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8~9岁儿童患龋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9-10-08 09:01刘勇坚高秋香2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龋率龋病口腔卫生

刘勇坚,高秋香2,张 卿,魏 星

(1.太原市中心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9;2.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龋病是全球儿童口腔中最常见的疾病,严重的龋病不仅影响口腔健康,还会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整体健康[1]。我国每10年左右开展1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2017年第4次流调结果显示5岁儿童的乳牙及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分别为70.9%和34.5%,我国儿童患龋情况呈现上升态势[2]。而8~9岁儿童的患龋情况未在流调抽样范围之内。此年龄段儿童正处于乳牙龋病高发期及恒牙萌出早期,了解其龋齿发病情况可较准确地预测儿童龋病的形成风险[3]。本研究调查太原市部分8~9岁儿童龋病现状及口腔卫生状况,分析龋病相关因素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0~12月,随机整群抽取太原市9所小学1 469名8~9岁儿童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男805名,女664名。根据经济条件及地理位置划分城乡地域,共调查城区儿童783名,乡村儿童686名。共发放调查问卷1 469份,回收有效问卷1 458份,有效回收率为99.3%。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检查程序和使用器械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4版[4],依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5]进行。在人工光源下使用统一的一次性检查器械(平面口镜、CPI探针等)对受试者进行口腔检查。现场由2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口腔专科医师担任口腔检查工作。调查指标为不同性别城乡儿童患龋率、龋均及牙菌斑指数。

1.2.2 问卷调查 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对受试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内容包括a)人口学特征:出生日期、性别、户籍;b)儿童生活习惯:刷牙习惯(刷牙次数、刷牙方法、单次刷牙时长、饭后刷牙等)、饮食习惯(吃甜食频次、喝饮料频次等);c)运动情况:参加体育锻炼频次;d)龋病预防知识(牙线及含氟牙膏使用频次、参加口腔健康宣教频次、定期口腔检查情况等)。家长问卷内容包括a)基本信息: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等;b)父母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家长刷牙习惯、牙齿健康重要性的知晓情况、孩子开始刷牙年龄、检查孩子刷牙效果、对孩子口腔健康态度、定期带孩子检查牙齿、参加口腔健康教育、日常重视孩子的牙齿保健、口腔保健服务利用等。学生问卷由学生本人当场填写,家长问卷由学生带回家请家长填写,均由负责老师检查回收。

1.3 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2名实施检查的口腔专业医生进行统一培训,并通过龋病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在0.90以上。每位检查者配备1名记录员,负责现场核对和结果记录。调查数据由专人核查录入,并检查核对校正,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龋情况及菌斑指数比较

本研究抽样调查样本量为1 469人,其中1 229人存在龋齿,总患龋率为83.66%,龋均(3.61±2.65)颗。不同性别儿童患龋率略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63);城乡儿童患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P=0.02);龋均和牙菌斑指数在城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城乡儿童患龋率、龋均及菌斑指数比较

2.2 相关个因素与儿童患龋率比较(见表2~5)

表2 不同家庭状况儿童患龋率比较

表3 不同刷牙习惯儿童患龋率比较

表4 不同零食习惯儿童患龋率比较

表5 家长口腔健康态度行为

2.3 儿童龋齿影响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以是否患龋为因变量(0=非龋齿,1=龋齿),性别、户籍、家长文化程度、家长职业及家庭月收入,儿童每天刷牙次数、单次刷牙时长、刷牙开始时间、进食后刷牙情况,是否使用含氟牙膏,喝碳酸饮料频次、吃甜食频次,家长对牙齿健康的态度、什么情况下看牙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户籍、家长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家长职业、每天刷牙次数、单次刷牙时长、吃甜食频次、喝饮料频次、家长对牙齿健康的态度、什么情况下看牙等10个因素进行多因素的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籍(城区=1,乡村=2)、喝碳酸饮料(≥2次/d=1,1次/d=2,<1次/d=3)、吃甜食(≥2次/d=1,1次/d=2,<1次/d=3)、家长文化程度(中专/高中及以下=1,大专=2,本科及以上=3)及家庭收入(家庭月收入<1 000元=1,1 000~3 000元=2,3 000~5 000元=3,5 000~7 000元=4,>7000元=5)等5个因素是龋齿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户籍为乡村籍、饮用碳酸饮料、吃甜食、家长文化程度低、家庭月收入高的儿童发生龋齿的可能性较大。见表6。

表6 8~9岁儿童患龋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龋齿是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主要疾病,龋病与儿童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关系密切[6]。8~9岁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重要时期,同时也处于龋病高发期。本次调查显示8~9岁儿童总体患龋率高达83.66%,龋均(3.61±2.65)颗,提示这个年龄段儿童是龋病的高发人群。乡村儿童菌斑指数高于城市,表明乡村儿童口腔卫生状况弱于城市儿童。乡村儿童口腔卫生及患龋率与城区儿童有一定差距,应重点加强乡村儿童口腔卫生宣教,强化家长口腔健康意识,帮助并督促乡村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本研究发现儿童患龋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户籍为乡村籍、饮用碳酸饮料频繁、吃甜食频率高、家长文化程度低、家庭月收入高等。家庭月收入较低的儿童患龋率低于经济收入较高家庭,可能是家庭收入较高的儿童生活水平也相对高,精加工含糖食品及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也随之增加,从而提高了龋病的发生率;高学历及对孩子口腔健康态度积极的家庭,孩子患龋率明显降低,原因可能在于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掌握的口腔保健知识及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多,从而督促并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健康的口腔卫生保健,降低口腔疾病发生率;此外,乡村籍儿童口腔卫生状况较城区儿童略差,原因可能是城区儿童刷牙次数较多及单次刷牙时间较长,能够有效地控制口腔卫生,从而降低龋病率;碳酸饮料等含糖食物在口腔发酵、产酸,使牙面脱矿,增加了儿童的患龋风险。因而进食碳酸饮料等含糖食物频率高的儿童患龋率明显高于进食频次低的儿童。这些结果提示在龋病防治工作中可依据上述影响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方案,重点加强对儿童的口腔卫生宣教和饮食指导。此外,8~9岁儿童有一定的自主性,可以通过开展校园口腔健康教育讲座,对乡村儿童给予规范化口腔健康教育,引导并鼓励学生将正确口腔健康知识和信息带回家,形成爱牙护齿的家庭良好氛围,让家长与儿童相互督促,强化儿童护齿行为。

猜你喜欢
龋率龋病口腔卫生
儿童乳牙龋病的研究进展
滁州市南谯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病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学龄前儿童口腔内致龋菌的活性与其龋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苏州市姑苏区小学生龋齿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效果评价
美日荷三国口腔卫生士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护理的启示
口腔卫生师
968名老年人可摘局部义齿戴用及口腔卫生情况调查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对居民口腔卫生的影响
180例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调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