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优化设计思路

2019-09-20 14:03周静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优化设计

【摘 要】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在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方面存在忽略情境创设的针对性、漠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度、忽略学生思维的拓展提升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改进主题情境探究教学设计中常见的活动形式入手,提出了讲好故事,创设情境;巧用游戏,烘托情境;借助猜想,验证情境;关注生活,体验情境;自主提问,点燃情境等改进策略,以提升主题情境探究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3-0010-03

【作者简介】周静,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江苏盐城,224700)汇杰校区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盐城市政治学科带头人。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以达到明理践行的目的。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多年实践基础上,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深度学习,提倡创设情境教学。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作为情境教学的“升级版”,意味着在常规情境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学中问题设计和活动组织的需要,对某一情境进行纵向延伸或横向关联,进行结构化处理,形成有逻辑的情境串或情境链,从而仿真呈现社会生活,深度承载教学内容,克服碎片化教学现象。这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枯燥沉闷”“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升、品德养成,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在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何针对问题进行改进,真正发挥主题情境探究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主题情境探究教学设计的现状诊断

1.缺乏对精心搜集的主题情境材料的深加工,忽略了情境创设的针对性。

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运用了多个情境材料,有视频、有图片、有漫画、有音乐、有辩论也有朗诵,情境材料虽多但情境材料太长或者无用信息太多,导致每个情境材料的挖掘都是“蜻蜓点水”,还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的“热闹”带来的却是精神上的“荒芜”。

2.过分看重主题情境材料与知识的吻合度,漠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受知识本位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教学时,形式上关注了情境教学,内容上却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简单粗暴的灌输式教学容易造成情境创设的形式化,而学生通过情境材料进行思维活动时,若得不出教师预设的结论,就会机械地在课文中圈划重点段落,被动进行学习,不利于深度学习的发生。

3.对主题情境问题设计的深度思考欠缺,忽略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提升。

问题设计的科学性直接决定着主题情境的创设能否得到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否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启迪学生思维的延伸。问题设计的思辨性也决定着我们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把问题看作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贯穿学习全过程,甚至通过学习产生新的问题,是问题设计应坚守的方向。随意、指向不明或者是浅显的问题,必须毫不犹豫地拒绝。

二、主题情境探究教学设计的改进策略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基于深度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有必要对主题情境探究教学设计进行改进。如果不能做到面面俱到,那么我们可以从优化主题情境探究教学设计中的某一个常见的活动形式来入手,以提升主题情境探究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讲好故事,创设情境。

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与小学生相比,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还不是很成熟,爱听故事是初中生的共性。所谓“小故事,大道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讲好民族的故事、讲好身边人的故事、讲好学生自己的故事。例如,教师教学《和朋友在一起》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欣赏音乐《高山流水》,同时讲述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教学《生命可以永恒吗》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画一条生命轴,标出其生命年轮中的重要时间和事件,分享生命中难忘的故事。当学生回忆父母照顾自己生病时的情景时,泪光闪闪,那种发自内心的感动情境让我们既可利用教材已有的文本素材继续展开教学,也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对自身资源进行开发生成教学,使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巧用游戏,烘托情境。

将课堂还给学生,吸引学生参与体验,师生开展游戏合作是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学《和朋友在一起》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心有灵犀一点通”游戏环节,学生将好友特点创作成谜语,教师随机抽取谜语让学生进行猜测。在这个游戏中,幽默的语言、夸张的形容、猜错的遗憾,很好地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情境,学生自然沉浸其中。但游戏的“乐”也是有边界的,如在学习《参与公共生活》一课时,为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特别是关爱弱势群体,某教师让学生蒙上双眼在教室里模仿盲人和手持拐杖的老年人走路,模仿者走得跌跌撞撞,学生哄堂大笑。虽然这样的游戏也“活跃”了课堂氛围,但这样的游戏设置并不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因此,教师在选择创设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时应该摒弃有悖于弘扬正能量的活动形式。

3.借助猜想,验证情境。

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猜想事情发展的走向,从而验证情境创设的合理性。例如:教学《维护公共生活》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重慶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的材料。师生共同猜想,若时光能够倒流,请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思考,这一事件对我们参与公共生活有何警示。学生分组分角色从不同假设出发进行讨论——假如乘客们能够及时阻止,而不是事不关己冷眼旁观……;假如司机能够耐心劝解或解释道歉……;假如这个乘客能及时停止危险行为……通过假设、猜想,学生得出了我们要控制情绪,正确表达,做情绪的主人;要与人为善,遵守社会公德;要亲近社会,能够见义勇为;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能够呵护生命;要尊重法律,学法守法,依法维护权利等结论。这种由真实事例展开的探究、进行的猜想,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内化知识,实现认识的升华。

4.关注生活,体验情境。

关于主题情境素材,对于和学生生活关联度既不是很紧密,也不太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热点,我们要科学“剪裁”,学会“断舍离”。课堂中我们不可能让学生直接去真实生活中体验,我们只能把他人的经验迁移到课堂情境中,“再现”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利用自身经验解决问题。例如,学习《公平正义的守护》一课时,教师引用了一段拐卖儿童的视频《慧眼》,让学生在视觉语言冲突中,感悟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原来,公共汽车上一开始嫌弃小孩哭声扰民的乘客,早就发现了孩子是被拐的情况,通过刻意制造矛盾来拖延時间,等到了警察的救援……这种剧情的反转真真切切地让学生感受维护社会正义需要智慧,“见义智为”的种子播在了学生的心田。这样的教学由简单情境,到复杂情境,再到具有挑战性的复杂环境,让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实现了统一,如此,法律就会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高尚的道德就能滋养学生的心灵。

5.自主提问,点燃情境。

课堂问题设计应贴近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问题切入口力求贴近学生回答的思维层次水平。只有适合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提问,才会出现学生思维的分化、纠结和共鸣。例如,学习《维护公共秩序》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两个辩题——“为了维护公共秩序,人们必须无条件地遵守规则。”“处处严守规则是迂腐的表现,我们要学会灵活变通。”这两个相对立的辩题引发了学生激烈的辩论。其中有学生产生质疑:“如果严守规则是迂腐,生命高于一切,那么为了争取时间,为了救人而闯红灯的出租车司机在那一刹那酿成了新的车祸,责任又算谁的呢?”最后,学生在与同伴的互问和互答中达成共识:对于公民个人而言,维护公共秩序最重要的是增强规则意识。

正如情境教学创始人李吉林老师所言,情境教学需“以美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学生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主题情境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形式,实现主题化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设计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时,我们要在丰富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形成适合学生、适合教者本身的情境探究风格,以此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变得更加有品位!

【参考文献】

[1]周彬.课堂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严卫林.《道德与法治》主题情境教学的“四条主线”[J].教学与管理,2018(16):62-64.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优化设计
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对农村初中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
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对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协议优化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simulation的医用升降椅参数化设计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