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苏式课堂教学新模式 开设小学低年级劳技校本课程

2019-10-09 05:03唐雯
考试周刊 2019年69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摘 要: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小学低年级劳技校本课程能使我校一二年级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发现潜在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形成更多更广泛的劳动技术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

关键词:苏式课堂;小学低年级;劳技校本课程

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写过一首儿童诗:“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后来,被收录进旧版的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科书中,改编为《人有两个宝》:“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动手又动脑,才会有创造。”通过这首浅显易懂的儿童诗,告知一年级新入学的小朋友,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特征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也就是说,每一个小学生,除了认真学习知识以外,劳动也是很重要的。

一、小学低年级劳技校本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小学生越来越不会劳动。在学校里,教室的值日生工作,往往有父母长辈前后忙碌的身影,甚至会使用扫地机、吸尘器等设备进行代劳。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家长甚至错误地认为:劳动,不过是在浪费时间,该把时间花在学习上。

其实,世界上诸多发达国家先后掀起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中,都意识到劳动对于人类进步的重要性,并且将技术和生产劳动引进整个校内外活动之中,并成为整体课程设置中的内容。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使用“劳动技术”这个课程名称,并在九年义务基础教育阶段,设置该课程。在最新的教育部2019年的工作要点中,也提出了“大力加强劳动教育”,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开展劳动教育情况考核、评估和督导。

目前,劳动技术课程的课时设置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但是结合我校学生情况,显然有一些不足。苏州名师薛法根老师曾经说過:“苏式课堂的教材观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体现为理解的三个层次:教材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教学载体,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教材毕竟是个例子,具有典型的意义;教材是通过例子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者不能局限于例子。所以我的运用要做到三个方面:我们需要尊重教材,用好教材;我们需要改造教材,优化教材;我们需要合理开发,有效创编教材。”因此我校劳技课题组成员老师开始思考编写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使用的劳技校本教材,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小学低年级劳技校本课程能使我校一二年级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发现潜在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形成更多更广泛的劳动技术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

二、 小学低年级劳技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

苏式课堂教学是以“学有优教”“善教乐学”为目标引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理念支撑,探索苏州地域文化的教育内涵。我校劳技任课教师就根据苏式教学理念,在既有学校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内容开发。“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基础”是我校小学低年级劳技校本课程所追寻的理念。因为没有哪一门学科像劳动技术课程那样,与生活贴得那么近。

根据学生特点,我校低年级的劳技校本课程教材中,除了有常规的手工技能学习,还增加了“自我服务”和“公益服务”篇。“自我服务”主要是低年级学生入学以后需要掌握的新的劳动内容。包括拿到新书后,学习用废旧纸品包封面;成为小学生后,根据课程表,每天整理小书包;戴上红领巾后,会自己洗红领巾;还有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系鞋带等内容。“公益服务”篇,包括小学生如何使用扫把扫地、如何使用拖把拖地、如何排桌椅做值日生,以及能够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等内容。

劳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要教育孩子们热爱劳动、热爱创造。因此,每一课的内容编排上,都会有“自我挑战”环节,做到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特点。如一年级上册的《理书包》,就要求学生在学校整理好课桌,在家里整理好书桌和书柜,并请老师和家长为孩子点赞鼓励。又如二年级下学期的《垃圾分类》中,就让学生在校园中,走一走,找到白色的有害垃圾筒;在小区附近找一找,认识厨余垃圾。让学生不光在教室里能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如此。真正将生活与劳技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这套贴近学生、符合生活实际的校本教材的内容编写,得到了低年级学生和家长的支持。不少小学低年级学生主动学习劳技本领,竞争成为教材的小模特,亲身示范各种劳动步骤。这套校本教材用儿歌、谜语导入,配有拼音帮助,图文并茂,以及与学生年龄相仿的模特,都吸引小学低年级学生主动学习劳技校本内容。

三、 小学低年级劳技校本课程的使用时间

许多学校在几经研究后,设计了丰富的校本课程,却最后常常会面临“闲置”的冷遇。如何解决有校本内容,无课时可上的尴尬局面呢?学校研究后,依托一周一次的班级社团的开展时间,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劳技校本课程的学习。授课教师会根据开展情况,及时记录,随时调整,期末总结,不断完善劳技校本课程。

四、 结语

立足苏式,立足平江,在小学低年级尝试开设劳技校本课程,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和意识,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经受挫折的品质和精神,是对孩子的良好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把劳动作为孩子学会生存的第一课,让孩子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自立,掌握生存最基本的技能,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为苏州将来服务。

参考文献:

[1]黄莹桢.新课改下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探略[J].考试周刊,2016(30):40.

[2]陈春汛.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培养[J].广西教育,2015(1):96-97.

[3]任程程.民国中后期普通中小学劳作教育研究(1937-1949)[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唐雯,中小学一级教师,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有效策略探讨
浅析小学低年级说话训练方法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策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