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

2019-09-26 12:38杨利利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困惑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

杨利利

摘要:初中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体现为变“课堂”为“学堂”,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变“重学习结果”为“重学习过程”等方面。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   困惑   对策

一、学生一时难以惯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讲究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然而,由于受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一时难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学生基础差。学生阅读面较窄,阅读能力较差,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强,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喜欢选择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他们难以理解有深度含义的文章。第二,学生学习习惯差。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导致教师无法实施一些教学策略,并且教师在课堂上不敢放手,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上。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许多学生存在严重的依赖性思维,习惯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习惯跟随教师的思路赏析和理解文章内容,不喜欢自己动脑思考和探究文章。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动脑去理解文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真正实现教学改革。

2.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增强合作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新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展现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个人思想。

3.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接受语文知识的熏陶,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教学内容量大面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语文教学容量更大,涉及面更广,教学任务更重,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法指导,讲读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如在教学七年级第一单元的诗歌时,教师应把教学重点落在“情感与意象”上,教学生如何解读意象、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另外,教师还应把教学重点落实在意象上,按具体的事物意象分景象、物象、人物形象,按写法又分描述性意象和象征性意象。教师只要抓住这些意象的解读方法,给予学生指导,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初窥解读诗歌的门道。

2.着力突破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应了解教学大纲,把握教学重点、单元教学重点、课堂教学重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学情,突出教学难点。在教学中,笔者重点采取单元教学法,突出了单元重点和课堂教学重点,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3.注重精讲精练,讲练必须得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讲是必要的,练更是必要,但是教师要注意练的难度、时间和数量。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兼顾常规训练和课堂训练,常规训练包括抄读书笔记、背诵名篇名句等。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堂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考试评价难以改革,教师功利性强

如今,一些家长和学生都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习抱有很强的功利心,认为考试分数是评判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这种传统思想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将学生禁锢在死板的考试和升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应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教师要尽量减少考试的次数,可取消周考、单元测试,只在九年级实行月考,七、八年级保留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第二,教师要改变现有笔试的测试模式,结合单元教学重点,组织更多的语文活动,以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菲.探究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7,(8).

[2]鲁艳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3).

猜你喜欢
困惑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