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农产品质量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

2019-09-24 06:58谭晶荣贺妍婷
现代管理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分析

谭晶荣 贺妍婷

摘要:文章基于Khandelwal等(2013)的回归反推法,采用2001年~2016年中国与196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数据从总体层面对中国进口农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并选取了中国进口农产品贸易研究中涉及的三大类农产品——葡萄酒、奶粉和大豆,按照不同进口来源国对进口农产品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进口农产品质量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动态势;而三大类农产品——葡萄酒、奶粉和大豆进口质量变化各具特点。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我们对中国进口农产品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出口国人均GDP、研发支出、农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以及与我国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均显著正面影响进口农产品质量,出口国贸易开放程度对进口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关键词:进口农产品;质量测算;影响因素分析

一、 引言和文献回顾

加入WTO之后,中国农产品进口规模逐渐增大,进口数量快速增长。甚至出现持续多年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显示,2001年~2017年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由118.1亿美元增长至1 258.6亿美元,增长了9.66倍。然而,农产品进口量迅猛增长的同时,进口农产品的质量是否得到了提升?这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在这一政策背景下,提高农产品质量,探究中国进口农产品质量是否得到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产品质量的测算方法,在早期的相关研究中,许多学者使用单价法测算产品质量,即用产品的价格近似地代理产品质量(Hallak,2006;Bastos & Silva,2010;Ale-ssandria & Kaboski,2011;李坤望,2014),尽管这一方法的数据可获性高且简单易操作,但是其最大的缺陷就是仅仅将价格变化归因于产品质量,忽视了其他诸如生产成本等因素,从而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Hallak和Schott(2011)突破了产品价格等同于产品质量的假设,利用回归反推法测算了产品质量。Feestra和Romalis(2012)、王明益(2014)和王涛生(2014)也利用了上述价格指数分解法进行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测算。以上方法虽然对所有产品通用,但是不适用于微观企业层面的质量测算。回归反推法是当前学术界相对前沿的质量测算方法。Khandelwal(2010)基于嵌套Logit模型利用产品价格和市场份额反推产品质量。施炳展等(2014)采用产品层面的回归反推法分别完成了对中国企业进口产品质量和出口产品质量的测算,均得出质量呈现上升趋势的结论。张杰等(2014)基于海关微观数据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却得出总体质量轻微下降的结论。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测算结果可能是学者在控制变量选取和内生性处理上的差异性造成的。陈容和许和连(2017)基于Khandelwal等(2013)的方法对2001年~2013年中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进行了测算,得出了质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的结论。王纪元和肖海峰(2018)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农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发现质量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

综上,在产品质量的测算方法中,单价法单纯用产品价格近似地代理产品质量,显得较为粗糙。相较之下,回归反推法是一种相对成熟的质量测算方法,能够提供更加精准、更一般化的测算结果。农产品质量问题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现有文献大多研究出口农产品质量及出口农产品质量升级问题(孙林等,2014;董银果等2016),鲜有对进口农产品质量方面的研究文献。鉴于此,本文从农产品进口视角切入,从总体层面、进口来源国层面和产品层面对中国进口农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并进一步对中国进口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

二、 模型和数据

1. 模型设定。本文借鉴Khandelwal等(2013)模型测算中国进口农产品质量。

具体地,通过构建如下需求函数来估计j国在t年从i国进口农产品h的质量?姿ijht:

其中,qijht是指j国在t年对来自i国农产品h的需求量。pijht表示农产品h的进口价格,P表示加总的农产品价格指数,Y表示农产品总支出。在式(1)两边取自然对数,进行简单整理后得到以下产品层面的回归方程式:

在式(2)中,?准h和?准it分别表示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这一组合是为了控制中国消费者在该类农产品上的消费状况。?着ijht=(?滓-1)ln?姿ijht测度了j国在t年从i国进口的农产品h的质量,作为残差项处理。通过式(3)定义质量:

式(3)可以用来测算每个年度中国从每个进口来源国进口的某一HS农产品的质量。考虑到不同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加总经济学意义不明显,为此本文对式(3)的质量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如式(4)所示:

其中,min和max分别表示针对每一个HS6分位上的农产品在所有年度、所有进口国层面上求质量最小值和最大值。式(4)定义的标准化质量指标不具有经济学意义,且介于[0,1]之间,因而可以在不同维度下进行加总,获得整体质量,从而可以进行跨期、跨截面的各种比较。整体指标为:

其中,TQ表示对应样本集合的整體质量,vijht表示集合中样本的进口价值量。

2. 数据来源及处理。本文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本文使用了该数据库提供的2001年~2016年的HS92-6位码层面上的进口贸易数据。数据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首先,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农产品,仅包含海关协调编码前24章,提取HS01~HS24的数据样本后得到初始观测值109 248个。其次,去除信息缺失样本(数量为0或数量缺失、价值量为0或价值量缺失),得到观测值108 890个。再者,剔除极端值(贸易价值量小于50美元或数量小于1的样本),得到2001年~2016年中国从196个国家和地区进口的679种农产品的数据,数据样本总量为100 974个。

基于上述整理得到的数据,本文按照式(2)在HS6位编码上进行分产品回归,以回归得到的残差项推断质量,总计679个回归,进而得到进口农产品质量。

三、 测算结果与分析

1. 总体层面分析。如图1所示,随着中国农产品进口额的持续上升,进口农产品质量并未随之上升而上升,而是呈现出波动变化的趋势。以2008年为分界线,2001年~2008年进口农产品质量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2006年~2008年间表现出较大幅度的提升;2008年以后又开始波动下降,2015年成为最低点。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长达6年的调整期,进口农产品质量直至2015年以后才出现了触底回弹,开始呈上升趋势,可能的原因是我国针对农产品的进口环节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升了质量检测标准和执法监管力度,使得相对优质的农产品得以进口,从而提高了进口农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

2. 进口来源国、进口农产品之间的横向比较。本文测算了2001年~2016年中国从所有国家(地区)进口的所有HS6位农产品的质量。为了更加突出特定种类农产品的进口质量水平,本文选取了进口农产品贸易研究中时常涉及的且进口规模较大的三大类农产品——葡萄酒、奶粉和大豆,从不同进口来源国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1)中国进口的葡萄酒。本文选取了占中国葡萄酒进口额80%以上的三大进口来源国——法国、澳大利亚、智利进行对比分析。如图2所示,作为中国市场最大的葡萄酒进口来源国,中国从法国进口的葡萄酒质量一直处于上乘且较为稳定。伴随着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迅猛发展,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葡萄酒质量也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且增速较为明显。可能的解释是中澳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根据协定,澳大利亚葡萄酒进口关税将从14%降至0,受到进口关税不断下调的刺激,未来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葡萄酒,无论是进口量还是质量都会有一个较好的预期。而中国从智利进口的葡萄酒质量总体呈现出波动下降的态势。2016年的质量指数为0.621,相比法国、澳大利亚,还有一定差距。

(2)中国进口的奶粉。中国奶粉进口国别相对集中,新西兰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2008年《中新自贸协定》的实施更是大大刺激了中国对新西兰进口奶粉的需求量,紧随其后的是荷兰、爱尔兰、法国。

如图3所示,中国从法国进口的奶粉总体质量水平较低,但也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2001年~2016年间,中国从荷兰、爱尔兰进口奶粉的整体质量是有所提升的。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质量在2014年~2015年间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下滑,从0.947降至0.785,同期,进口额也下降62.33%,进口质量和进口额的变动趋势基本保持一致,2015年以后,进口质量又有所回升。进口奶粉质量的提升与进口监管力度的强化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是密不可分的,2014年5月1日起,进口奶粉的境外生产企业需注册后才能允许进口,“配方注册制”的实施提高了进口奶粉的准入门槛,沉重打击了中国市场上的假洋奶粉,进口奶粉的质量得以有效保障。

(3)中国进口的大豆。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这三国几乎垄断了中国的大豆進口贸易。如图4所示,中国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的质量变动趋势基本保持一致。相较美国和巴西,中国从阿根廷进口的大豆质量相对较低,可能的解释是阿根廷实施的SPS措施的标准不如美国和巴西的标准高。除此之外,2001年~2016年,在三个进口来源国中,阿根廷在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的平均进口份额仅占19%,可以说中国从阿根廷进口大豆只是为了填补从美国和巴西进口大豆的需求缺口,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从阿根廷进口大豆的整体质量水平不高。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中国正在积极应对努力摆脱对于美国大豆的依赖,未来,南美大豆将会被视为新的替代来源,从南美地区进口的大豆的质量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四、 中国农产品进口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1. 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上文对中国进口农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至于进口农产品质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将进行如下的实证检验。为此,参照Khandelwal等(2013)和施炳展(2015)的方法构建如下计量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在式(6)中,被解释变量?姿ijht指j国在t年从i国进口农产品h的质量;解释变量选取如下:GDPit为出口国人均GDP;openit指出口国贸易开放程度,用出口国的贸易进出口总额和GDP的比值表示;RDit表示出口国的研发支出费用占GDP的比重;agrit表示出口国农业就业人员占就业总数的百分比;虚拟变量FTAit表示是否与我国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变量的具体描述性统计和说明如表1所示。

2. 实证结果及分析。为了验证各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引入方差膨胀因子(VIF)进行检验,得到的VIF均值是2.41,位于0~10之间,这验证了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此外,面板数据模型适用性检验中,Hausman检验的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强烈拒绝原假设,故本文采用固定效应估计。

表2是进口农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的整体估计结果,其中,出口国人均GDP(GDP)的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出口国经济规模越大,中国进口农产品的质量也越高。换句话说,随着出口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其生产的农产品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用于出口的那部分农产品的质量也相应地得到了提升。

贸易开放程度(open)变量对进口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显著为负。可能的解释是出口国贸易开放程度越高,意味着农产品在出口国市场上的流通性越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农产品生产制造商为了提高销量采取成本领先战略,试图通过低成本占据市场份额,从而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的质量必然受到了影响,用于出口的农产品的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研发支出(RD)变量的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示为正,这表明出口国研发支出与中国进口农产品质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实践经验表明,一国研发投入的增加有助于激励创新,提升技术水平,高新技术在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运用,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改进产品质量。

农业就业人员的比重(agr)对进口农产品质量的影响也显著为正。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资源禀赋。出口国的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农业就业人员(劳动力)都是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农业就业人员的比重越高越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

与出口国签订双边贸易协定(FTA)对进口农产品的质量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贸易伙伴国之间通过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履行相互降低关税的承诺,从而加强了双方的贸易往来,中国也会优先从与其签订FTA的伙伴国进口产品。随着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量的大幅提升,也越来越关注到产品的质量问题,会优先进口相对优质的农产品,毕竟进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与我国的国民经济稳定性息息相关。因此,进口农产品的整体质量得到了提升。

五、 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基于2001年~2016年中国从196个国家和地区进口的HS6位细分农产品贸易数据,对中国进口农产品质量进行了总体层面的测算;并选取了进口农产品贸易研究中涉及的三大类农产品——葡萄酒、奶粉和大豆,从不同进口来源国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测算结果显示:中国进口农产品质量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动态势,2001年~2008年波动上升,2009年~2016年波动下降;而三大类农产品--葡萄酒、奶粉和大豆进口质量变化各具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进口农产品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表明:出口国人均GDP、研发支出、农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以及与中国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均显著正面影响进口农产品质量,而出口国贸易开放程度对进口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中国进口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政策启示:(1)在保证农产品进口来源多样化的同时合理选择进口市场,优先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研发投入较多的国家进口,优化农产品进口结构和农业资源配置;(2)积极促进与农产品贸易大国的双边贸易协作,通过签订FTA来巩固双方的合作关系,提升我国农产品进口的贸易便利化水平;(3)加强对进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完善相关监管法规,不断提升检验标准,严禁经检验不合格的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通过对进口农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提升优质农产品的进口比例;(4)对于对外依存度极高的农产品来说,在依赖进口的同时也要提升该类农产品的本土供应能力,拓展市场选择空间,保证本国该类农产品一定的自给率。

参考文献:

[1] 陳容,许和连.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测算:2000-2013年[J].国际贸易问题,2017,(12):14-23.

[2] 李坤望,蒋为,宋立刚.中国出口产品品质变动之谜:基于市场进入的微观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4,(3):80-103+206.

[3] 施炳展,邵文波.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测算及其决定因素——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微观视角[J].管理世界,2014,(9):90-106.

[4] 孙林,卢鑫,钟钰.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与质量升级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5):13-22.

[5] 王纪元,肖海峰.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及国际比较——基于嵌套Logit模型[J].农业技术经济,2018,(3):133-142.

[6] 张杰,郑文平,翟福昕.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得到提升了么?[J].经济研究,2014,49(10):46-59.

[7] FAN, H.,LI, Y.A.and YEAPLE, S.R.Trade Liberalization,Quality, and Export Prices[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15,97(5):1033-1051.

[8] Feenstra,R.C.and Romalis, J.:International Prices and Endogenous Quality,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12,129(2):477-527.

[9] HALLAK J C.and SCHOTT P K.Estimating Cross-country Differences in Product Qualit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11, 126(1):417-474.

[10] KHANDELWAL A.The Long and Short of Qua- lity Ladders[J].Review of Economics Stu- dies,2010,77(4):1450-1476.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分析
痰热清注射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辨识方法初探
机播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青海省农业灌溉耗水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集群背景下服务业FDI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风电场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薪酬激励对员工满意度影响问题的研究
水稻生产中的要素投入粗放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黑龙江省煤炭物流发展与动态联盟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市公司客户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回归分析法的高校科技产出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与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