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农业园区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9-24 05:51杨英茹李海杰黄媛高欣娜李瑜玲武猛岳赵寒
河北农业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科研单位石家庄市园区

杨英茹,李海杰*,黄媛,高欣娜,李瑜玲,武猛,岳赵寒

(1.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2.石家庄市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41)

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人力及生产资料的投入,降低运营成本。开发园区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和配套的手机管理APP,可对园区产业链的各环节进行可视化的跟踪管理,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控制,达到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产增收的目的。因此,农业园区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园区的发展水平。通过对石家庄市农业园区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当地农业园区在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当地农业园区信息化水平提供思路。

1 石家庄市农业园区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2015~2017 年石家庄市有19 家农业园区被评为河北省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其核心区经营面积从几千亩到上万亩不等,经营类型主要集中在设施农业、休闲观光、特色种养殖等方面。通过对其中11 家河北省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进行调研,结果(表1)显示,这些农业园区的网络、硬件基础整体较好,81.8%的园区接入了网络,所有园区均配备了办公电脑,72.7%的园区安装了用于安防管理的视频监控。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63.6%的园区拥有自己的宣传网站,54.5%的园区开发了手机APP,63.6%的园区建有质量追溯平台,90.9%的园区拥有自己的品牌。在物联网设备方面,以休闲观光为主的园区物联网设备配备率较低,以种植采摘为主的园区大都配备有智能控制柜、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及气象站等设备,但仍有少部分园区配备的物联网设备较少。总体来说,石家庄市农业园区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制约了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

表1 石家庄市农业园区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Table 1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parks in Shijiazhuang

2 石家庄市农业园区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园区基础建设

2.1.1 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依托于基本的电力与网络基础,部分园区由于资金不足,在园区发展规划上受到限制,不愿在网络安装方面过多投入,无法实现园区网络全覆盖。少数园区除去办公场所外,设施大棚与果园中均未实现通电。网络和电力的缺乏阻碍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2.1.2 信息管理人才缺乏 信息化设备的安装与维护需要配备专业的人员,大部分园区没有安排相关岗位。在设备损坏或者需要升级时,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聘请专业人员到园区进行维修,增加了园区的支出。同时,大部分园区的生产管理人员学历水平较低,即使对其进行信息化方面的技术培训,也难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2.2 信息化设施

2.2.1 信息化设施价格高,投资回报率低 目前,石家庄市农业园区物联网装备水平较低,主要原因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与传统管理相比,信息化设备投入大,短期内对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效果不明显。由于大多数园区管理人员无法认识到信息化改造对园区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其自发购买安装物联网装备的比例较低。

2.2.2 信息化设施闲置比例高 部分农业园区与一些单位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出于项目需要安装了信息化设备,部分设备只是起到了展示的作用,部分设备在项目完成后出现故障或运行成本过高,导致园区管理人员弃之不用,失去价值。

2.2.3 采集数据利用率低,缺乏数据分析反馈平台各园区使用的信息化设备型号各异,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利用形式也有较大差别。例如,设施大棚中使用的环境监测气象站,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部分园区仅能现场展示监测数据,未连接相应的远程管理软件,没有起到生产指导的作用;少数园区,采用了价格较高,监测数据较为齐全的气象站,同时开发了相应的电脑端与手机端的管理平台,但是由于缺乏对数据的后台分析,实际利用率也不高,对农业生产指导意义较小。

2.3 市场环境

2.3.1 缺乏农业设施信息化建设标准 部分农业园区在信息化改造时较为盲目,没有可供参考的改造标准,改造不规范问题突出,给后期使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例如,在设施大棚改造过程中容易出现忽视设备功率及配电箱额定电压等方面的问题,由于接线不正确,后期使用时棉被反转、风机倒转等情况时有发生,给正常的生产操作带来麻烦。

2.3.2 品牌经营观念弱,宣传手段信息化程度低 11 家园区拥有自主品牌的有10 家,虽然品牌建设比例较高,但是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仍然较为缺乏。有些园区认为给农产品注册了商标就等于有了品牌,而对于扩大品牌知名度、规划品牌定位、增强市场影响力、培养消费群体等认知不足,未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和宣传,导致园区产品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相比,同质化严重,阻碍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2.3.3 信息化设施市场需求及研发企业较少 通过对石家庄市农业物联网企业进行走访,发现相关企业数量较少。其中一家企业以生产物联网设备为主,包括环境监测传感器、智能控制柜等,主要合作对象为省外的大型园区以及科研单位,本地市场需求较少。石家庄市农业园区对于信息化设施的需求量小,缺乏相应的市场激励机制,导致当地的生产及研发企业较少。

3 石家庄市农业园区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建议

3.1 园区方面

3.1.1 积极进行信息化改造 对于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园区,可以通过向相关管理部门申报项目,积极开展信息化改造。有关部门通过严格审查,公开申报园区改造信息,公开招标等方式对改造项目进行透明化管理,对设备进行统一采购,并根据实际给予园区一定比例的补贴。补贴款的发放要求为园区需在规定期限内进行设备的安装,且实际利用率要达到一定水平,以此促进园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3.1.2 增强园区信息化管理意识 部分园区管理人员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对农业信息化设施的使用持怀疑态度,如此就需要政府部门和科研单位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宣传力度,通过示范推广增强园区管理者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度和认可度。园区管理者还应具备对园区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的能力,与政府和科研单位积极开展合作的意识。

3.1.3 积极引进信息化专业人才 提高园区农业信息化水平需要专业的信息化人才的支持。经济实力强的园区可招聘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并给予足够的保障以留住人才促进园区发展。经济实力弱的园区可积极寻求对外合作,与石家庄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建立合作,聘用科研人员为园区顾问,打造农业信息化科研试验示范基地。

3.2 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方面

3.2.1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对于农业信息化人才,政府应积极鼓励其创业创新,并给予创业人员税收减免、租金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其研发低成本、实用性强的农业信息化设施。对于科研单位,政府应鼓励其申报相关研究课题,将低成本、实用性强的设备研发作为考核标准,积极探索建立一条利益链条清晰的成果转化机制。

3.2.2 构建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与专家在线系统 农业监测数据对于专家决策的意义重大,为提高园区监测数据的利用率,建议相关部门统一和规范各企业的数据接口设置,并开发整合程度较高的数据监测及管理平台,鼓励园区免费接入。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构建管理模型,不仅能提高数据利用率,推动园区的信息化建设,还能向有关部门提供环境监测数据,便于发布病虫害警情等相关信息,还能通过专家在线系统对园区进行远程指导,适当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用于系统维护等。

3.2.3 积极与农业园区进行“产学研”合作 近年来,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通过自主研发及京津冀合作在农业信息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并积极与农业物联网企业合作,但合作力度仍显不足。应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深度合作,与农业园区建立“产学研”基地,推动信息技术成果的应用推广,提升企业及农业园区信息化水平。

3.3 政府方面

3.3.1 完善项目考核机制,加大培训力度 为最大程度避免科研单位与园区合作项目完成后设备大量闲置的情况发生,科研管理单位可以制定更为严格的项目考核机制,将设备维护与数据采集的跟踪管理作为项目考核的一部分。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园区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进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和技能考核,避免培训走过场、混资格的情况发生,确保培训达到真正目的。

3.3.2 加强协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目前,通过政府推动与政策扶持,以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农业科研单位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内先进的信息化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交流机制,以引进和推广国内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促进科研成果共享和转化。各农业园区可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会,通过成立发展联盟等方式,与国内先进的农业信息化科研单位合作,积极引进最新的科研成果,提升自身的农业信息化水平。

猜你喜欢
科研单位石家庄市园区
乡镇尺度下PM2.5时空分布——以石家庄市为例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和我的自行车
我希望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