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1例

2019-09-26 03:53徐旭然袁新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麻醉科00南京市高淳区砖墙卫生院全科医学科南京市高淳区古柏卫生院全科医学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8期
关键词:体压可逆性胼胝

徐旭然 倪 俊 毛 剑 袁新明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麻醉科 00; 南京市高淳区砖墙卫生院全科医学科; 南京市高淳区古柏卫生院全科医学科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最早于 1999年由Kim等专家第一次报道,他们对使用抗癫痫药物的1 200例患者进行头颅磁共振随访发现,其中2例患者胼胝体压部有病变,然后给予停药4~6个月后复查磁共振,病灶消失,神经系统症状亦随之恢复。基于之前的研究,2011年Garcia-Monco等[1]人更加详细地描述了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RESLES)这一临床影像综合征。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临床相对少见,现将我科最近遇到的比较典型的肺部感染导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1例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来与大家分享。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4岁,因“发热伴头晕乏力5d”于2018年11月8日11:55经门诊收入院。患者5d前开始反复畏寒发热、头晕乏力,伴视物旋转,行走不稳,伴进食后恶心,严重时有呕吐胃内容物,无明显耳鸣、耳聋,在当地卫生院就诊,症状无好转(具体治疗方案未提供),遂至我院门诊就诊,查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建议MRI。遂收入病房。入院查体:体温 39.3℃,脉搏100次/min,呼吸 18次/min,血压 140/9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精神差,反应稍迟钝,双瞳孔等大等圆,光敏,光反射存在,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病理征未引出。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及哮鸣音。辅助检查:血常规(2018年11月8日):白细胞计数:20.6×109/L、中性粒细胞%:92.5%、中性粒细胞#:19.0×109/L、血红蛋白:129g/L、血小板计数:145×109/L;胸部CT(2018年11月9日):左肺下叶感染,建议治疗后复查脂肪肝甲状腺左叶低密度影;C-反应蛋白:215.35mg/L。考虑存在肺部感染,给予舒普深(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来立信(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同时完善血培养、痰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原菌。在治疗过程中行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185mmH2O(正常)。查脑脊液(2018年11月10日):脑脊液颜色:无色,潘氏试验:阴性,葡萄糖:2.58mmol/L,氯化物:112mmol/L,红细胞镜检:0/HP,白细胞计数:1.00×106/L;血清(2018年11月10日):出血热病毒抗体IgM:阴性,出血热病毒抗体IgG:阴性,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测定:阳性(+),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滴度:1∶4,梅毒特异性抗体测定:阳性(+);脑脊液(2018年11月10日):脑脊液总蛋白:243mg/L,脑脊液白蛋白:124mg/L;头颅MRI(2018年11月10日):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左侧基底节区软化灶脑白质脱髓鞘改变脑动脉硬化改变。磁共振(2018年11月14日):颅脑MR直接增强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磁共振检查结果见图1。11月12日开始患者热峰进一步下降。复查胸部CT(2018年11月14日):左肺下叶感染伴实变,建议治疗后复查左侧胸腔积液脂肪肝甲状腺左叶低密度,肺部CT见图2。经治疗患者无发热、头晕等不适,于11月20日出院。患者于1个月后随访复查头颅MRI提示之前胼胝体压部病灶消失,肺部渗出灶明显吸收。备注:该患者梅毒阳性,但经脑脊液等检查以及头颅MRA等评估,初步排除神经梅毒。

11-10 DWI 11.14 MRI增强 12-20 DWI

图1磁共振检查结果

11-14CT 12-18CT

图2胸部CT

2 讨论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这一概念最早由Garcia-Monco等人[1]提出来的。该疾病发病机制目前不清楚,常与感染、低血糖、低血钠[1]、癫痫药物的使用或撤药[2]、脑水肿以及一些药物(如化疗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糖皮质激素等)等因素有关。其中,抗癫痫药物的使用为最常见原因,传统的以及新型抗癫痫药物均可导致该疾病的发生,撤药时更易发生,但癫痫发作的类型和频率与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发生无明确关联。而感染诱发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病例相对少见,常见于儿童、青少年,男女无明显差异,多表现为脑炎或者脑病症状[3],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均可诱发,约有一半以上患者存在明确外周感染灶,但脑脊液正常,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依据不足,但却有脑病表现。其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资料以及头颅MRI检查,头颅MRI表现为T1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1],病灶边界清楚,周围无水肿带以及占位效应,影像学病灶多与临床症状同时出现,病灶一般1周内消失,最迟1个月内消失[3]。一般经过及时诊断,并积极处理原发病,此类患者预后大多良好,很少遗留后遗症,但如果没有及时明确诊断并去除病因,我们也有死亡病例的教训,希望以此病例参考,各位临床医生能够对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这一疾病提高认识,尽早诊治,降低患者的不良预后。

猜你喜欢
体压可逆性胼胝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加强免疫抑制剂管理的意义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利用少量体压传感器和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坐姿识别方法
脚底长疙瘩,需要治疗吗?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与MRI表现
32例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
基于标杆车的汽车座椅人体压力研究
超广义k次投影的线性组合群可逆和可逆性
MRI在胎儿胼胝体缺如中的诊断价值
“镜像”二维相关分析用于水溶液热诱导PNIPMA酰胺基变化可逆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