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的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2019-09-27 11:55张桂云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治疗

张桂云

【摘要】 目的:研究通过两种给药方式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用于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不同给药方式,比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48、72 h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蓝光治疗、黄疸消退、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贫血发生率、换血发生率分别为5.00%、2.50%,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17.50%(P<0.05)。结论:选择单次高剂量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可推广。

【关键词】 新生儿ABO溶血病; 静脉输注; 免疫丙种球蛋白; 给药方式; 治疗

doi:10.14033/j.cnki.cfmr.2019.20.0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20-00-03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ifferent Mode of Administration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Immune Gamma Glob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ABO Hemolytic Disease/ZHANG Guiyu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9,17(20):-30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immune gamma globulin o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neonatal ABO hemolytic disease by two modes of administration.Method:80 patients with ABO hemolytic disease from April 2017 to April 2018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received different mode of administration.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otal bilirubin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24,48,and 72 hours after treatment(P<0.05).The blue light treatment,jaundice regression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anemia and exchange blood were 5.00% and 2.50%,which were lower than 20.00% and 17.50%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choice of single high-dose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immune gamma globulin for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ABO hemolytic disease can obtain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can be promoted.

【Key words】 Neonatal ABO hemolytic disease; Intravenous infusion; Immune gamma globulin; Mode of administration; Treat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Sichuan Jinxin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Chengdu 610000,China

新生儿较易出现ABO溶血病,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类型之一,可导致新生儿出现黄疸及血清胆红素上升。新生儿ABO溶血病主要病因为新生儿和母亲存在不一致的血型而引起的免疫性溶血[1]。研究发现,抗体依赖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IVIG)是临床治疗溶血病的新型药物[2]。但有研究发现,不同给药方式的用药效果会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而具体哪种给药方式最好还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3]。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80例为对象,分析两种给药方式下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80例为对象。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标准:新生儿和母亲ABO血型不一致,有溶血、黄疸及贫血表现,抗体释放试验结果显示为阳性,血清游离抗体测定结果显示为阳性。纳入标准:符合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治疗依从性极低,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日龄(3.28±1.42)d。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平均日龄(3.55±1.76)d。两组日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新生儿家长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依照患儿黄疸严重程度实施间歇性蓝光照射,时长为8~12 h,中轻度黄疸患儿通过单面蓝光进行治疗,对于TBIL>342 μmol/L的严重黄疸患儿,选择双面蓝光照射治疗。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免疫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治疗,选择20%人血白蛋白(山西康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4004),以1 g/kg的剂量对患儿实施静脉滴注治疗,持续治疗1~2 d。观察组选择高剂量用药,每天输注治疗1次,剂量为1 g/kg,仅治疗1 d。对照组选择低剂量用药,每天输注治疗1次,剂量为0.5 g/(kg·d),持续治疗2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接受蓝光治疗时间、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2)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后24、48、72 h分别测定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3)比较两组贫血发生率及换血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蓝光治疗、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蓝光治疗、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同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48、72 h观察组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贫血及换血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贫血及换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ABO溶血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较高,属于一种溶血性疾病,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4]。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异常上升后会引起巩膜、皮肤、黏膜黄染,若出现持续性上升,甚至可能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研究发现,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持续性上升会严重损伤机体肝、肾、心、肺各类重要脏器,如果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直接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5]。所以,针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治疗,重点在于迅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使溶血反应减轻,防止由新生儿ABO溶血引起各类并发症。临床以往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方法包括静脉滴注白蛋白、蓝光治疗,不过这些方法无法有效治愈病情进展迅速的新生儿、黄疸出现较早的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高的新生儿[6]。另外,针对病情迅速进展的新生儿,由于出现胆红素脑病的可能性高,所以必须接受换血治疗。

免疫丙种球蛋白是当前临床针对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的一类新型药物,研究发现,免疫丙种球蛋白能够帮助ABO溶血病新生儿血浆中IgG水平明显上升,因此可以使机体更迅速清除血型抗体,减少溶血情况出现的风险,减少换血治疗的次数,降低各类并发症出现的可能[7-8]。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最大化,必须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本研究中,观察组、对照组均接受免疫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治疗,但观察组选择单次高剂量的给药方式,对照组应用两次低剂量给药方式治疗,观察组治疗后24、48、

72 h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蓝光治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证实选择免疫丙种球蛋白单次高剂量静脉输注治疗能够更明显控制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使黄疸症状更迅速减轻甚至完全缓解,新生儿能够更快恢复。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贫血发生率、换血发生率分别为5.00%、2.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17.50%(P<0.05)。证实选择免疫丙种球蛋白单次高剂量静脉输注治疗能够提升治疗安全性,减少换血治疗需要,降低贫血出现的风险[9]。免疫丙种球蛋白用于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中能够获得满意效果,分析是因为免疫丙种球蛋白能够和免疫性抗体竞争性与红细胞结合,保证红细胞不存在致敏性;免疫丙种球蛋白能够结合血液中的单核巨噬细胞Fc受体,发挥封闭效果,将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Fc受体阻断,避免红细胞被破坏,防止红细胞被致敏,减少溶血出现的可能[10-11]。有研究显示,新生儿ABO溶血病在实施换血前应用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能够更迅速消退高胆红素血症,控制换血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的升高[12]。研究认为,临床应该用足量(1 g/kg)免疫丙种球蛋白阻断溶血,并借助蓝光治疗,降低总胆红素水平,有助于减少换血次数[13]。

综上所述,选择免疫丙种球蛋白单次高剂量静脉输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能够提升用药效果,加快症状缓解及临床恢复,且有助于减少贫血等并发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涓.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时机对新生儿ABO溶血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國妇幼保健,2016,31(16):3300-3301.

[2]李缙,徐少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对血糖的影响-两种测定方法比较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17,22(4):30-33.

[3]高艳霞,王俊芳,刘静兰.孕妇ABO血型免疫性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2016,31(1):76-77.

[4]李雪瑞,付琳,马正民,等.新生儿ABO溶血症与O型血母亲抗体效价相关性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17,22(11):12-14.

[5]丁慧红,王玉花,杨一,等.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对ABO溶血患儿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7,28(35):4990-4992.

[6]郑辉,邱堃,吴桐.既往不良妊娠史ABO型血孕妇产前血清lgG抗体效价检测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17,38(33):86-88.

[7]杨璐,王彦,陈麟凤,等.ABO血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致敏抗体热放散效果与红细胞量的关系[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39(9):20-22.

[8]朱碎永,朱燕英,林甲进,等.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红细胞检测其血液中IgG亚型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4(8):1154-1155.

[9]刘帅,张晨光,申家辉.高胆红素血症患儿ABO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6):521-523.

[10]侯艳芳.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J].临床研究,2018,26(12):84-85.

[11]周玉.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8,26(2):51-53.

[12]李伟英.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给药方式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7):129-131.

[13]吴艳蓉,梁跃波,冉敏,等.不同剂量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35(7):968-972.

猜你喜欢
治疗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