,双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合作。3年内,我校为上汽销售“车享家”开展员工培训近300人次。

2018年,我校与相关单位一同举办了全国汽修专业教师“荣威新能源ei 6混合动力汽车服务的配件管理实务”培训。同年,学校承办了中国技能大赛——上海市长宁区职业技能大赛,本专业为该大赛“新能源汽车智能维修”项目进行了赛前培训;为长宁区中学生“MEV机动电动车上海地区挑战赛”开展赛前培训。近年来,本专业还依托校属实训基地上海和平汽车修理厂和合作企业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不定期为辖区内华阳街道社区居民开展“汽车维护保养常识”培训,传播汽车知识,弘扬汽车文化,较好地发挥了社会服务功能。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校始终贯彻“让职业教育开启学生的精彩人生”的办学理念,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学有希望、终身发展有基础。同时紧紧围绕创建“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办出特色的示范”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多方联动,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坚持“素养为先,能力为本”的培养理念,准确定位需求,携手行业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技能汽车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职业写作
汽车的“出卖”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