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2019-09-26 12:38邵震山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组内小组讨论教师应

邵震山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丰富,越来越多有创意的、实效性强的教学模式被引入高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就是其中一种,对于优化高中物理课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高中物理教师应逐步充实小组合作的内容,优化合作方式,从合作精神的培养、合作素养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着手,确保高中物理课堂的高效开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为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获取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的特质与课程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以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评价系统为依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思维与能力,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二、优化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的组建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能否达到成效,而合理的评判标准则决定了学生在小组内自身能力能否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和提升。笔者认为,组建合作小组的细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数方面。教师可根据讨论题目的难易程度和类型而定,较为简单的概念、题目可以设置3人或4人一组;步骤较多的实验模拟、课题研究等,则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每组人数。第二,分组原则方面。教师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大方针,但在实际操作中,整个过程不能由教师一人完成,毕竟大部分教师无法了解班级里所有学生的情况,这就需要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教师应根据主体需求,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投票选出成绩较好的若干人为组长,然后进行组长与组员之间的互选,以此保证组内成员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这有利于组内成员权责分明、各司其职。

2.强调学生主体的探究性学习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理念已经由传统的单向知识灌输转变为强化素质教育,教育目标也转变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落实这种理念,教师应在合理分组和分工的基础上,结合高中物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班级实际情况,调整具体的实施过程。

以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一章为例,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出问题,并结合日常乘坐电梯的经验,让学生思考电梯下降时的失重现象和上升时的超重现象,思考电梯在下降时,人为什么感觉变轻了,然后结合课本上的知识分析这些现象。学生以邻桌3人或4人为一组,选定组长负责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结果发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原理,还能学会根据加速度的方向来判断物体失重和超重的状态,明确两种状态下的质量都没有变化。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物理學习的热情,促使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3.养成自主思考与合作的习惯

小组讨论是一种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效学习方式,其核心在于学生自主的思考与学习,如果只是流于形式,那就无法实现其真正价值。因此,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解答问题,鼓励并赞同学生的新想法、新思路,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与合作的好习惯。

如在教学《万有引力定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万有引力现象,然后通过万有引力分析天体运动,最后讲解三种宇宙速度和地球同步卫星的原理。这样,由教师提出本课程的重点知识,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卫星失重和超重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另外,在讲解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卫星发射的视频,帮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学习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4.加强课堂诊断

作为小组合作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反馈至关重要。在组建小组和完成小组讨论后,教师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和反馈调整。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高效学习方法,被引入高中物理课堂中,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疑点和难点,在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组内小组讨论教师应
小组讨论有效运用,凝聚素养精髓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