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师培养机制创新路径探索

2019-09-27 12:48周昕西安思源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胜任民办高校办学

周昕 西安思源学院

2016年我国重新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8年1月23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在落实优惠政策、拓宽投资渠道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高度关注民办学校师生权益保障等问题……梳理民办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民办高校已经成为国家未来人才培养与发展不可或缺的有力补充,但师资结构不尽合理、骨干教师流动性较高、高端师资引进难度大、培养机制建设不完善等都对其可持续发展力起到限制作用。一支高水平、稳定、归属感强、潜能突出的教师队伍是支持高校内涵发展的中坚力量,民办高校由于办学历史短、积淀不足,在中青年教师培养与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师培养的共性问题

1.培养管理机制不健全。多数民办院校建立之初都在照搬其他院校的管理制度,未结合本校特色盲目仿制,造成运行成本过高、效果不明显,教师繁重的代课压力与进修矛盾重重;民办高校办学性质决定管理层会更重视招生与成本控制,对需要长期投入、反馈效果周期长的师资队伍培养不够重视,培养项目的策划深度与经费投入不足,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就更加困难。

2.培养培训形式单一。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结构并非“纺锤型”,反之45岁以上的精力充沛的高职称高水平专家型教师数量较少,新进教师课时饱满缺少进修精力,多数退休返聘教授较难认同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教育理念。对需要大量经费的赴外埠长期访学进修、名师培养与教育技术培养涉足较少,最多的校本活动就是外请专家做报告或讲座,形式单一,无持续性。(见表1)

二、教师培养机制的改革创新思路

欧美国家在培养机制改革方面已有成果可借鉴。上世纪60年代,美国密西根大学创新性建立教与学促进中心,如今在全世界高水平大学中广泛建立。英国于2004年建立了促进全国高等教育卓越化的高等教育学院(HEA),构建大学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鉴定体系,开展高等教育从业人员的多级专业标准考核。加拿大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性培训ISW项目,已获得全球多所高校的认可。

(一)将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与应用贯穿师资队伍建设的始终

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提出“胜任力”,倡导管理者挖掘岗位优秀人员具有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作为岗位继任者或考核的标准。如今,基于“胜任力”的岗位分析、人员选拔、激励政策、培训机制、评价标准与薪酬体系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高校在分析岗位胜任力后,再构建出教师群体、干部群体、行政后勤群体、教辅群体、辅导员群体的多层次框架,进而根据教师的入职年限、职称、专业等,划分二级、三级岗位,每个岗位教师的胜任力特征指标决定教师选拔、晋升、培养、绩效、薪酬等。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中,教师胜任力特征指标的确立代表着管理者与基层和个人需求完美结合,学校战略落地,个人职业良好发展。与此同时,通过教师能力与岗位胜任力的动态对比,找寻培养点,并实现对培养效果的追踪。

(二)设置专门机构架构“校中校”的培养机制

目前,全国多数高校对于通过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较为认同,但对教师发展中心的定位并不统一,即“大教发”和“小教发”的争议。“大教发”主张从全校高度统一安排教师发展的各类工作,包括教师能力评估与认定、提升能力相关研究、各类教研项目、教学竞赛、教师奖励激励等都应归属教发中心工作范畴。而“小教发”主张,高校教师主要由高知、高能人群组成,这部分人只要政策引导到位,多数都会自觉主动提升自己,不喜欢被自上而下的政策或行为束缚,崇尚自我发展,教发中心针对新进教师、青年教师开展引导式、自愿参加的教学能力提升系列专项培训即可。

表1 以某民办高校2018年为例的全年主要培养培训形式汇总表

(三)细化过程培训的标准与流程,增强执行效力

多数民办高校较之公办没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办学经验缺乏,校园文化不成熟,缺少高水平专家队伍,在规范办学时没有足够的资本投入。要从零开始建立起一整套适合本校特点、操作性强、标准、细化的培养培训执行流程与标准较为困难的。此时,参照或直接贯标通过一套现成的国际化标准,指导如何做培养培训前的需求调研,如何分析调研形成培训计划,如何执行开展各类型培养培训活动,如何评估活动质量并指导改进,即能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本,又能加速学校组织内部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快速提升工作质量。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地位在国际上的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节奏逐渐加快,教师管理不再重科研轻教学,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如何与世界一流高校接轨。国家对民办高校进一步规范办学、加强内涵建设的政策导向也已经非常明确,民办的性质决定其在管理改革方面具有更加灵活的操作空间,在队伍培养方面除了和其他公办高校一样加大投入、建立动静结合的评估机制、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形式、培养校本培训师团队以外,更应该发掘自身特色,在创新思路上进一步深入,实现培养培训效果提升路径的新突破。

猜你喜欢
胜任民办高校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