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力量

2019-10-15 04:47杨照
润·文摘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提琴家乐段功力

杨照

“具备巨人的力量,是件美好的事;然而将那样的力量,以巨人的方式使用出来,却是件多么残暴的事!”这是莎士比亚的句子,里面蕴含了深刻的智慧,尤其是演奏音乐、听音乐的人应该再三深思的智慧。

林克昌刚到台湾时,很多人找他指导小提琴演奏。他要求上门的小孩演奏莫扎特的曲子,而让他无法忘怀的是,家长们不满地表示,莫扎特的小提琴曲“太浅”“太简单”,无法反映出小孩的“功力”。

什么是“功力”?炫耀技巧难度就是功力?显然有人觉得是。

古典音乐里有很多“炫技”的曲目,因为在历史发展中,有推动“炫技”的多重力量存在:有时候,是作曲家想要试验声音的极限,写了当时的演奏者一般演奏不出来的乐段;有时候,是作曲家不够了解某个独奏乐器,写了很难演奏甚至无法演奏的曲子;还有些时候,是演奏者主动追求突破,要求演奏过去没法表现的音乐,借此凸显自己和其他演奏者不同的地方。

炫技的出现和发展,无可避免。然而对炫技方式的认识,往往被扭曲了。

第一项认识的扭曲,是不了解技术会随着时代改变。借由前人发展出的指法、练习模式,本来艰难的技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普通。

我曾经听过一位台湾“大师”级的小提琴家得意扬扬地说,现代小提琴家已掌握了远超过帕格尼尼所能达到的技巧。这非但不能证明今天的小提琴家比较厉害,反过来更说明了帕格尼尼及历代的大家,是多么了不起!正是靠他们的发明与表演,才让过去不可思议的小提琴声音成为可能,后来的人只需模仿学习他们,就能在技巧上升级了。不了解这种技巧的演变,就无法欣赏先行者的音乐价值。

还有另外一项严重扭曲的认识,则是误以为炫技的重点,就是要让技术显露在外面,招引别人都来看、都来听。到后来,技术“炫”宾夺主,满眼满耳都是技巧,掩盖了音乐。

真正的技巧,是把很复杂的乐段演奏得轻松简单,甚至让大家忽略了那是演奏起来很困难的乐段。

大技巧家霍洛维兹弹出的和声精准快速,可是钢琴老师们却不敢推荐他的录像给学生看。因为他总是能把别人视为魔鬼畏途的艰难曲目,云淡风轻地流泻出来,手指平平地趴放在琴键上,看不到身上有一块肌肉不自然地隆起。那份轻松,让人目瞪口呆,创造了霍洛维兹传奇。

另一位大技巧家吉利尔斯,在录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时,将每个演奏者都彈得气喘吁吁的第一乐章中的强音乐段,降低一级音量弹出,结果意外凸显了藏在音符背后,可能连拉赫玛尼诺夫都没有发现的优美抒情性。

拥有巨人般的力量,是每一位古典音乐演奏者耗费青春、努力练习所追求的。然而,伟大演奏者总是将技巧藏在音乐里,让听众领受美好音乐之后,偶尔回神时才想到、才察觉到技巧的存在。那种出自听众内在的惊讶“他怎么可能演奏得这么简单!”才是真正值得炫耀的音乐成就。

看不见巨人,只能感受到巨大力量从看似平凡的躯体里源源不断地涌出,才是莎士比亚要的英雄形象啊!

(李金锋摘自《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

猜你喜欢
小提琴家乐段功力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对牛弹琴
视角
原来,大自然才是PS高手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记者的"功力"
老辣
老辣
不寂寞的小提琴