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文化资源 精心打造课程特色

2019-10-11 00:00赵顺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17期
关键词:古琴校本教材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更是增强国力、增强文化自信、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措施。目前,基于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特别是乡土特色产业和风俗文化,更成为无可替代的特色资源。

焦尾琴发源于溧阳大溪观山,由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在江苏省溧阳市大溪观山亲手制作,被誉为四大名琴之一,2012年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大力继承和发扬焦尾琴文化,承担起历史责任和教育责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热情,学校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制定了“焦尾琴韵”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编制了《琴文化》校本教材;同时构建了与《琴文化》校本教材相契合的课堂教学结构及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焦尾琴韵”校本课程管理模式,既凸显了办学特色,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一、课程内容

“焦尾琴韵”校本课程即以《琴文化》教材为核心,以课堂教学和活动开展为两翼,推动课程的落实。

1.教材编写:“焦尾琴韵”课程体系的研究

学校精心选择成员组成“焦尾琴韵”课程研发团队,采用查阅《蔡邕列传》《溧阳县志》《吴越春秋》等书籍资料、采集民间故事、向相关专家求教等方法,确定了以焦尾琴为原点,辐射古代、现当代琴学文脉的《琴文化》校本教材。该教材共分为文化和演奏两大版块,文化版块包括《焦尾故里》《遗音轶事》《琴派与名家》《琴文赏析》,主要介绍了名家成就和传说、大溪的人文历史以及与古琴相关的诗歌、名谱等;演奏版块即《少儿古琴教程》,主要介绍了指法技能、练习曲和简短的琴曲。教材中多采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进行描绘,同时配以插图,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此外,教材中的师生互动环节,也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

2.课程实践:“焦尾琴韵”课程的实践研究

一是技法与表演。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分为初级班和提高班。从左、右手的技法到练习曲、琴曲,教师精心备课、上课,并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全员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由易及难、突出重点的练习,了解了古琴学习方法,明白了举一反三的道理,并在公开表演中提升了多方面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二是琴道与琴学。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琴曲是中国最古老、最成熟的“活着”的音乐。焦尾琴音不单是一种音乐,它更是一种艺术,是一种“道”。所谓“琴道”,即引导学生通过演奏焦尾琴,与自然沟通,跟古人对话,使学生静下心来,从心灵深处滋养从容大度的气质,启迪灵感。对古琴知识的学习也让学生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了古琴的优秀历史传承,积淀了文化基因。

三是活化课程。学校将“焦尾琴韵”校本课程与少先队活动、德育工作巧妙结合,组织少先队员寻访遗址、采访传说、手植青桐等,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历,也使学生切实感受了古文字中所记载的生活,增加了文化涵养。此外,班级内举办以焦尾琴、古琴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黑板报的评比,全方位地促进课程的深化。

3.课程管理:提升“焦尾琴韵”课程品质的研究

一是课堂教学结构研究。对新授课、鉴赏课、技能课和探究课四大课型作个性化研究(见表1)。

二是教学策略研究。对优化“琴文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进行重点研究。

三是课堂评价策略研究。课堂观摩,即各年级任课教师之间相互观摩课堂教学,取长补短,将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带回自己的课堂,应用于实际教学;同时,通过发放问卷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收集关于《琴文化》校本教材的设计与编制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校本教材质量。

四是课程管理模式研究。从专业授课水平、弹奏技能和活动组织三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形成內部从校级领导到业务主管、任课教师的三级梯队,外部借科研部门、古琴名家引领的模式,推动“焦尾琴韵”校本课程向着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二、课程特色

一是融合。“焦尾琴韵”校本课程是基于儿童认知基础和心理特点,融语文、历史、音乐、思想品德、综合实践等学科为一体的学习群组合。

二是创新。“焦尾琴韵”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从教材内容到教学策略、评价以及探究实践活动、管理机制的落实,都彰显了该课程的张力与前景,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使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学科教学与焦尾琴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条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新途径。

三、实施成效

仅2018年,学校就举办了两场大规模的主题活动,一是溧阳市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推进会,二是常州市小学校本课程主题教研活动。此外,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影像方志》摄影组也走进校园,对学校坚持挖掘地方资源,继承和弘扬焦尾琴文化,打造校园品牌的事迹进行了宣传。在江苏省少年儿童研究会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年会上,学校“焦尾琴韵小社团”荣获“江苏省优秀红领巾小社团”称号;赵顺老师撰写的活动案例《知家乡,传承文化;爱家乡,立志成才》荣获江苏省一等奖。

四、反思

一是完善教材。校本教材应力求体系完整、内容简明、文字浅显;在落实课程的同时,检查教材内容的适宜性及其使用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

二是打造课堂。课堂应融合更多的智慧课堂技术手段,让学生更直观、深刻地体验古琴文化。

三是拓展活动。可以开辟更多的活动阵地和基地,比如演讲、舞台剧、走访、诵读等活动,将焦尾琴文化的渗透与学校育人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古琴校本教材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教材精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寻访千年古琴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古琴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