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9-25 04:56吴亮傅惠媛朱永春卞小飞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21期
关键词: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吴亮 傅惠媛 朱永春 卞小飞

[摘要]目的 探討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加重缓解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肺呼吸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3±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为(2.3±0.7)L,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为(71.1±8.4)%,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0.3)L、(64.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 min步行距离为(435.9±52.4)m,远于对照组的(335.3±32.2)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肺呼吸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7(c)-007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ulmonary 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n catabasis. Methods A total of 76 patients with COPD in the period of acute mitigation catabasi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6 to September 2018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38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n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pulmonary 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the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the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of vital capacity in the first second, and the 6-minute walking distance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6.3±1.3) point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for (19.3±2.2) 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2.3±0.7) L, the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of vital capacity in the first second was (71.1±8.4)%,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for (1.4±0.3) L, (64.6±7.9)%,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6-minute walking dista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435.9±52.4) m,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fart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for (335.3±32.2) m,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ulmonary 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PD in catabasis is significant,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Pulmonary 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atabasis; Pulmonary func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呼吸内科临床中常见的病症,一般主要由慢性肺部疾病所引起,主要症状为呼吸衰竭、咳嗽咳痰等,具有病程长、发病缓慢等特点,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困扰[1]。201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中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2020年将会上升至第三位[2]。2006年GOLD首次提出将肺康复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3]。有研究人员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缓解期的康复治疗显著优于其他期的治疗[4]。为进一步探究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加重缓解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5]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均存在喘息、气促等症状,可行走一定距离。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心脏病患者;②严重肝肾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60~80岁,平均(70.4±1.2)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58~81岁,平均(69.8±1.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四肢主动活动练习、遵医嘱用药、饮食干预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肺呼吸康复治疗,具体内容如下。①健康教育指导。加强患者康复健康教育指导,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护理人员通过一对一方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呼吸训练的具体方法、正确演示训练方法,指导患者进行缩唇训练、腹式训练、人工阻力训练以及呼吸操练习。与此同时,加强患者心理与健康知识指导。向患者详细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呼吸训练重要性,全面提升患者及家属对呼吸训练重要性认识以及训练依从性。护理人员及家属应每天监督患者呼吸训练情况,帮助患者养成定期呼吸锻炼的良好习惯,持之以恒。②呼吸肌训练与耐力训练。呼吸肌训练是在存在阻力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反复的呼气能力、吸气能力锻炼。可通过吹气球方式进行锻炼,指导患者吹容量1000 ml左右的气球,将所有的肺部气体吹进气球,松开后吸满气,再进行吹气球练习,4次/d,5 min/次。还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全身耐力练习,如散步、慢跑、中度踢腿、有氧操、拉伸起坐、桥式运动、空中踩车等耐力训练,耗氧量保持在50%~80%,心率保持在60~90次/min,5次/周,30 min/次。③吸氧疗法。每位患者接受低流量吸氧治疗,30%浓度的氧气,流量为1.0~2.0 L/min,13~15 h/d[6]。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选择CA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分,满分为45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越差[7]。

1.3.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  使用肺功能测量仪测量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1.3.3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6 min步行距离  医护人员检测患者6 min步行距离,即患者在不气短的情况下行走的距离[8]。

两组患者均以门诊、病房、上门随访等形式随访3个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間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远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 min步行距离显著远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进行性慢性疾病,现有的治疗方式均无法完全阻止患者肺部功能受损,只能通过合理的治疗及训练则能够有效延缓患者肺部功能受损进程[9]。在传统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非常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并配合抗感染、止咳等治疗[10]。当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部分患者会忽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进入倦怠期,进而诱发疾病再次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自身的肺部功能仍在不断下降。因此,针对缓解期患者必须建议其坚持接受治疗,从而减缓肺功能衰退速度、提升自身肺部功能,预防疾病进展[11]。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缺乏对呼吸训练、康复训练的有效认识,部分患者不了解应该如何进行训练,部分患者无法坚持进行呼吸训练。临床医师务必通过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呼吸训练、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重要意义。

康复治疗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身膈肌收缩能力显著低于普通人群,进入缓解期之后患者的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得到显著缓解,这给患者呼吸肌的提升与恢复创造了良好条件[12]。在给予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呼吸肌康复锻炼,能全面提升膈肌弹性收缩能力,促进患者肺部通气功能及换气功能的改善,从而全面提升患者肺部功能[13]。通过耐力等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自身健康状况以及运动能力,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针对性的锻炼方式与锻炼负荷[14]。有效的呼吸训练以及局部肌肉训练,还能全面发挥呼吸肌功能的协调性;阻力呼吸练习以及腹式呼吸还能促使肺泡通气以较低的频率和较大的潮气量完成,能全面提高呼吸有效性,减少呼吸肌疲劳程度[15]。相关研究指出,长期家庭氧疗,每天超过15 h的低流量吸氧,可作为锻炼患者呼吸肌的辅助方式,其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体缺氧状态[16]。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全过程中,必须坚持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促使患者正确认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理与注意事项,从而全面提高患者的配合依从性,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支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性。

综上所述,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文宏,冯霞,王思月.肺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中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7,46(5):700-702.

[2]Vogelmeier CF,Criner GJ,Martinez FJ,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2017 report[J].Am J Resp Crit Care Med,2017,195(5):557.

[3]Stephens MB,Yew KS.Diagnosi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er Fam Physician,2008,78(1):87.

[4]孙伟.慢阻肺缓解期患者采用肺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J].医疗装备,2016,29(3):25-26.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2):67-80.

[6]李群,陈锋,王晓霞,等.肺康复训练对不同严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4,13(2):130-135.

[7]吴晶.CAT量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作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0):1260-1261.

[8]羅倩,张莉,王连红,等.循证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健康影响的系统评价[J].全科护理,2017,15(6):653-656.

[9]黄秀金,李杏玲.不同吸痰深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7):37-38.

[10]张洪浩,甘兵,林绍怡,等.康复治疗阶段慢阻肺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1):49-52.

[11]翟宗岗.中西医结合呼吸康复训练改善慢阻肺患者运动能力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75-77.

[12]谢斌,鲍晓,李伟玲,等.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6,31(4):277-279.

[13]刘东苑,赖筱珊,王红嫚,等.肺康复运动训练治疗对中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作用的评估[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11):64-65.

[14]汪爱云,晏琼,胡白瑜.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阻肺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疗,2018,37(2):63-64.

[15]郭云.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阻肺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3):221-222.

[16]王丽.肺康复心理治疗对改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8,19(1):22-24.

(收稿日期:2019-01-22  本文编辑:任秀兰)

猜你喜欢
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上海市虹桥街道居民肺功能调查
血必净中药制剂临床用于ICU重症肺炎的药理价值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